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杠杆动辄几千倍 监管加码被迫转型
摘要: 【基金子公司杠杆动辄几千倍监管加码被迫转型】近日,中国基金行业协会公布了几份基金子公司的处分决定。据了解,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越来越严,多项规范政策正在出台,监管层对于基金子公司的监管
【基金子公司杠杆动辄几千倍 监管加码被迫转型】近日,中国基金行业协会公布了几份基金子公司的处分决定。据了解,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越来越严,多项规范政策正在出台,监管层对于基金子公司的监管也由此前的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目前,基金子公司杠杆普遍很高,居于前二十位的基金子公司杠杆比例更是高达上千倍。(金陵晚报) 近日,中国基金行业协会公布了几份基金子公司的处分决定。据了解,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越来越严,多项规范政策正在出台,监管层对于基金子公司的监管也由此前的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目前,基金子公司杠杆普遍很高,居于前二十位的基金子公司杠杆比例更是高达上千倍。
杠杆高达几千倍
自2012年证监会允许基金公司设立专户子公司以来,截至2016年3月底,79家基金公司设立了专户子公司,管理总规模已达9.84万亿元。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金证券》记者表示,银行和信托公司不能做的业务,往往都是由基金子公司来做,而这些业务风险通常较高。“基金子公司区区几千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却管理着成百上千亿元资产,且充斥着地产融资等高风险的通道类业务。近几年来野蛮生长下的疯狂扩张,让人心惊胆战。”王群航称。
深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子公司内部人士在与记者沟通时感叹,“现在大部分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在2000万至5000万元之间,绝大部分是2000万元,管理的金融资产总规模动辄四五百亿元,‘杠杆’高达两三千倍,有的银行系的高达五六千倍,这太恐怖了。”
如果把管理的资产规模与注册资本相比较,《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排名前二十位的基金子公司的杠杆率,普遍高达千倍以上。
监管开始逐步加码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开始逐步加码。今年4月,证监会点名处罚民生加银资管,对该公司处以责令改正并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3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5月,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已经修订、起草了《子公司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点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指标指引》,并在适当范围内征求意见。新规之下,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需满足成立年限不低于2年、非货币基金公募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等7项最低“门槛”。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对外公告,已于今年7月对民生加银资管下达纪律处分公告。公告称,由于民生加银资管在2013年成立的X、Y、Z-1号系列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存在违法违规开展资金池业务问题,被协会要求暂停产品备案6个月,清理违规资金池业务。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协会的纪律处分是延续证监会4月份的行政监管措施,两项处罚都系民生加银资管违规设资金池一事所致,因此将合并处理,即证监会的暂停期满后,继续暂停受理民生加银资管备案3个月至2016年11月17日。
据了解,一同遭到处分的还有多家基金子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新规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基金子公司“去杠杆”背景下,通道价值将极大降低,结束野蛮生长局面。
不转型是不行了
对于基金子公司的迅速膨胀,有基金行业人士表示担忧,“基金子公司的兴起借助了非标资产迅速发展的东风,一时风头很盛,但快速发展中也留下了一些问题。首先,通道业务比较多,赚的还是牌照的钱,缺乏核心的能力;第二,融资类业务的信用风险逐步显现;再次,专户产品中存在分级杠杆产品。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制约着非公募业务的发展空间。”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基金子公司大概有四类发展方向:一是依托银行体系,业务呈现银行业务体系延伸的趋势;二是依托信托公司,为信托公司做整体业务的延伸;三是为公募基金做产品线延伸,主要以投资型专户为主。此外一类是保持较高的业务独立性,沿着自身专长和资源禀赋做业务,该模式也分两种,一种是通道业务,另一种以主动管理业务为主。
不过,不管是哪个方向,在这上万亿的资管规模中,量最大的莫过于类信托和通道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业务。
上述基金行业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从监管层面来看,此前的粗放式管理,现在也趋于精细化管理,子公司的政策红利已经逐步消失,政策缺陷也正在补足。“监管层的逐级加码,子公司不转型是不行了。”
基金,子公司,管理,业务,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