数米: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背后蕴藏的选基逻辑
摘要: 昨日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绝对收益排行榜显示,过去三年,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业绩突出,占据十强,而大型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优势明显。 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近三年权
昨日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绝对收益排行榜显示,过去三年,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业绩突出,占据十强,而大型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优势明显。
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近三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过去三年绝对收益最高的10家基金公司均为中小基金公司,其中,浦银安盛基金旗下偏股基金近三年累计收益率高达86.99%,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一。新华基金,该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平均回报连续三年进入前20名,业绩稳定。
据海通证券统计显示,在近三年基金公司固定收益业绩排行榜上,大型基金公司占据前十名的六席,其中博时基金依靠去年在可转债投资上的成功布局,近三年旗下固定收益基金平均收益率高达75.51%,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权益类投资方面业绩突出,大型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优势明显”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根据基金公司整体收益排名选择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数据综合评价产品。
权益类投资方面,相对于成名已久的大公司而言,中小基金公司更需要一两只“明星”产品提升自己的市场知名度,投研力量也会适当向这些产品倾斜。因此,“精耕细作”是不少小型基金公司的主要战略。而对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多元化运作”。大型基金公司权益类产品线往往更为丰富,不同投资风格投资类型的产品都有,一年里会有若干适合市场风格的产品脱颖而出但会也有一些不适合市场风格的产品表现不佳,所以大基金公司所有产品业绩的平均值往往会趋近于市场平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型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较中小基金公司差,不能据此把大公司“一棍子打死”。其实,我们更应该客观地看到这个排名的局限性。首先,此排名仅关注了三年的业绩,那么这三年对于成长型投资来说颇为有利,排名第一的浦银也是沾了这方面的光,旗下基金产品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成长风格。其次,中小型基金公司产品较少,做好一两只产品就很容易提升名次,而大型基金公司产品线较为丰富,一两只产品业绩排名的提升对于平均水平提升的边际效用不大。例如,占据股基第一和第三的工银瑞信基金14年规模加权绝对收益仅为25.26%,位列所有基金公司第25位。再次,大型基金公司拥有更多的“巨型”产品,这类产品由于其自身规模特性无法完全参与小市值股票行情,超额收益获取能力逊于中小基金公司的小规模产品,因此这些产品过去三年的表现也会相应拉低大型基金公司产品收益的平均值。最后,不少小型基金公司业绩波动较大,如果投资策略不被市场认同很容易出现旗下基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届时投资者无法通过内部基金转换寻找适合的权益类产品。
固收投资方面,固收类产品之间的差异较权益类来说小得多,固收类产品大概率是同涨同跌,小型基金公司在固收类产品上做出像权益类产品那样的超额收益的难度较大。根据我们统计,13年表现最好的固收类产品和表现最差的之间相差26.88%,而14年由于转债的兴起固收类首尾相差虽增大至94.8%,但转债基金整体之间的差距也只有59.52%,这个差距低于股基每年超过100%的差异(13年首尾相差109%,14年118%)。因此,大型基金公司在固收类投资上的“马太效应”也并非偶然,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由于资源限制采取“重债轻股”或“重股轻债”策略也属正常。不过,榜单上我们仍然能看见小基金公司的身影,如民生加银、天治等。
结合到基金选择上,我们认为根据基金公司整体收益排名选择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该思路还需要结合市场风格、投研人员流失等因素来综合评价。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旗下的明星基金或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但还需要结合是否发生基金经理变更或投研团队的重大变更、该基金公司今年的整体投资逻辑是否与市场吻合、基金规模数据等因素综合考量。对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也应该着重关注那些顺应市场风格、基金经理履历丰富的产品,并适当在不同风格基金之间作基金转换。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三年内业绩排名十分稳定、且权益类产品数量有一定沉淀的中型基金公司,如新华、华商、长盛等。
基金,公司,产品,收益,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