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私募仓位过低跑输大盘

    来源: 采编 作者:佚名

    摘要: 【十月私募仓位过低跑输大盘】不知不觉中,从10月开始的“股债双牛”行情已经运行一月有余。回顾这段市场甜蜜期的产品业绩,包括股票、债券、中性、定增等策略的各类私募均有所斩获。然而,私募整体业绩仍跑输大盘

      【十月私募仓位过低跑输大盘】不知不觉中,从10月开始的“股债双牛”行情已经运行一月有余。回顾这段市场甜蜜期的产品业绩,包括股票、债券、中性、定增等策略的各类私募均有所斩获。然而,私募整体业绩仍跑输大盘反弹幅度。市场人士表示,由于私募10月低仓位运作居多,所以难以跑赢市场。不过仍有个别策略表现抢眼,单月涨幅超过30%。  不知不觉中,从10月开始的“股债双牛”行情已经运行一月有余。回顾这段市场甜蜜期的产品业绩,包括股票、债券、中性、定增等策略的各类私募均有所斩获。然而,私募整体业绩仍跑输大盘反弹幅度。市场人士表示,由于私募10月低仓位运作居多,所以难以跑赢市场。不过仍有个别策略表现抢眼,单月涨幅超过30%。

      定增类基金高仓位夺冠

      国庆长假后,受外盘大涨影响,A股市场高开高走一路突破3400点,经过两周左右调整后随即放量突破3600点,反弹幅度超过15%。债券市场更是高歌猛进,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跌破3%,收益率创下数年新低。

      在此背景下,各类私募基金纷纷摩拳擦掌,在股债双牛行情中均有所斩获。数据显示,10月除了管理期货型产品外,各类策略产品均获得正收益。其中定向增发、股票型以及宏观策略型产品排名前三,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3%、5.89%以及4.19%。

      虽然各类产品收益率均较前月大幅回升,但仍跑输大盘。记者了解到,这波反弹之初,大部分股票型私募仓位比较低,加上中间行情较多反复,私募产品很难做到高仓位布局。而定增类产品由于基本满仓操作,所以在市场反弹初期表现优于其他类型产品。

      市场暴跌后企稳,定向增发型私募配置价值再度凸显。除了高仓位优势外,指数深幅调整后投资者参与热情衰退,规模大的定增基金议价能力提升,可以拿到更加有利的价格。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一些资金规模大、议价能力强的定增产品。

      个别私募斩获颇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整体表现乏善可陈,但也有个别基金采用特别策略收获颇丰。

      记者了解到,泓凯投资旗下鸿凯激进一号基金10月收益超过30%,该基金策略较为多元,10月主要是抓住了商品期货下跌以及股指期货的上涨行情,买股指空商品得以双向获利。

      该公司投研总监江南表示,上述策略秉承公司自上而下投资思路,目前中国旧的经济模式在走下坡路,旧模式在挤压价格泡沫、挤压生产利润的过程中,大宗商品与中国旧经济模式紧密相关,尤其是煤焦钢、有色、化工,甚至是农产品 ,所以采取空商品的策略。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又出现很多新的增长点,指数低于3000点属于超跌状态,产品在空期指的同时果断做多股指期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江南认为,这个趋势才刚刚开始,虽然未来也会选一些超跌品种做一点多头配置,但挂钩于旧模式的商品比如有色、黑色、橡胶都还没有下跌到位,还在寻底过程中,所以高位空单还会继续持有。

      此外,擅长短线操作、把握交易性机会的私募表现也较为突出。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10月三只收益最高的三只私募基金分别为相聚上善一期、华银共同基金、天信林荫大道1期,单月收益高达91.52%、51.25%、42.69%。

      针对未来的市场行情,随着IPO恢复,经济增长趋势依然疲弱,投资情绪继续改善。重启IPO,其改革将继续,注册制是其方向,或开启长牛趋势。但同时外围市场风险也在加大。在基金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选择善于自下而上的选股型基金进行配置。

      债券型基金方面,在稳增长的压力下,维持宽松格局的意图并未改变,流动性较为宽裕。经过IPO重启消息冲击之后,债券市场走势逐渐平稳,而经济金融数据仍然利好债市,预计后期收益率仍将挑战新低,稳健型投资者可加大债券型基金配置。

    关键词:

    基金,策略,10,市场,产品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