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效应初显 基民弃债基追股基
摘要: 近两周受券商 、保险等板块上涨影响,上证综指出现持续飙升,交易额持续攀升,赚钱效应引来了汹涌澎湃的增量资金。债市会不会受到跷跷板效应的影响,出现资金出逃的局面?记者采访了基金公司及第三方研究机
近两周受券商 、保险等板块上涨影响,上证综指出现持续飙升,交易额持续攀升,赚钱效应引来了汹涌澎湃的增量资金。债市会不会受到跷跷板效应的影响,出现资金出逃的局面?记者采访了基金公司及第三方研究机构,他们对于信用债基金持乐观态度,但对年末“股债双牛”难以认同。
近两周沪指狂飙400点,股市上演着高歌向上的一幕,投资者情绪不断被点燃,大量的资金随之涌入。
在股市大幅提升的带动下,部分股票型基金业绩也同时大幅增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今年以来股基业绩前两名单位净值增长率均已超过80%。
而从11月20日股市反弹以来,分级基金无疑将杠杆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截至12月5日,申万菱信证券分级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已经超过50%。而其带杠杆的份额,在二级市场成为资金追逐的标的,连续多日涨停。
那么问题来了,股市表现强势之时,作为跷跷板另一端的债市又会如何呢?债券型基金所向何处?投资者放弃债券基金进而追逐股基,这种做法可取吗?
债券是否已经涨到头
事实上,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同样优异。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长信可转债以71.04%的业绩在所有债基中排名第一。同时,排名前十位的债券型基金均获得超过50%的收益率。
那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债券会不会涨到头了?申银万国债券策略分析师认为,“大量资金已通过各种渠道涌入股市,短期内股市热情可能很难消退,而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可能难以兑现,即使出台,对债券的利好程度也由于资金热情的转移而削弱。”他认为,到年底债市的机会不大。
此外,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落实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承担主体,进而打破刚性兑付预期。这一举措或促无风险收益下行,中长期对债市利好,但短期债市受股市财富效应影响仍承压。
因此,申银万国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对防御的策略,后期的机会一方面来自于股市、经济、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率调整的幅度。
股债跷跷板效应初现
对于股市的上涨的态势,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看点:首先,宏观经济好坏已经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经济缓步下台阶的“新常态”已成市场共识,而政府仍有一定的政策工具可用;其次,11月央行宣布降息,确立降息周期的开始,预计未来资金将继续维持宽松。再者,政策利好频出。注册制稳步推进,有望促进a股市场新陈代谢;沪港通开闸,难得的增量资金为市场带来持续的兴奋;存款保险制度推进,会将企业存款向股市中挤入。此外,两市新增开户数6周来位于20万以上,基金新增开户数连续两周位于20万以上,公募基金自8月起募集状况不断好转,各方面迹象都显示市场情绪正在不断回暖。
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应当加大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例,在相关基金中,只要选好适宜自己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品种坚定持有,最后必然会有较好的收获。在目前的时点上,他更推荐投资者主要配置重仓蓝筹和二线蓝筹的基金,在指数型和主动管理类基金中更推荐指数型基金。
针对固收类产品,白岩认为,随着降息周期开始,货基的收益率还会继续走低,而降息利好股票和债券,但考虑到之前的行情,以及后续的弹性,目前股市的性价比要强于债市。不过投资者的投资还是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承受能力和流动性要求。比如刚工作的年轻人,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等等,这类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还是宜将多数资产配置在较为稳健的品种,如债基、货基当中,不能盲目打破自己的资产配置结构。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之下,大成基金则对债券更为乐观,尤其看好可转债:“债券牛市的基础仍然存在。转债指数近期再创新高,转债正从结构性行情转向趋势性行情,预计短期内无风险利率下行与新进资金仍可能推升转债价格。信用债方面,综合流动性、供需以及信用风险溢价三个因素综合考虑,信用利差整体上将维持于低位,但可能缺乏进一步压缩空间,而传统的信用债品种中,存量的城投债总体风险较低,仍可持有。”
基金,股市,债券,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