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多则惑
摘要: (原标题:少则得,多则惑)赠书|愉见财经荐读|《反向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学习力”是一种“元能力”。所谓“元能力”就是关于能力的能力,其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种能力,所以它是我们最核心的能力。
(原标题:少则得,多则惑)
赠书 | 愉见财经
荐读 | 《反向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习力”是一种“元能力”。所谓“元能力”就是关于能力的能力,其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这种能力,所以它是我们最核心的能力。
如何拥有强大的“学习力”呢?作者发现很多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等到孩子变成大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具备“学习力”。
周末版的“愉见财经”进行赠书活动。本期推荐的是刘澜老师的《反向学习》,书中介绍了修炼“学习力”的五个秘诀。
很有意思的是,刘澜老师认为,人们能够学到什么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已经学到什么知识。因此成年人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增加新知识,而是做减法,去除大脑里错误、过时、低效的知识。
作者这句话很经典。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我自己也一直赞同一条处事原则:少则得,多则惑;少而精,而后聚焦并践行。
下文是关于这五个秘诀的部分读书笔记,文末有本期赠书参与方式。
学习力的五项修炼
提升学习力,需要进行五项修炼。
当然,也可以把它们叫作五个方法或者五个习惯。我之所以更多地称之为五项修炼,主要是强调“修炼”这个词的两个内涵:
它们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它们需要长期坚持做,才能成为习惯
1、第一项修炼:反向学习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learning)一般指的是增加知识的学习,这其实只是学习的一种,可以称为正向学习,或者说是加法式学习。
所谓的反向学习(unlearning),也可以说是减法式学习,就是去除大脑里错误、过时、低效的知识。
反向学习就是“有意识地忘记”一些知识。
每个人需要反向学习的知识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共性。
大多数成年人对于“学习”是有误解的。他们需要对自己“关于学习的知识”进行反向学习。
在成年人的大脑里,有四个关于学习的重大误解,而且这体现在了他们的行动上,变成了四个学习上的坏习惯,分别是:
标准答案思维方式
弥补短板、全面发展
碎片化学习
学用脱节
怎么针对这些坏习惯做减法呢?我们可以用加法来做减法。去除坏习惯的最好方式是养成替代它们的新习惯。
学习力的后面四项修炼就是替代这些坏习惯的新习惯。
2、第二项修炼:参考答案思维方式
所谓参考答案思维方式,就是既要学习已有的答案,把它们作为参考,但是又不能把它们作为标准答案,也就是不能生搬硬套。
华为有个员工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怎样学习华为的管理哲学?
任正非是这样回答的:
“在这个哲学学习中,不应该有标准答案,站在左边、右边的人都是正确的,辩论有利于更深刻的理解……华为的价值观只能说是相对正确,你可以反对华为的价值观,在反对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它。”
参考答案思维方式跟学习力第一公式的关系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把“我知道”作为标准答案,就难以学习跟它不一样的“我不知道”;
如果一个人把“我不知道”作为新的标准答案来学习,就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3、第三项修炼:聚焦
学习应该学得多,还是应该学得少?
在很多擅长学习的人看来,学得多往往意味着学得浅,而学得少才可能学得深。
所以,会学习的人一般主张学得少而深,也就是聚焦。
学习力第一公式跟聚焦关系密切。尽管“学习 = 我知道 + 我不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知道”的部分越多越好。
因为,如果你的“我知道”只是多而浅的话,很难高质量地吸收“我不知道”。
你的“我知道”需要是高质量的,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第一桶金”的作用。
4、第四项修炼:模式化学习
专家和新手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专家掌握模式知识,而新手只掌握碎片知识。
专家能够看到事物的共性、整体和本质——也就是模式,而新手只看到事物的个性、部分与表象——也就是碎片。
与之对应的有两种学习方式:模式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
大多数人的学习是碎片化的,而真正擅长学习的人把重点放在学习模式上。
模式化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个是静态的知识层面。就如刚才所说,模式知识是关于事物的共性、整体和本质的知识,相对碎片知识而言更管用,因此也更需要掌握。
第二个则是动态的学习层面。这需要回到学习力第一公式。“我知道”的知识可能是模式知识,也可能是碎片知识,前者好像一块磁铁,后者好像一些铁屑。
如果你的“我知道”是模式知识,它就能像一块磁铁一样,帮助你吸收“我不知道”的碎片知识。
而如果你的“我知道”只是碎片知识,那么它即使看起来很多,也只是一堆铁屑,本身没有什么用,也难以帮助你把其他的铁片、铁屑“组织”起来。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让你站得更高——模式化学习才能让你站得更高。有少数知识比其他知识更重要——模式知识就比碎片知识更重要。
5、第五项修炼:深层迁移
学习不仅是“学”——掌握知识,而且是“习”——应用知识。
如果对小孩子来说,学比习更重要,那么对成年人来说,习比学更重要。
成年人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习——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学习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相对低级的,就是把在一种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在同一种情境中加以应用;
另一种则是相对高级的,在学习理论中有个专门术语叫作“迁移”,指把在一种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种情境中。
学者们研究发现:学习上的有效迁移很难实现。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一个店长去海底捞学习,听到这样一个经验——海底捞的服务员给戴眼镜的顾客免费发眼镜布。
这个店长学习回来,要求自己店里的服务员也发眼镜布。这个店长没有意识到,海底捞是火锅店,顾客的眼镜容易因为火锅的热气而起雾,而他所在的餐饮企业主营炒菜,不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区分两种迁移。
一种是表层迁移:直接把碎片知识应用到另一个情境中。
另一种是深层迁移:把碎片知识背后的模式提炼出来并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深层迁移更难,但是更有效。
上述例子中的那位店长进行了一次表层迁移,照搬了发眼镜布这个行动,而这只是一个碎片。
他需要进行深层迁移,把这个行动背后的模式提炼出来再加以应用。
结语
学习力的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彼此联系,相互支持:
深层迁移以模式化学习为基础,模式化学习以聚焦为基础,参考答案思维方式是聚焦、模式化学习、深层迁移三项修炼的前提,反向学习则和其他四项修炼是互补的关系。
《反向学习》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们踏上成为卓有成效的学习者的旅途。
赠书活动正在“愉见财经”公众号的本文内进行,欢迎前往参与。
学习,知识,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