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有县份财政收入被虚增1倍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摘要: 1月17日,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这是辽宁省首次公开确认经济数据造假。据
1月17日,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这是辽宁省首次公开确认经济数据造假。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涉及虚增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过去辽宁财政收入数据造假,不仅影响了干部队伍作风,也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对此,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由于前几年数据的虚高,挤水分后,现在的同比数据就会降下来,辽宁的发展会更加务实。
有县份财政收入审计缩水一半
早在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次对辽宁进行巡视后便指出,辽宁经济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应中央巡视组要求,辽宁启动了整改。
时隔两年后,2016年8月,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再次重申经济数据造假。《辽宁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中直接点明:“由于辽宁的政治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积弊较深,彻底扭转仍需时日。”
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审计署指出的问题:前些年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问题。
中纪委监察部、国家审计署曾披露,2013年辽宁省岫岩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
此外,人民日报援引当地经济研究专家的说法介绍,一些县区过去经济数据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阳周边一个县,20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11亿元。
梁启东说,因为财政上报的多,上缴的就多,国家给予的转移支付也就减少。“但实际上辽宁的财政并没有那么好,是自己吹出来的。”
一位研究辽宁省经济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的经济工作方式也存在问题。“一直往下面分派,指定指标,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下级补上级,一级补一级,层层加水。这种压力层层传导,这种机制体制下,不看科学发展,就看数据。”
对于这种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届辽宁省委深恶痛绝。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强调,“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坦承去年未完成固投等目标
统计数据的造假也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伤害。
去年上半年,辽宁经济增速垫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省份,为-1.3%。
梁启东直言,一段时期的这种断崖式下滑,很难用经济模型来解释。除了经济自身确实困难外,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之前的经济数据不真实,存在大范围造假。
挤压水分后,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对此,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数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对于辽宁2016年的经济运行状况,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
陈求发指出,这里固然有“三期叠加”的影响和主观努力不够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
梁启东表示,前几年数据虚高,挤水分后,现在的同比数据就会降下来。“总体上讲,前些年辽宁发展没那么好,这几年也没那么糟。”梁启东认为,再过几个月,等同比数据实打实的时候,辽宁的经济数据也可以回复稳定,现在辽宁是在逐渐筑底的过程中。
数据,辽宁,经济,辽宁省,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