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平均收益更高 基民买了私募哭瞎了眼
摘要: 截至5月22日,统计数据显示,可比的779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涨幅为64.44%;统计数据显示,阳光私募行业1638只股票类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5.02%。公募业绩为何大幅跑赢私募?截至5
截至5月22日,统计数据显示,可比的779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涨幅为64.44%;统计数据显示,阳光私募行业1638只股票类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5.02%。 公募业绩为何大幅跑赢私募?
截至5月22日,统计数据显示,可比的779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涨幅为64.44%;统计数据显示,阳光私募行业1638只股票类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35.02%。
公募基金业绩大幅超越私募,原因何在?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公募比私募仓位更重,但相关数据并不充分支持这个观点。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收盘,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为80.57%;而华润信托报告显示,该平台私募基金4月份平均仓位为84.83%。
那么,公募、私募行业的巨大业绩差距来自哪里呢?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长期投资还是短期炒作?稳定增长还是短期爆发?博取排名还是控制回撤?满仓操作还是回调踏空?提成扣除还是业绩缓慢?业内人士对此现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针对公募基金大幅跑赢私募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相对收益考核、牛市敢于重仓、公募的平台资源和投研力量、投资风格和操作策略是其业绩腾飞的主要原因。
相对收益考核
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在采访中认为,相对业绩的目标和考核标准是公募大幅战胜私募的重要原因。
北信瑞丰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高峰表示,“对于本轮牛市而言,公募业绩跑赢私募是很正常的。目标决定策略,公募基金的目标是相对收益,注重考核排名,持有仓位相比私募也比较高,在单边牛市中自然占据不少优势。”
金元顺安基金投资副总监晏斌认为,公募主要追求相对收益,对于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在今年的大牛市中,紧随市场风格在收益上更具竞争力。
国泰基金投资负责人黄焱也称,公募基金是以相对收益为主导的,在牛市的时候能够紧跟指数甚至超越指数,而且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满仓操作,所以其收益率在市场好的时候也相对比较高。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经理称,“受公募基金相对收益考核和排名影响,可能会导致新生的基金经理操作上呈现相对激进的风格,这也是其业绩飙升的重要原因。”
绩优基金赚钱榜
基金简称 | 今年以来收益 | 手续费 | 操作 |
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 | 196.47% | 4折 | 立即购买 |
富国低碳环保 | 191.58% | 4折 | 立即购买 |
华宝兴业服务股票 | 179.47% | 4折 | 立即购买 |
汇添富社会责任 | 177.17% | 4折 | 立即购买 |
国联安优选行业 | 169.86% | 4折 | 立即购买 |
融通领先成长 | 166.62% | 4折 | 立即购买 |
| |
牛市敢重仓
牛市敢于重仓是公募脱颖而出的另一主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有仓位的限制,今年很多公募基金股票仓位几乎接近满仓,这在牛市中自然收益颇丰。
黄焱表示,今年公募比私募业绩整体上较好,主要原因还是大牛市,创业板和成长股表现良好,公募基金能够抓住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全仓操作,重点持股,业绩就会比较突出。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公募而言,一般仓位都在80%以上,这在单边牛市行情中具备较大的优势。
而晏斌认为,今年公募收益率较高的原因和仓位限制关系可能不大,许多私募产品都加了杠杆,私募产品的平均仓位估计不会低于公募基金。
优质投研资源
公募平台的优质资源也对其业绩有所贡献。除了大型私募外,私募在平台、资源、研究员、体制支持等因素上均不如公募。
黄焱表示,“一个公募基金的业绩核心是靠投研团队。一个比较成熟的投研团队及其长期的沟通磨合是私募比不了的,公募投研团队的定位和架构设置更加长期化。”
