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本质,是敢放弃
摘要: (原标题:选择的本质,是敢放弃)周日的晚上,“愉见财经”出一篇小品文,适合正处于“选择困难”或“选择焦虑”中的朋友阅读。见字如面,就当我是个闺蜜和你聊聊天,听我说说怎么诚实面对自己内心,勇敢做出选择。
(原标题:选择的本质,是敢放弃)
周日的晚上,“愉见财经”出一篇小品文,适合正处于“选择困难”或“选择焦虑”中的朋友阅读。见字如面,就当我是个闺蜜和你聊聊天,听我说说怎么诚实面对自己内心,勇敢做出选择。
如果听我唠叨完,你还没能想通问题,那么欢迎参加文末的赠书活动。本期将为有缘的朋友赠出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关键抉择》,作者也提供了一套关于选择的方法论。
嗯,先来说我的。
要诀一:
选择的本质,是敢放弃
我所观察到的绝大部分“选择困难症”患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选择“要哪个”,而是因为他们不敢面对“放弃哪个”。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不会做选择,而根本是在逃避做选择,因为一旦选定了就势必要面对“失去”,暂时选不出,就能让他们停留在“既要也要”的短暂平衡里。
直到拖到,有一种外力把这种短暂平衡打破,这种外力可以是deadline之下来自环境的压力,也可能是选项本身发生了推或拉的作用力,于是他们便不用亲自下手了,也就不用面对“亲自选择”的责任了。
说到底,这哪是什么选择困难,这分明就是,贪心啊。
我见过有人在两种职业前路之间选择困难,深谈之后究其根本,是她既想要选项A的高光环高回报,也很迷恋暂时处于的选项B所给她的舒适区域,驾轻就熟的工作环境,以及不愿面对选项A所可能的机会成本——万一干不成呢,那岂不是白白失去了B?
这是选择困难吗?不。说得好听,这是进取心与平安心无法同时安放,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虚荣和懒惰同时发作,一样都不肯丢,最好守株睡觉都能待兔,不用付出辛劳、不用内心受苦、不用面对风险。
要诀二:
不要用一个“褒义词”来形容自己的缺点
很多人跳不出上头那个选择困境,即便在跟我对谈时发现了要决一中的本相,仍然跳不出。为什么呢?我发现人类还有一个经典的“心理避让”手段,是用一个“褒义词”来形容自己的缺点。
比如,有个朋友来找我倾诉,无法在A、B两段情感关系中做出选择,在经过“要决一”阶段的探讨后,他决定了放弃一方,但问题是,仍然无法付诸行动。他说,因为自己“太善良”,怕选择后必然要面对一方的失落和沮丧。
这就是一个经典的心理避让。人们总是很难接受和直面自己的缺点的。比如这个朋友,就把自己的“软弱”、“无能”解释成了“善良”。我遇到过的其它的心理避让经典表现,还包括把自己的“妈宝”、“巨婴”解释成“孝顺”,把自己的“口无遮拦”、“傲慢无礼”解释成“真诚直爽”……凡此种种不一一枚举。但凡大家仔细甄别,就能发现前后两者还是有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明显差别的——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结果来看到底是谁舒服?
在选择中,一旦用一个“褒义词”来形容自己的缺点,那么就会把之后的行动推向死路——因为很简单,人没办法改正自己的“优点”,那么接下来他就只能继续躲在一个“无奈的角色”之下。比如我那朋友,就只能在他的“善良”里继续徘徊不前咯,否则难不成要他做一个“恶毒”的“残忍”的人吗?
其实破题也很简单,就是把鸵鸟头从沙堆里拔出来,告诉他,醒醒,这不是“善良”,而是“软弱”和不负责任。因为你多躲一天,才是让别人多痛苦一天,才是真正的“残忍”。
只有接受了这一点,接受用一个贬义词来形容自己,接受这是“软弱”,他的下一步思路,才可能是面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才可能是从方法论的层面考虑,比如用哪种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创面最小,又比如是不是可以采取些弥补或补偿措施。这才是真正的为对方考虑。
要诀三:
找不到自己的核心需求,是因为你“缺爱”
同样是在面对朋友的咨询中,我从要诀一开始入手,帮朋友勇敢面对“放弃”。但是把这个问题再往深里推一层,我发现有的朋友厘不清取舍,并不仅仅是因为“既要也要还要更要”的贪心,而是因为,他其实没有厘清自己的核心需求。
我遇到过这样一次对谈。当我问朋友,“如果你选了剪刀,就意味着放弃石头和布,能接受吗?”他想了一想说,“我觉得石头比剪刀好”。好吧,那我进而陪他探讨石头,他又说,觉得“布比石头好”。过了一会他再仔细想想,又觉得“剪刀比布好”……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他说,哎烦死了,随便吧毁灭吧。顺便摆出一副躺平摆烂的姿态。
如果武断一点,也许有人会评价我这个朋友逻辑有问题,回去训练思维吧?如果就事论事,那就是我这个朋友还没想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应该沉淀下来想一想、选一选?
但我后来静静琢磨了好一阵子,我发现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就是,当人都搞不清自己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探寻不到生命的意义的时候,其实不是他的逻辑出了问题,而是,他的能量出了问题——
他对世界、他对生命,缺乏爱。
同样的原理,我发现,很多人躺平,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找不到热爱与信任,这些高能量的东西。
写到这里,踩上“愉见财经”本文的落脚点。大家想,是什么内心力量的指引,能够让人一路奔跑不知疲倦,能够让人在一个个面对选择的岔路口、亦即面对一次次对落选选项的割舍时,始终坚定?
人们可能放弃了安逸,放弃了休闲,放弃了偷懒的机会,甚至放弃了各种其它名利权情的诱惑,神不慌心不乱,马不停蹄地追逐一个目标——为什么呢?
我觉得有两样东西,其实都是力量很大的,一种是喷薄的欲望,让人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杀伐决断;另一种是内心的热爱,小到对特定的人和事,比如母爱之强韧;大到对生命、对众生、对世界、对自由、对价值律、对某种“主义”之光照耀和解放人心之大爱无疆,这些能量都是极高极长久的。
所谓,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流长。同样的,在此光芒召唤下,扣回本文的命题“选择”,那么就容易答案自现。
最后补充一句,尽管欲望和热爱的势能都很大、都很一往无前。但是,前者的问题在于这条路未必走得到善终,原因是,欲望之口是永远填不满的,而被一己私欲燃烧着的人,做事很容易踏破边界、不留余地、把手伸到别人的盘子里、或是加满杠杆膨胀到打飘。“德不配位必有殃灾”这种老话,拉长周期来看,很容易应验。这类内容“愉见财经”早前专栏里常有提及,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跳转看《从起高楼到楼倾圮:过程中他们为什么不能见好就收?》。今天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免得偏题哈。
好咯,以上是我为你熬制的冬令鸡汤。如果喝完了,选择困难症还是没被我这个赤脚心医治好,那么来看看今天推荐的图书吧。
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关键抉择》,为我们寻找做出选择的方法论,书中金句频现。比如“选择考验着我们对价值观的承诺”;比如“真理其实是一种过程”;比如“我们都需要安静下来,重新思考何为成功”。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