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专家论市:迷你版2009期待什么 担心什么?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李志林:利空因素逐一排除春生行情绝处逢生】华东师大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志林当几乎所有的中小投资者,不管是满仓被套的,还是刚割肉出来的,都知道“2638点必破,2500点也不是底”,“换

        【李志林:利空因素逐一排除 春生行情绝处逢生】

      华东师大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志林

      当几乎所有的中小投资者,不管是满仓被套的,还是刚割肉出来的,都知道“2638点必破,2500点也不是底”,“换一个证监会主席,也解决不了中国股市的问题”,“两会后大盘必将向下破位,今年的春生行情彻底破灭了”的时候,上周,我在电视节目中预言:“周五将突破2933点前高点,创出新高”。周五果然变成现实,大盘放量创出2971点新高。一周时间,四大指数以5.17%、8.15%、9.29%、12.57%气势如虹的大阳线,一举扭转今年股市的颓势,出其不意地将“春生”行情复活。

      这不能不归功于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两会期间在记者会上的精彩“首秀”。

      1、推迟注册制深得民心、居功至伟。

      今年前两个半月股市之所以跌跌不休,成交量极度萎缩,市场绝大多数人都看空后市,最大的利空无疑是注册制提前亮相。

      26年来,中国股市实行的是新股发行审核制和核准制,多数时候是以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新股(如海普瑞发行价148元,市盈率80多倍),并且以高价再融资。亿万投资者则是以更高的成本,持有了二级市场的股票,从而形成了A股现有的的估值体系和股价中枢。

      在此基础上,亿万投资者相继为大批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扭亏和做大做强,为中小板、创业板以七、八十市盈率高价发行新股、支持了新型产业的发展,为造就成百上千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亿万富翁,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今年以来,突然要推行新股发行的注册制。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打击造假的法制法规几乎是空白、证券法尚未修订的情况下,竟然通过争取到“特别授权”,于3月1日起就启动注册制改革。

      虽然管理层一再安抚市场,称授权起始日不等于实施日,即使实行注册制,发行价和发行节奏也不会一下子放开,也要排队,力图让人们心安理得、服服帖帖地接受注册制的现实,以便A股能像新三板快速发展到6000家上市公司那样,也能让中小企业方便地上市融资,更多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但是,市场有自己的逻辑,投资者有清醒的考量。想当初,国有股由不能流通变为全流通,尚且还向二级市场投资者支付了10送3的对价,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而现在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什么补偿都没有,结果必然是新股的大量发行,发行价超低,必将颠覆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和股价中枢,多数股票很可能打对折,创业板高价股很可能要打二、三折。这岂不等于是一场财富再分配的“革命”?是包括国有股在内的亿万中小投资者的一次财富被洗劫?是一场类似于“抄家”的大灾难?是逼先富起来的一族将黄金当铜卖的割肉瘦身运动?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了不计成本地割肉清仓离场,这其实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无可厚非。

      在面临万劫不复之际,幸亏刘士余主席上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的:“改革成效评价的标准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有实实在在地的获得感”的精神,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找到了将注册制放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之后的权威依据,以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提注册制的新动向,实事求是地提出推行注册制的三个前提,即“有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配套措施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准备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实际上,他至少将注册制推迟了两年以上,为市场拆除了最危险的、最为恐惧的“炸弹”,广大投资者都有绝处逢生、如释重负、精神大解放之感。

      上周周一、周四、周五之所以出现5.39亿、5700亿和8200亿的大量(上周五仅有3040亿),连续拉出三根大阳线,并一举冲破2933点前高点,创出2971点新高,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推迟了注册制。

      2、三项“拨乱反正”举措,稳定了人心。

      举措之一:纠正了股市“自由波动合理”论。

      导致1月大暴跌、千股跌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某证监会副主席1月在达沃斯论坛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股市今后大幅波动难免,将成为常态。政府不会再进行干预,要让市场自由波动,趋于合理”。“ A股尽管出现大幅下跌,但至今(2850点)还比2014年行情启动前高出20%。”他的话,成为市场杀跌到2638点,甚至看得更低的理由。

      但是,刘士余则竭力主张“政府干预有理”论。他不仅用油罐车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的比喻,声情并茂地说:去年股灾时,“在市场流动性枯竭、大面积恐慌的情况下,政府不果断出手还得了?那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他同样坚定地表示:“今后,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

      刘士余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振奋了全场,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一片喝彩。而对那些一在宣传跌到2200点、2000点的极端看空者,无疑是强大的震撼。

      举措之二:澄清了“国家队正在退出”的误解。

      前期市场很多看空者的一个依据是,据年报显示,中证金公司在30多只股票中已有所减持,便以为国家队正在退出。

      其实,据我了解到,中证金已将部分股票划转给汇金公司,同时还分散了一些账户。只是对一些股价炒得较高个股(甚至暴涨几倍,如梅雁吉祥等)进行获利了结,然后又换入其他股买进,资金则非但没有退出,反而还在增加。