高峰也认为,短期内,市场风格对基金的收益影响比较大,但长期看投研能力对收益的影响将更加凸显,优秀的投研团队将为公募基金带来超额收益。
晏斌表示,公募基金的优势在于平均投研能力较强、风控相对严格、流程也更为规范,后台和市场人员支持较为充分,但由于近年公募人才对私募团队的充实,公募和私募投研能力的差别也在逐渐缩小。
晏斌称,“公募的优势在于,大部分公募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比较平稳的投研团队,这是绝大部分私募没有的。以此而言公募的业绩应该更能持久。”
主题基金正值风口
高峰表示,在操作策略上,公募的交易相对偏少、持有时间较长,这在单边的牛市行情下将获利颇丰。
上海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也认为,公募的小规模产品主要是主题类基金,比如互联网+、国企改革等,当风口在这些行业上时自然表现很好,但一旦风不在了也很危险;而公募的大规模产品多是一些指数型、主动管理型产品,今年大部分指数基金随着指数上涨自然上涨。
该投资总监分析,“公募只有不到100家,非常集中,业绩也差不了多少,而私募基金太多,导致业绩分散且两极分化,就把平均收益拉下来了。”
四大成因致私募业绩落后
针对私募基金落后公募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追求绝对收益、控制回撤、调仓踏空、投研力量薄弱是其业绩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追求绝对收益打压业绩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的考核主要追求绝对收益,加之每月扣除到期提成,将直接打压收益水平。
北京某中型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大部分私募基金没有与指数业绩比较的基准,主要追求绝对收益,使得他们在市场火热时比较冷静,更关注公司基本面信息,对市场风格和节奏的跟踪相对偏弱。
淮北倚天投资董事长叶飞认为,公募只要跑赢大盘即可,但私募要求有绝对收益,因此操作思路根本不同,公募总在思考如何跑赢大盘,而私募在思考不论大盘涨跌都要赚钱。
与绝对收益考核相关,私募会在平均收益中扣除到期提成,这或许也是收益偏低的重要原因。
上海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向记者透露,“私募的业绩是要扣除每月20%的到期提成的,这将直接导致收益被打下来。”
上海聚益投资总经理汤小生也表示,“私募对盈利部分计提业绩回报,会拉低净值涨幅,如果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为35%的话,计提前的收益率应该是43.75%。”
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经理称,“大家对私募基金期望值比较高,所以业绩看来不算突出,但这种考核机制和投资策略长远来看,私募将更占优势。”
控制回撤需要
如果投资人能在私募产品中稳定盈利,形成投资信任和依赖,将有益于私募基金的长远发展。因此,私募基金需要控制回撤,稳健发展。
上海倍霖山投资公司总经理高杉认为,今年公募基金业绩普遍跑赢私募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私募会考虑到风险补偿、控制回撤,仓位也会有所保留。
一家保险资产人士也对记者分析,从产品层面来看,私募基金需要直接面对持有人的压力,必须控制回撤,在投资的时候对仓位、风格的控制也会均衡一些。
北京上述中型私募基金经理称,“由于多数私募基金缺乏品牌和影响力,在操作上比较注重稳定增长,时刻控制回撤,避免客户较差的收益体验,所以在操作策略上会相对保守,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业绩表现。”
可能会调仓踏空
对于仓位因素,多位私募人士称,私募调仓确实比公募较多,而且会因调仓踏空,这些失去的机会成本也将带来收益的滞涨。
汤小生表示,“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在心态和操作上会相对谨慎,如果看空市场、认为风险大,会大幅降低仓位,甚至直接空仓,造成仓位不足、追逐热点不够,导致牛市难以跟上指数的平均涨幅。”
上述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也称,私募仓位自主可控,出于客户利益考虑会多次调动仓位,在持仓结构上也比较谨慎;而且,私募更倾向于落袋为安,这样就很难获得全程的收益。
高杉向记者透露,“在指数和个股涨幅太快,或者预计有回调风险时,我们便会提前降低仓位。”
这种持仓特点,可能会使私募在震荡市或熊市中表现更好,而在单边牛市中,任何卖出都是错误的。
投研力量薄弱
投研团队相对不稳定和短期化是私募机构的整体特征,与公募完善的投研结构、长期的磨合积累不可同日而语,这对长期业绩表现也形成不良影响。
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表示,“有些私募可能就是某一年表现很好脱颖而出,但实际上个人、团队能力不如人意,还有大量私募本质就是个体户,连研究员都没有,就是两三个人管一点钱。”
叶飞也透露,其所在团队共有七八个研究员,并建立微信群与券商研究员加强联系,交流研报等公开信息。
汤小生认为,从投研方面来看,公募整体比私募强,但是私募的基金经理个人比较厉害,私募整体灵魂人物的作用会比较大,整个团队也会延续灵魂人物的风格。
上述保险资产人士分析,“公募基金能充分获取来自卖方的信息和研报,而私募的信息平台相对较弱,况且一家公募基金共用一个投研平台,基金之间的抱团作用明显,对净值也会有所贡献。”
牛市中私募没价值了吗?
