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丁蟹今日出巢 港股跌幅超2%

    来源: 好买基金网 作者:佚名

    摘要: 3月末,证监会的一纸公告,允许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给香江吹来了十级大风,港股QDII基金也瞬间随风起舞。短短两周恒生指数已经上涨近15%,近50只个股翻倍,上百只个股涨幅超50%。也许是短期涨

      3月末,证监会的一纸公告,允许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给香江吹来了十级大风,港股QDII基金也瞬间随风起舞。短短两周恒生指数已经上涨近15%,近50只个股翻倍,上百只个股涨幅超50%。

      也许是短期涨幅太大,“港股最大空头”香港无线电视台TVB使出杀手锏,决定于4月20日开始重播经典港剧《大时代》,当“丁蟹效应”遇到南下猛如虎的内地资金,港股将何去何从?短期来看,“丁蟹效应”首日再次应验,截止4月20日收盘,恒生指数下跌2.02%。

      丁蟹的大时代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香港不仅有Beyond、TVB,有自由港、赛马场、购物天堂,还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我们在香港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还有与商业、金融相关的艺术元素《窃听风云》、《创世纪》,以及1992年播出的《大时代》。很多85后、90后可能没有看过这部港剧,但如果要投资港股,你最好还是得知道“丁蟹效应”的威力。

      《大时代》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熊市中凭借做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碰巧的是,《大时代》一播出,恒生指数就开始下跌,播出期间最大下跌近20%,这一偶然现象因此得名“丁蟹效应”。不过此后,几乎每次郑少秋参演的电视剧播出,港股都会有不同程度下跌,大大小小应验32次。有时,“丁蟹效应”不仅会影响港股,也会波及A股。

      “丁蟹效应”,除了是有违经济学的巧合外,也有些许原因。郑少秋的剧集多在每年八九月播出,正逢半年结,市场波动较大,而且郑少秋上演的剧集,碰巧都处于经济回落周期(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7年次贷危机等),所以股市才出现较大跌幅。此外,因为“丁蟹效应”应验过几次,所以一些投资者为防止再次应验而抛售股票,这种预期上的自我实现也加剧了股市下跌。

      历次郑少秋参演电视剧播出期间恒生指数表现

      历次郑少秋参演电视剧播出期间恒生指数表现

      港股的大时代

      不论“丁蟹效应”是否科学,港股短期回调实属正常,毕竟短期大涨后获利盘需要整理。而长远来看,受“占中”影响而持续低迷大半年的港股,其长期配置价值经过沪港通的催化后已然凸显。我们的理由如下:

      估值洼地。随着A股持续上涨,港股相对A股折价在不断扩大,港股的相对价值明显。截止4月17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在130附近(100表示AH股股价持平)。如果把A股比作湖泊,那么港股就是处于低水位的小池塘,虽然流入港股的资金不一定会将港股水位提升至A股同样的水平,但必定会一定程度抬升港股,起到正面作用。

      政策支持。去年、今年陆续开放的港股通,以及险资开放投资港股创业板,以及未来预期中的深港通。这些政策不论是否有实质影响,都奠定了投资范围放宽的主基调,管理层疏通渠道,引流入港是大势所趋。

      后续资金尚需时日。多数公募QDII基金的QDII额度耗尽,而申请新的QDII额度通常需要数周;若是走沪港通渠道,现有公募基金也需要修改基金协议。因此,公募基金的资金进入港股市场还尚需时日,港股短期震荡整理在预期之中,也为后续资金入场做好铺垫,未尝不是好事。

      国企指数好于恒生指数。由于沪港通目前开放标的仅限于沪港上市的AH股,因此这部分公司最直接受益。所以我们能看到,自3月27日(公募可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消息公布)以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国企指数)已经跑赢恒生指数近10个百分点。我们建议投资于与国企指数更相关的一些港股QDII基金。

    关键词:

    效应,基金,投资,指数,时代

    审核:yj22402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