      当新华社记者再次问到这个市场十分关切的问题时,刘士余同样给出了铿锵有力的明确回答:“坦率告诉你,我还没有考虑这事,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推出,为时尚早。”

      很显然,他说的“较长时间”,也是指几年。投资者听后,都舒了一口气,也积极进场投资。

      举措之三:废除了推出战略新兴板的计划。

      刘主席“首秀”后只隔了一天,即离两会结束前一天,证监会便要求,将闭幕式上即将付诸表决的《十三五规划》中的“尽快推出战略新兴板”一句,加以删除,并在人大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

      此异乎寻常的举动表明,刘士余主席上任后的主要任务,不是再搞所谓的“创新”,不是再新开这个板、那个板,不刻意追求规模化发展,不允许形成新的风险源,而是以稳定股市、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作为首要任务。

      这一决定,因避免了资金分流,直接导致了创业板报复性反弹,创出了12.57%的史上最大的周涨幅;因中概股回归只能靠借壳上市一途,导致了购并重组股的陆续停牌和群体上扬。

      以上这三项举措,同样是消除了广大投资者的思想混乱和后顾之忧,让投资者看到了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希望,恢复了信心,致使本周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地入场。

      本周的大涨再次证明,中国股市缺的不是资金,而是符合中国国情、接地气、能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政策,缺的是赚钱效应,缺的是稳定,缺的是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3、导致暴跌的其他利空因素,也逐一排除。

      其一、熔断机制寿终正寝。刘主席明确宣布“熔断机制今后几年都不会搞”。

      其二、美联储宣布不加息。这是美联储向全球市场投降的标志性事件。它留给市场的唯一结果就是资产价格仍将会进一步上升。对人民币市场来说,在长期的拉锯后,人民币中间价一旦停留在在6.50的下方,那么国际市场将可能迎来一波美元的抛售,资金回流新兴市场,这对中国经济和股市来说,这也会带来积极影响。近期中国央行再度调低MLF利率25个基点,全球四大央行的轮番宽松,对于股票市场也带来较为明显的拉升效应。

      其三、人民币贬值预期得到了扭转。在李克强总理、央行行长一再承诺中国政府没有将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动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之后,。人们定看到,近期人民币已由春节前的1:6.75元,升值到1:6.48元,国际做空人民币的投机势力遭到了重创,高价换美元遭到了重套,美元流出的趋势已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个曾经让很多投资者惊恐不已的实质性利空,也得到了排除。

      其四、对中国经济硬着路的预期得到了改变。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已把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界定在6.5%-7%的区间。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斩钉截铁地回击了“中国完不成经济指标怎么办”的质疑,表示中国的发展潜力广阔,振兴经济的政策储备箱里的工具还很多,从而提振了广大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股市稳定向上有着经济基本面的支持。

      其五、全球股市持续暴跌变成了持续暴涨。尤其美国、欧洲股市创出了一年来的新高,从而也消除了中国股市的外部不利因素。

      4、“春生”行情,绝处逢生。

      如果不是以上这么多利空的“炸弹”和各种不利因素被一一消除,那么今年的“春生”行情真的是有可能胎死腹中,甚至股市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然而,形势比人强,“春生”行情不可抗拒。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及时调整政策;是因为委任了熟谙中国国情、接地气、熟悉资本市场、心中装着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是因为他首秀上的拨乱反正,博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高票”赞赏;是因为供给侧改革、国资改革、购并重组,振兴实体经济、稳增长、化解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健康的中国股市;是因为股市各方都迫切需要一年一度的“吃饭”行情,机构和广大投资者的亏损“修复”行情,以及国家队的“生产自救”行情。一句话,是市场各方利益使然。

      上周连续5天收在五周均线之上,拉出了大周阳线,一举瓦解了2911点和2933点“小双头”,,将“2638点必破”的舆论抛到了九霄云外,在周K线上形成了底部向上突破的态势,一轮“春生”中级行情呼之欲出!