过去的5个月,A股市场精彩纷呈,涨得最少的上证综指也有44%的涨幅,更不消说中小板与创业板双双翻倍的涨幅。身边询问买什么基金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又听到一种观点,认为牛市中私募没有价值,不如买公募。
的确,在市场上涨中,仅以私募中的普通股票型产品与股票型公募基金来对比,私募基金收益跑不过公募基金。根据数据,截至4月底,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为31.84%,而公募基金为52.06%。此外,私募的业绩分化大于公募,最高收益大于公募,最差收益小于公募。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三点:
其一,公募基金的仓位普遍较高。修改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其实施规定,将于8月8日起施行。其中规定,股票型基金最低仓位从原来的60%提高到80%。即使在旧办法下(股票基金股票投资比例高于60%即可),大多数股票基金经理也保持着较高的股票投资比例,从2006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仅有4个季度低于80%。而私募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变动灵活,理论上是0~100%,中位数是50%。牛市中仓位为王,在这方面,私募基金就输了一筹。
其二,公募基金费用低于私募基金。公募股票型基金的费用一般是管理费1.5%,无业绩提成,而私募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是1%~3%之间,一般净值创出新高的部分提取20%的业绩提成。在上涨市场中,私募提取业绩提成的概率大,对净值影响也大。
其三,公募追求相对收益,讲究排名,私募崇尚绝对收益。理念看似比较虚,一旦落在操作上,结果可能千差万别。今年以来,创业板强者恒强,一些公募基金经理甚至喊出了“无脑买入”的最强音,因为不买就会落后,跟上大部队很重要,所以公募看起来胆子就特别大;而私募每一笔下去总会考虑会不会亏,就显得相对胆小。在牛市中“胆大者”总胜过“胆小者”。
那么,目前阶段,是不是只买公募即可,私募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呢?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首先,判断牛熊非常难,我们能够感知的只是方向和概率,这离指导投资还很远。假如真有人能准确判断牛熊,那么只要股指期货加杠杆就可以完美横扫一切投资方式。所以,任何时候把判断放在市场的前面,正如说“神仙很美好”,可惜他不存在。
其次,私募由于利益机制的原因,更能适应熊市,在国内牛短熊长的环境下,具有相对优势。同样是公私募收益的对比图,如果切换成近5年收益,私募就完爆公募了。其最大收益高达13倍,平均值是91%,而公募的平均值是87%,最高值是292%。换句话说,在国内市场上运作,在牛市中能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在熊市中不亏钱,少亏钱,甚至赚到钱,才至关重要。
如果说年轻基金经理更擅于在在牛市中运作,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无疑在熊市、震荡市中更具优势。如今,私募基金经理中不少是公转私而来,“公而优则私”。私募中的大佬,不少曾是公募基金的总经理、投资总监。
第三,私募有品牌效应,业绩持续性相对要好。私募基金分化较大,更要择人,但一旦选对了人,其业绩延续性也会相对比较好。如私募过去这几年逐步冒出的一些优秀公司如泽熙、清水源、淡水泉、景林等等,业绩持续性都不错。私募公司也比较稳定,因为其公司实际控制人往往就是投资负责人。这一方面,公募就比不上私募,人员变动频繁,更遑论业绩持续性。
最后,投资者要适当降低预期,着眼长远。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只要每年业绩都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长期收益就非常可观。连续3年业绩位于前1/3的基金,其3年业绩排名中可在前1/10。如果能实现每年30%的净值增长,那就是10年10倍的收益。
基金,收益,业绩,相对,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