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变相双降再落地 操作1630亿元MLF并下调利率
摘要: 【央行变相双降再落地操作1630亿元MLF并下调利率】央行19日对20家金融机构开展了163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分别为475亿元、620亿元、535亿元,3个月
【央行变相双降再落地 操作1630亿元MLF并下调利率】央行19日对20家金融机构开展了163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分别为475亿元、620亿元、535亿元,3个月利率持平为2.75%,下调6个月、1年期利率至2.85%、3.0%。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和下调利率,主要是弥补外汇?占款持续下降造成的基础货币供给缺口。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降准、降息的作用,被业界称为变相“双降”。(证券日报) 央行变相“双降”昨再落地 操作1630亿元MLF并下调利率
2月19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获悉,央行当日对20家金融机构开展了163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分别为475亿元、620亿元、535亿元,3个月利率持平为2.75%,下调6个月、1年期利率至2.85%、3.0%。
1月19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100亿元,其中3个月期3280亿元,利率下调至2.75%;1年期820亿元,利率下调至3.25%,引导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央行于2月18日向部分银行进行了MLF询量,并下调了MLF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和下调利率,主要是弥补外汇占款持续下降造成的基础货币供给缺口。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降准、降息的作用,被业界称为变相“双降”。
【货币政策猜想】
易纲:将适度管好总需求 货币政策避免过度宽松
在昨日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央行副行长易纲就供给侧改革发表了看法。易纲的主要观点:是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做好总需求管理。在总需求管理中,财政政策可以在鼓励消费、减少挤出效应方面做文章,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度宽松。
易纲对此次发言做了精心的准备。易纲认为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同时,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适当的总需求管理,后者处于辅助地位。
“因为历史上很多结构性改革产生了紧缩效应,在很多危机中,国际货币组织建议紧缩财政,造成这个国家需求进一步紧缩,有的陷入通缩。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时候,要做好总需求的管理,这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易纲说。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适度管好总需求。易纲说,所谓适度就是把握好度,“度”有三个把握维度:一是不产生债务通货紧缩的危险;二不能超越社会承受的能力;三不出现流动性比较大面积的紧缩,守住这三条线。
据易纲称,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时候,都产生了一些紧缩效应,至于不能超越社会的承受能力,主要指的是就业。
总需求管理的主战场,易纲认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其中,财政政策是天然的结构性政策,所以财政政策在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应当是需求管理的主战场,财政政策有很多结构性考虑,比如扶贫、结构性调整,当前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易纲认为可以在鼓励消费,尽量减少挤出效应上多做文章。
至于货币政策,易纲说当前实行的是稳健货币政策,要稳健、适度、灵活,避免过度宽松,因为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可能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和人民币贬值压力。
另外,易纲提到要测算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产生多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可以在需求侧做补齐,补齐的上限不超过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
易纲举了一个例子予以说明:假如“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产生一些经济向下的压力,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个主战场之外,通过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降低五险一金、鼓励个性消费,可以补充一些GDP的总需求。
“在我这里补了0.75个百分点,大数就是5000亿元人民币的概念。这样就比较好控制改革时的总需求,经济增长还是比较稳健的,同时又不产生过热,又不产生其他的道德风险。”易纲说。(来源:上海证券报)
改革,央行,结构性,下调,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