      “春生”行情的拔地而起,也让人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多家机构会上,“千点大行情将爆发”的舆论不绝于耳。

      从每一届证监会主席上任后股市都有较好表现来看,拉出“X主席阳线”已司空见惯。

      鉴于刘主席在谈到去年股灾的成因时说过“山有多高,谷就有多深;泡沫怎么吹上去,就会怎么破灭”的话,我对今年4500点以上不敢奢望,对刘士余阳线有三个预期:大者3800点,中者3500点,小者3200点。眼下大盘正处于2800-3200点的箱体运行。此前我提醒投资者:“2850点以下不要卖青苗”。现在升级为:“2950点下不要卖春苗”。待冲箱顶任务完成后,再对后市作出判断。

      但是,我认为,2950——3200点区间,由于近日一直受到银行股的调控,上证指数可能会走得比较慢,震荡反复频繁,需充分换手。

      到了3200点后,需关注有没有振兴股市的新政推出,再作打算。一味指望靠指数涨赚钱,难度很大,故应该靠个股来扩大盈利,跑赢大盘。

      投资者理应加强对股市的经济基本面、股市政策面、货币政策面、人民币汇率、资金面、人气面、心理情绪面、各方利益面、技术面的综合研究,远比纯技术面分析来得重要、超前、精准和收益巨大!

      今年是新股发行的小年、再融资的小年,高价股的小年,行业老牌龙头股的小年。

      今年将是国资改革股(尤其是上海股)的大年、购并重组股的大年,ST转型升级股的大年,中小盘、中低价新兴产业高成长股(如工业4.0、机器人、养老医疗等)的大年。但仍应以中小盘、中低价股为首选,对业绩平平的高价股、超高价股,仍然受到推迟实施的册制阴影的制约,机构介入的积极性不高,拟尽可能回避。

        【洪灏:熊市反弹可以交易 但不值得拥有】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

      摘要:银/金比例与股市史无前例的分歧证明了:印钱让“实物”的资产比“纸币”更有吸引力。房价大幅上升增加了泡沫风险,并分流了股票流动性。商品价格的暴涨和波动对于股票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除非有真正的增长推动商品需求,而不是暂时的减产产生短期的供需不平衡,商品价格暴涨也并不一定预示着经济复苏。“去产能”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会一波一波的到来。短期资产价格势能将继续迷惑市场共识,并进一步延伸反弹。然而,熊市反弹可以交易,但不值得拥有。

      “收集经济统计数据只会增加干预的借口。”—郭伯伟爵士,香港财政司(1961–1971)

      银金比开始极度偏离股市;市场更青睐“实物”资产, 而不是“纸币”:过去数月来,我们看到有关部门的“有形之手”无所不在。为了平抑油价暴跌,OPEC成员国讨论石油减产,以试图遏制油价暴跌;欧洲央行进一步进入负利率区域;日本央行继续宽松,然而“安倍经济学”已经开始得不偿失了;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上, 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指导利率下行; 最后,尽管就业数字持续改善、CPI月度环比增幅为近几年来最大,美联储仍然暂停加息。所有这些政府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愿 - 支持“纸币”资产的价格。然而,“实物”资产的价格已经开始飙升 – 尤其是相对于“纸币”货币。

      焦点图表1: 银金比开始极度偏离股市;市场更青睐“实物”资产, 而不是“纸币”

      银金比曾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情绪指标。作为两个曾在货币流通历史上最重要的贵金属,其比例基本上是衡量白银的工业属性相对于黄金的风险对冲性质的变化情况。在过去,该比率越高,经济的增长更受关注,而市场的风险偏好则越高。例如,我们曾用这个比例来判断2011年4月下旬白银的泡沫,而当时的白银泡沫在50美元/盎司左右破灭。然而,这个重要的市场情绪指标从2013年中以来便开始与股市脱钩,而最近这个比率和股市分歧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极限(焦点图表1).

      我们认为,去年12月底以来市场的暴跌导致极度的风险厌恶是这个历史性分歧的原因之一。在此期间,上证的暴跌比去年夏天中国股市泡沫破灭的那几个月更糟糕,是在90年代推出涨跌停板制度以来最严重的暴跌。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自2013年5、6月市场暴跌使美联储延续量化宽松之后,银/金比率和股票之间的分歧就已经开始了。当下它们之间极端的分歧越来越暗示市场偏好真正的硬通货,而非纸币资产。

      美联储暂停加息计划之后,美元经历的最近几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幅下挫也表明了投资者正从“纸币”资产转向“实物”资产。如是,银/黄比率与股市的历史性分歧的意义已被市场误读,而股市风险偏好的回暖将因此而持续。

      房地产价格上涨与股市的分歧:一线和核心二线中国城市楼价风起云涌。而作为创业板和许多中国新经济股票的根据地的深圳则尤其夺目。自2014年年底中国股市泡沫开始形成的时候,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开始和股市发生分歧(焦点图表2)。这就是所谓的房地产和股市的“跷跷板”效应。最近,这种分歧也渐渐达到了极致。虽然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将在经历了一系列极端的回报后开始减弱,任何楼价的裂缝都将很快地开始蚕食市场的风险偏好。如果房价上涨不能持续,它也将遏制开发商的房地产投资,并影响经济基本面的恢复。

