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离职潮背后的思考

    来源: 采编 作者:佚名

    摘要: 【公募基金离职潮背后的思考】经过一轮惊心动魄的股市调整,今年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公募离职潮终于暂时消停下来。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波离职潮再次令行业失去了一批积累多年的成熟基金经理,投研人才青黄不接将成为

      【公募基金离职潮背后的思考】经过一轮惊心动魄的股市调整,今年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公募离职潮终于暂时消停下来。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波离职潮再次令行业失去了一批积累多年的成熟基金经理,投研人才青黄不接将成为很多公司必须面对的难题。  经过一轮惊心动魄的股市调整,今年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公募离职潮终于暂时消停下来。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波离职潮再次令行业失去了一批积累多年的成熟基金经理,投研人才青黄不接将成为很多公司必须面对的难题。

      统计显示,前6个月“奔私”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3人、7人、5人、3人、3人和6人,而最近两月仅8月有1人“奔私”。打断基金经理离职潮的是7月以来的股市暴跌。据统计,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已经有1443只私募产品清盘,其中提前清盘的有472只,占比高达32.71%。而今年发行的新私募产品中,已经有176只产品清算,其中提前清算的产品高达157只,占比高达89.2%。

      尽管市场环境的急转直下让基金经理离职潮告一段落,但公募行业已经损失了一批成熟的基金经理,其中不乏尚志民等硕果仅存的几位元老级基金经理。可以说,公募基金在本次牛熊转换中损失惨重,与一些年轻基金经理的经验不足和轻率冒进不无关系。有些基金公司由于基金经理后备力量培育不足,只能让研究员仓促上阵,缺乏市场感觉的新手像散户一样追涨杀跌,市场下跌过程中又盲目抄底,结果拿持有人的钱缴了学费,此类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实际上,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很多基金公司为了应对核心基金经理离职尝试了多种应对方式,既有事业部制、股权激励等留人措施,也有梯队建设、多基金经理制等补救措施。一些大公司流失了基金经理可以很快在市场上挖来其他公司的成熟基金经理,在这方面应对起来从容得多,但中小基金公司就比较被动,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类似的问题并非只在国内出现。应该说,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单飞是正常的市场选择。国内公募行业在经历了2007年那波大规模离职潮之后也并未垮台,继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或许,新的优秀基金经理正在走向舞台中央。

    关键词:

    基金,经理,离职,公司,今年

    审核:yj22402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