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银行在减员,一半银行在增员:缘何“冰火两重天”?

    来源: 愉见财经 作者:佚名

    摘要: (原标题:一半银行在减员,一半银行在增员:缘何“冰火两重天”?)作者|愉见团队出品|愉见团队数据合作|企业预警通内容参考|邓行长、等截至发稿,42家A股上市银行里有28家发布了2024年年报。

      (原标题:一半银行在减员,一半银行在增员:缘何“冰火两重天”?)

      作者 | 愉见团队

      出品 | 愉见团队

      数据合作 | 企业预警通

      内容参考 | 邓行长、 等

      截至发稿,42家A股上市银行里有28家发布了2024年年报。本期“愉见财经”尝试通过这28家银行来探一探,去年,银行们更普遍是增员了还是减员了。

      各位是不是理所当然地猜测,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人工替代的成熟,以及大家都在过紧日子,要降本增效,身边也老有降薪裁员的耳闻,所以,银行们大多也都减员了吧?

      答案却不是。事实上,28家中,只有12家出现了减员,16家还是增员的。从增减员工数量来看,两头差不多。

      看结构,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分布。无论是国有大行,股份制,还是城、农商行,都是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有增有减。我们团队也尝试了和各机构资产规模增速做一个拟合,也没发现特别相关之处。几家减员较多的银行,资产增速也挺快的。

      要不我们先上图,然后再聊聊背后可能的原因。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

      先说时间线。

      从减员人数最多的工行来看,是从2016年开始就进入了优化通道,至2024年已是连续第9年减员。但要从更多的银行动作来看呢,2021年似乎是个界面。不少银行是从那一年开始有所调整的。

      不过调整也并非就是一路单向下行。2023年六大行曾有过一轮大幅反弹,有媒体将之称为“增员潮”,六大行全年逆势扩员约2万人。

      再说增减原因。

      如大家所见,增员主力也是国有大行。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嘛,一方面是业务有需要,另一方也是要助力“稳就业”的。大行再怎么增减,雇员绝对数摆在那里的,工行也还是雇佣着41.5万的员工呐。

      和外头就业市场的风雨飘摇比比,银行饭碗总的来说还是稳定的。像个港湾。

      增员增在哪些岗位?从银行年报透露的些许信息来看,还是流向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化领域、产业链金融等新兴主打领域。

      一则,多家银行提及了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储备。比如邮储银行近三年科技投入超272亿元,占营收3%以上,同步扩大“懂业务+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则,增员也布局在重点业务领域,比如兴业银行重点投向供应链金融与科创评估等深度场景,匹配其“新零售”战略需求。

      再者,对于城商行、农商行而言,增员也被布局于强化区域市场渗透。

      此外,人才引进和储备也讲究节奏,正在增员的杭州银行此前解读,他们的人才引进,是“重点加大关键人才储备力度并优化人才梯队建设”。

      至于减员,公众号“邓行长”两句话概括得精炼:1,息差压力倒逼成本优化;2,AI技术逐渐替代重复性工作——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传统柜员、风控岗需求减少了。

      再划个重点:物理网点的缩减也是大势所趋。比如工行在2024年就关闭了1344个网点,ATM替代率达82%。

      最后说人员结构优化。

      方向一是技能升级。无论是对新兴业务的技能掌握程度,还是金融科技运用能力,都成为新时代银行人标配。

      方向二是服务升级。科技越是发达,human touch反而越是重要,专业且有粘性的服务会更加不可取代。

      年轻化、专业化、科技运用能力升级化的银行团队,或许会成为趋势。

      当然,从银行离开未必都是被动选择。降薪、内卷、指标任务重等,也带动了一些员工的主动离职;此外,现代年轻人对银行工作的态度也发生分化,每年也有不少新人因为银行工作压力大、竞争性强等因素辞职。

    关键词:

    增员,优化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