      焦点图表2:深圳的房价与创业板的分歧。

      商品的价格强势最终将影响股票:近日,大宗商品从先前的极端超卖状态卷土重来。市场共识认为,这是经济周期复苏的迹象。市场的风险偏好因此迅速回暖。但从供给侧改革对价格的影响是分阶段的,并不是一下就能完全体现在价格上。以钢材为例,钢材和铁矿石价格的暴涨部分原因是由于唐山世博会期间限产,许多以前暂停生产的高炉又复产了,达产率回到了80%以上。在300元/吨现金利润的诱惑下,钢企纷纷趁热打铁,但也大量地增加了供给。这种机会主义的价格投机和基本面的恢复并没有什么关系。

      直观地说,稳步下行的、而不是暴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应该有利于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如中国等。事实上,石油和股票之间的确存在这种关系(焦点图表3)。其他商品和股票之间也类似。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开始蔓延到许多晚周期板块。这些部门往往是板块风险轮动准备进入防御性态势的最后阶段。2011年四月开始的防御性轮动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代表了中国房地产投资的40%。这些城市库存的下降或将使房地产开发商追加投资。然而,其他二,三线城市住房库存占全国的70%,因此可能也很难再继续增加投资。例如,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这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还要大。根据新发布的预算计划,2016年的基础建设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与去年持平。对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忧虑将很快超过周期性行业强势。如果仅仅是供给端的问题,而不是经济的增长带来持续的需求回暖,反弹很难持续。

      焦点图表3: 油价和股价的分歧

      市场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虽然各国政府正不遗余力地试图拯救虚拟资产,但投资者已逐渐认清一个事实:“赤字财政就是隐形的财富没收”(格林斯潘)。因此,为了保护辛勤劳动挣来的储蓄,投资者不得不选择持有实物资产,减持纸币资产。在此大环境下,黄金价格屡创新高不足为奇。

      米尔顿·弗里德曼曾于上个世纪60年代访问香港,当时香港统计数据的匮乏令他感到震惊。但时任香港财政司,坚定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郭伯伟爵士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收集经济统计数据只会给予政府官员增加干预的借口”。在郭伯伟奠定的基础下,香港从一个小渔港跃升成为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弗里德曼在去世前最后一篇文章中将这一模式称为“积极不干预主义”。但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香港最终也摒弃了这一理念,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在我们最近的策略报告《两会周期小阳春》里,我们讨论了大宗商品的乐观情绪将会传染到股市,并延续市场的反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家庭似乎开始被鼓励重新加杠杆,交易员也跃跃欲试准备加仓。虽然出于同行的压力,许多人将尝试波段操作,但我们仍然相信:熊市反弹可以交易,但不值得拥有。

        【陈志平:股市基本面已改变 重要变盘周期来临】

      私募基金经理,陈志平

      前期己多次讲过管理层更换证监会主席,属重大的基本面改变,国家必须从换人之后转变管理理念,而新任证监会主席的初次讲话、表态,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的延迟或搁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正在逐步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股票投资风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十三五规划删除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这些符合国情的政策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使我们看到了思路的转变和希望。

      不过,中国股市多年累积的制度弊端不完善,也不可能短期一夜之间消除:比如,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不平衡的矛盾,大小非减持等等。一级市场投资者不仅都挣钱,而且都是挣大钱,这就必然会导致全国千万家企业千方百计上市“圈钱”、兑现的“骗局”,就连在美国上市的中资概念企业,也千方百计退出美国股市,来中国沪深两地上市。

      每次扩容都意味二级市场大失血:而中国证券市场这种扩容制度就会使二级市场不断的失血,造成中国股市“牛短能长”的格局就永远不会改变,我们广大投资者寄望新一届的证监会主席能够在制度缺陷上给予重大的制度改革,平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益,上周末我们又看到证金公司发布公告自3月21日起,将大幅调低转融资业务费率,此举释放的政策制度层面意义明显,反映了监管层认为市场杠杆进入合理区间,有望推动增量资金进入股市。我们希望监管层更加符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改革政策能够早一点出台。

      前期我己从技术面上己多次预测了“猴年”应该有二次中级波段行情的预测:

      三个重要变盘周期分别是三月,六月和九月份。并且多次预测中国股市在3月中旬附近有望向上突破,而实际上走势正如我的预测——上证,沪深300和创业板,中小板和中证500均放量向上突破收出周阳线,全线发出买入信号。在上周末我们再看前期看空的“股评”,已经几乎全部空翻多了。所以后边我们要继续关注量能及政策上是否有真正实质性的制度改革出现,如果有的话,我认为中国股市将会走出一轮时间较长的月线级别“慢牛”走势,大波段级别操作,在明年突破去年的高点5178点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至于能否出之前的预测的月线级别第三大浪,我们还须要边走边观察。

      综上所述,让我们迎接“慢牛”的到来吧!

    关键词:

    市场,股市,投资者,中国,行情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