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兴业银行再蓄新动能:跑赢大市背后的“四个平衡”和“四张名片”

    来源: 愉见财经 作者:佚名

    摘要: (原标题:十万亿兴业银行再蓄新动能:跑赢大市背后的“四个平衡”和“四张名片”)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这是兴业银行(601166.SH)2025年半年报中呈现

      (原标题:十万亿兴业银行再蓄新动能:跑赢大市背后的“四个平衡”和“四张名片”)

    兴业银行

      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这是兴业银行(601166.SH)2025年半年报中呈现出的五大经营特征。

      看整体业绩,盈利动能修复。截至半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达10.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实现营收1104.58亿元;实现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看风险管理,风险峰值平稳度过,拨备覆盖依然充足。半年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08%,与一季度持平;但从更前瞻的指标关注贷款率与逾期贷款率来看,为1.66%和1.53%,分别较年初下降0.05和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8.54%,风险抵补和反哺利润能力依然强劲。

      看股东结构,耐心资本占比提升,福建省财政厅持有的86.44亿元可转债全额转股,大家人寿大幅增持5.4亿股等,均体现了大股东对兴业银行发展的长期信心,也为后续可转债转股进程提供利好。经测算,可转债全额转股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5个百分点,资本实力进一步夯实,为后续扩表发展、稳健前行提供保障。

      看市场评价,在英国《银行家》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兴业银行升至第14位,综合表现位列中资银行第2位;明晟(MSCI)ESG评级保持AAA级,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获得最高评级的境内银行。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站上十万亿台阶的兴业银行,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穿越宏观周期的寒冬积蓄勃发的力量,经营韧性显着增强。

      青松挺且直,根基扎得深。解剖兴业银行关键指标背后的趋势性变化,可以看到资产负债表“四个平衡”下的资产质量与负债成本双双改善,“三张名片”协同发力的领先优势,对科技金融“第四张名片”的加速培育,以及坚持“1234”战略的久久为功。

      下文中,我们将从半年报中寻找那些力透纸背的经营数据,并结合兴业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的介绍,寻找兴业银行经营韧性的能力底座。

      一、“四个平衡”奠定韧性增长底座

      好气色源自好底色。谈及上半年该行营收利润双双改善,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用经营中的“四个平衡”来归因,分别是平衡负债与资产、表内与表外、投资与交易、增收与节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四个维度中,都有更多向好的趋势在孕育。

      一是平衡负债与资产,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对利息净收入影响。

      上半年,兴业银行净息差为1.75%,从绝对值看,显着高于行业的1.42%平均水平(行业数据出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半年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统计);从趋势看,环比收窄已呈收敛。究其背后原因,兴业银行通过落实自律机制、推进织网工程、布局场景金融等,实现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0BPs,其中同业存款付息率更是同比下降54BPs。

      具体来看,负债端,半年末客户存款余额5.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存款付息率1.76%;其中,零售存款余额达1.72万亿元,站稳股份行第2位,这一排名由五年前的第6位一路攀升。

      银行经营如长跑,缓解息差收窄也不在一朝一夕,兴业银行过去三年来将“拓存款、优结构、降成本”作为战略性工作,逐步压降高息负债,才有如今成效,从而在上半年对冲了全行业都在面对的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维持了稳定的利息净收入737.55亿元。

      说完负债说资产,兴业银行两手抓,持续推动资产负债结构向“低成本负债—稳收益资产”组合转变,资产端结构也不断优化。

      在资产端,该行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截至半年末,客户贷款余额5.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1%,重点投向“五篇大文章”、高端制造业领域,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61%、14.73%、11.83%,均高于贷款整体增速。

      展望下半年,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释放了负债成本进一步压降的积极信号:“随着我行一批长久期负债陆续到期重新定价,息差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同时,通过深耕零售结算场景、推进企金织网工程,低成本结算性存款也在稳步增长。”

