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再查15宗上市公司违规减持 再增持可从轻处罚
摘要: 【违规减持后再增持可从轻处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8日表示:证监会统一认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违背三公原则,违法法律规定的减持行为将继续加强监管,
【违规减持后再增持可从轻处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8日表示:证监会统一认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违背三公原则,违法法律规定的减持行为将继续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涉案人员应当认识违法行为并及时参与到稳定市场中来。 日前,证监会已完成对第二批共19宗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一致行动人及实际控制人违反法律规定减持和短线交易案件的审理工作,上述案件现已进入事先告知程序。
其中15宗违法减持案件共涉及6名自然人股东、10家法人股东以及法人股东的11名责任人,违法超比例减持的金额最高为95659.1万元,违法减持的比例最高达7.81%。4宗短线交易案件中,违法进行短线交易的当事人包括2家法人和2名自然人。
股东违规减持后再增持可酌情从轻处罚
证监会特别提到,涉案当事人在超比例减持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减持股票进行相当比例增持的,属于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行为,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从轻处罚情形。我会在不改变对违法行为认定的前提下,在违法减持罚款数额方面对涉案当事人予以从轻处罚。
证监会认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促进公司健康发展、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违法减持、短线交易行为的高发频发折射出部分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缺乏守法意识和守信观念,对于违背“三公”原则、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证监会将继续加强监管、严厉打击。
股东违规减持将梯次递增处罚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8日表示:证监会统一认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违背三公原则,违法法律规定的减持行为将继续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涉案人员应当认识违法行为并及时参与到稳定市场中来。
邓舸称,持股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的违法减持案件,证监会将严格按照证券法有关规定;第二,法人股东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证券法有关规定;第三,在裁量幅度上,统一考虑了违法行为和社会危害性,根据违法金额和社会危害性采取有梯次递增的处罚措施。
附件:拟被处罚持股5%以上股东、一致行动人及实际控制人情况表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违法减持案件处理情况答记者问
1。问:近期,证监会对持股5%以上股东、一致行动人和实际控制人违法减持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案件涉及面广、打击力度大、影响深远,请问证监会对上述案件的行政处罚在法律适用和量罚方面基于何种尺度?
答:为确保依法审理、公平公正,我会对持股5%以上股东、一致行动人和实际控制人违法减持类案件严格执行统一的裁量尺度。第一,违法行为的认定方面,我们严格按照《证券法》第38条、第86条的规定,对持股5%以上股东、一致行动人和实际控制人违规减持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披露、限制期内转让股份两个违法行为均予以认定和合并处罚。第二,法人股东违法行为的责任认定方面,我们严格按照《证券法》第193条和第204条的规定,对法人和责任人实行双罚制。第三,裁量幅度上,我们统一考量违法情节和社会危害性,对在限制期内违规减持股票的违法主体,我们按照“违法买卖超比例越多、买卖金额越大,处罚越重”的量罚原则,根据违法减持比例,采取有梯次递增的量罚尺度,并明确了限期改正的要求。
2。问:近期,一些涉案当事人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对此,证监会在量罚处理时是否会予以考量?
答:我们注意到,近期一些超比例减持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响应我会要求,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增持股票,以维护上市公司股价稳定,一些公司增持的比例已经超过了违规减持的比例。对这种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行为,我们在审理中酌情予以考量,并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增持的行为不影响对违法行为的定性。第二,实际增持达到一定比例的情况下,可以认定属于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予以从轻处罚。为此,我们按照当事人实际增持的情况执行统一的、有梯度的从轻处罚幅度。第三, 从轻处罚只限于对违法减持罚款数额产生影响,不影响对涉案主体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处罚。
3。问:对于上述实际增持行为相关证据的提交,期限上有什么要求?
答:对涉案当事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而从轻处罚的期限,我们分为两种情形考虑:一是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于听证会结束之前提交相关增持证据。二是当事人只陈述申辩但不要求听证的,应当于收到事先告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相关增持证据。
股东,违法,处罚,证监会,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