      具体而言,该行下半年预计有2700亿元的3-5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平均付息率约3.34%,按当前1.75%—1.80%的付息率重置,预计可节省利息支出15.4亿元;另一方面,假设市场利率稳定,通过加强同业负债统筹管理,下半年同业存放利息支出预计还将较上半年进一步节省10亿元左右。

      二是平衡表内与表外,实现手续费佣金净收入正增长。

      上半年,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叠加存款利率下降,各类市场主体对于理财、保险、基金等财富产品的需求增加。兴业银行以其业内领先的“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把握住市场机遇,完善资产构建、产品创设与营销闭环,实现表外资管财富类中收业务的快速增长。依托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及托管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兴业银行上半年实现手续费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同比增长2.59%。

      具体来看,“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是如何协同联动、融合发展的?我们在半年报里找到这样一组数据,彰显了兴业银行领先优势——

      投资银行方面,转型投行FPA达3.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5%。其中,非金债承销同比增长4.59%,位列市场第2位,并购融资同比增长31.03%,融资余额位列股份制银行第1位,银团贷款同比增长13.48%,融资余额位列股份制银行第2位。

      资产管理方面,兴银理财管理规模保持市场第2位,综合理财能力累计三十个季度居普益标准全国性理财机构综合理财能力榜首。兴业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8.93%,其中非货基金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3.30%。兴业信托业务存续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7.90%,其中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存续规模较上年末增长73.78%;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较上年末增长86.52%。

      财富管理方面,实现零售财富中间业务收入27.43亿元,同比增长13.45%。

      资产托管方面,加速向指数(ETF)产品转型布局,持续提升托管全产品链协同效应,实现托管中间业务收入19.43亿元,同比增长9.98%。

      展望下半年,管理层表示,兴业银行将继续加强财富中收和托管中收这两块“长板”。具体做法是:其一,深化“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资管体系,销售端整合零售、私行、企金、同业、合作中心五大行内渠道及线上平台,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产品端以理财、基金、信托、期货、国信子公司为核心,推动权益、指数、量化及跨境产品转型;强化绿色、科创领域布局,联动投行部构建“区域+行业生态圈”等。其二,加强投资销售与托管业务协同,在托管产品首发、持营、做市全链条上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三是平衡投资与交易,其他非息净收入抗住市场压力。

      今年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利率波动加大,而兴业银行的投资交易敏捷小组机制正好发挥特长,及时明确投资交易策略,把握波段机会,账户、规模、品种、币种等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显示,在二季度的利率低点,该行止盈兑现部分收益,单季度实现其他非息净收入 123.94 亿元,同比增长 11.7%,带动上半年实现其他非息净收入236.28 亿元,降幅收窄。

      展望下半年,尽管市场预期利率波动叠加政策影响,仍会带来银行业其他非息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但兴业银行已经提前部署了应对措施,管理层介绍称,该行将持续巩固推动投研一体化建设,推动对中资外币债等全球各类资产的合理布局,加强跨境投资交易能力建设,并进一步复制推广境内投资交易模式、策略至香港、自贸区交易单元,推动跨境联通+交易引流,强化策略输出,争取做到业绩表现维持同业较好水平。

      四是平衡增收与节支,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减值计提同比下降12.19%;同时,合理管控费用开支,业务管理费同比下降 0.22%。

      风险成本的下降是重中之重。据管理层介绍,今年以来,该行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敏捷小组工作机制,建立了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消费金融、账销案存资产、大额风险处置五个敏捷小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化解处置。

      从数据来看,行业普遍面对的“三大风险”,即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风险,在兴业银行的新发生不良峰值已过,对公房地产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 45.72%,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下降 7.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上半年已没有新发生不良。

      在新发风险转向收敛的背后,能力底座是兴业银行有效推进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据管理层介绍,在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架构之上,兴业银行的改革既加强了风险管理的集中统筹,又保持风险管理独立性,与业务经营形成有效制衡,实现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进。

      具体实现路径包括构建数字化尽调工具,打造全行企业级尽调平台,覆盖各类需现场尽调的使用场景;加快建设全行统一的风险监测平台,将全集团各主要类别风险纳入监测范围,建立“监测预警—核实处置—持续追踪”的闭环管理机制;强化授信流程约束,审批信息自动归档不可篡改,实现各审批环节可追溯、可追责等。

      一头是通过对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带动风险成本进一步下降;另一头,通过加强账销案存资产的清收工作,还能带来良好效益,回补利润。报告期内,兴业银行持续提升法律攻坚、分类处置、营销推介等能力,拓展不良处置“朋友圈”,挖掘不良资产价值,实现账销案存回收65.04亿元。

      二、“四张名片”亮出特色发展优势

      兴业银行已具行业口碑、特色鲜明的“三张名片”,即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发展方面,上半年领跑优势依然显着。

      半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08万亿元,保持股份制银行第1位。零售AUM达5.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理财管理规模2.32万亿元,保持市场第2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4334.13亿元,科创票据承销规模385亿元,两者市场排名均为第2位;并购贷款余额2931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境外债券承销规模32.17亿美元,同样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基础上,兴业银行正在抓紧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加快将科技金融打造成“第四张名片”,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兴业动能。

      而这张名牌已经开始闪亮,半年末,兴业银行合作科技金融客户34.4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07%;科技金融融资余额2.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8%;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1万亿元,位列股份制银行第1位,较上年末增长14.73%;贷款不良率0.97%,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事实上,观察“三张名片”中绿色金融、投资银行与“第四张名片”科技金融的逻辑关系,会发现它们皆为兴业银行立足自身特色禀赋的着力点,同时业务本身也有着较强协同性,比如很多绿色企业本身也是科技企业,而科技企业往往需要更全面的、包括投行业务在内的综合服务方案。

      据此,兴业银行以“绿色+科技”构建绿色产品体系,加大科技金融服务,服务科技金融客户43,257户,融资余额8,867.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5%;以“投行+科技”构建债权、股权、另类投资为主的全生命周期投行产品服务体系,服务科技金融客户2,798户,大投行FPA余额6,318.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2%。

      此外,该行还以“园区+科技”聚焦园区场景下新质生产力与科技金融生态链条搭建,服务科技金融客户13.64万户,融资余额1.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75%;以“能源+科技”加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领域支持力度,助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科技金融客户3.36万户,融资余额5,456.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1%;以“汽车+科技”助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加强主流车企合作,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服务科技金融客户1.36万户,融资余额2,571.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3%。

      谈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其中之一是深耕产业金融。陈信健在业绩说明会提及兴业银行的英文名称正是Industrial Bank,直译便是“产业银行”,“我们一定要做到名副其实。”对此,兴业银行将继续发挥研究专长,联动风险管理与客户服务部门,将研究与准入政策、风险授信、企业画像深度结合,进一步强化投资银行、绿色金融特色,组建“行业研究员+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客户经理”的作战团队,以“研究+专业+敏捷”的方式深耕产业。

      三、“五篇大文章”书写高质量发展成色

      近年来,银行业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兴业银行也投身其中,主动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兴业银行,“五篇大文章”更是有机地与该行自身“三张名片”的业务禀赋相结合,并与该行布局科技、普惠、能源、汽车、园区“五大新赛道”融会贯通,以具有特色的兴业打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反哺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力建设主流价值银行。

      科技金融方面,如前文所及,绿色金融、投资银行、园区金融、科技金融在兴业银行的实践中形成了很强的协同性。兴业银行将园区作为科技金融主战场,发挥绿色金融、投资银行等专业优势,持续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之下,兴业银行深化搭建科技金融“1+20+150”经营管理体系,成立总行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0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计划挂牌150家科技支行。目前首批50家科技支行挂牌运行平稳,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底座进一步筑牢。

      绿色金融方面,兴业银行厚植新质生产力绿色底色,上半年持续推动将“两山”理念融入产品与服务创新实践,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拓宽绿色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截至半年末,绿色金融客户8.65万户,较年初增长20.36%;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1%;绿色贷款不良率0.57%,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实践中,兴业银行深耕重点领域区域,聚焦降碳减污重点领域,上半年“降碳”领域绿色融资余额增长13.65%至14,451.08亿元,“减污”领域绿色融资余额增长20.09%至5,851.49亿元;长江流域沿线分行绿色融资余额10,019.28亿元,黄河流域沿线分行绿色融资余额4,588.65亿元,服务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普惠金融方面,上半年,兴业银行围绕“区域+行业”经营策略,引导分行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普惠业务;围绕“产品线上化”和“场景数字化”两条主线,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截至半年末,普惠小微贷款户数24.36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849.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2%;积极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显效,投放贷款超3400亿元。

      从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来看,在政策支持方面,兴业银行完善续贷产品功能,对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定价补贴,将普惠小微贷款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在产品体系方面,线上线下产品齐发力,优化“兴速贷”产品体系,升级“工业厂房贷”,推广小微企业“连连贷”,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截至半年末,“工业厂房贷”“连连贷”“兴速贷(保证增信专属)”“科技企业研发贷”等线上线下优势产品余额合计超800亿元;在平台建设方面,精耕“兴业普惠”平台,将“兴业普惠”打造为普惠金融重要获客渠道,截至半年末,“兴业普惠”平台注册用户50.0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1.61万户,增长30.20%;自平台运营以来累计解决融资需求4,415.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60.48亿元,增长11.64%。

      养老金融方面,兴业银行立足自身优势,健全养老金融业务协调机制,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融合发展。截至半年末,公司60周岁及以上客户1,086.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75%;个人养老金开户数719.14万户,排名同业前列;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3%;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3.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6%。

      (关于兴业银行领先打造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更多内容,敬请点击跳转阅读“愉见财经”早前观察文章《养老金融的兴业格局与温度》。)

      数字金融方面,兴业银行坚持“科技兴行”方略,紧扣服务实体经济主线,坚持“企业级、标准化”方法,以架构、数据、技术、基建、安全“五个先进”为目标,夯实信息科技底座,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积极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格局,助力“数字兴业”走进“智慧兴业”。

      兴业银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发布《兴业银行“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7年)》,成立“人工智能+”行动领导小组与工作组,全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AI人人可用、人人都用AI”为目标,全面打响“智能之战”,构建“6+X”AI能力体系(6大平台+X场景应用),打造12类AI应用范式,深化智能化场景挖掘与应用。

      随着能力底座的夯实,兴业银行数字化运营水平有效提升,半年末手机银行有效客户6,641.1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77%;企业微信服务1,368万客户,零售基础客群向上输送至白金及以上客户42.07万户,其中远程经营中心累计触客3,203.34万人次,向上输送至白金及以上客户13.60万户。

      于十万亿台阶再蓄新动能,兴业银行以“四个平衡”的经营策略、“四张名片”的特色优势,深入谱写“五篇大文章”,走出了一条“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的价值银行之路。

      在价值银行之路上,兴业银行寓义于利,邀社会各方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获得明晟ESG评级的AAA,也注重全体股东回报,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内在统一中找到了更高水平的均衡点。

      从公司分红率来看,连续十五年稳步提升,去年首次突破30%,达到30.73%,对应分红规模224亿元,两项数值均位列股份制银行第2位。从A股市场配置价值来看,截至9月8日,兴业银行静态股息率达4.94%,处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前1/2,PB估值仅为0.62,处于后1/2——而分红排名靠前、估值暂未跟上,或许也意味着“黄金坑”般的持股好时机,后续修复空间较大。

      目前,兴业银行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估值提升计划》,以及《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管理层表示,将充分把握板块行情,继续以经营管理促进市值管理,以市值管理推动可转债转股,并以可转债转股助力经营管理实现更大提升,从而更好地回报广大投资者。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过往收益不预示未来表现。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均基于公开资料总结,仅作为分享交流,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关键词:

    兴业银行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