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爆款产品基本绝迹 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摘要 【三类爆款产品基本绝迹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今年来,公募类的委外基金几无获批;此前大量放行的保本基金,“去库存”意味更为浓厚。而牛市中曾风靡一时的分级基金,从2015年下半年起就再无获批发行。无

      摘要 【三类爆款产品基本绝迹 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今年来,公募类的委外基金几无获批;此前大量放行的保本基金,“去库存”意味更为浓厚。而牛市中曾风靡一时的分级基金,从2015年下半年起就再无获批发行。无论是保本基金、分级基金产品发行退出历史舞台,还是公募形式的委外定制产品的锐减,都显示出基金公司公募业务着力点不足,政策及市场等外部环境都在倒逼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   今年来,公募类的委外基金几无获批;此前大量放行的保本基金,“去库存”意味更为浓厚。而牛市中曾风靡一时的分级基金,从2015年下半年起就再无获批发行。无论是保本基金、分级基金产品发行退出历史舞台,还是公募形式的委外定制产品的锐减,都显示出基金公司公募业务着力点不足,政策及市场等外部环境都在倒逼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

      在政策、市场以及流动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过去两年风靡一时的多类爆款基金行将退出舞台。

      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最新产品审核进度表显示,今年以来公募类的委外基金几无获批,而此前大量放行的保本基金,“去库存”意味更为浓厚。

      随着保本基金、委外基金以及分级基金监管新规的出台及实施,昔日被视为基金公司冲规模的利器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管或市场压力。

      分析人士称,监管层的意图是引导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在外部环境的倒逼之下,基金行业不得不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

      那些“踩点”成立的基金

      近期,不少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多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这些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占绝大多数,还有一些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及货币基金。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近70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这占了基金发行成立数量的一半以上。而从基金发行规模上来看,超过60只基金都是踩着2亿份的最低门槛成立,占新发行基金的比例超过60%。

      上述基金公司既包括华夏、嘉实、广发、博时这样的“老十家”,也包括德邦、金鹰、华福等成立时间较晚、规模排名相对靠后的公司。

      从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类型上看,以纯债、定开债为代表的债券类基金为25只,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市场赚钱效应不明显,资金募集比较困难,大部分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都找了帮忙资金保成立。由于这部分资金成本较高,且多数希望马上运作,以减少资金闲置时间,所以出现了大量新基金“踩点”成立的现状。

      “去年底债券市场开始去杠杆,市场赚钱效应急剧下降,债基根本销不出去。”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上述产品大都是去年就申报获批的产品,发行有监管时限,所以不得不在“淡季”发行。

      “式微”的公募类委外产品

      记者了解到,面向散户的销售乏力只是基金销售遇冷的次要因素,来自机构的增量资金锐减,才是基金发行遭遇困境的最大掣肘。

      “不排除个别产品还是机构定制的,但今年总体感觉是市场上的钱突然变少了。”某机构销售告诉记者,这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中性,以及去年出台的强制理财资金“入表”等不无关系。

      去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从三季度起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 Assessment,以下简称MPA),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

      华创证券表示,为了应对季度考核指标,部分银行会降低表外理财规模,主动收缩,或者到期不续作,委外资金边际增长承压。

      “现在中小银行委外收缩还是很明显的,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影响不大。”某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过去两年很多增量资金来自中小银行的理财池,MPA考核开始后,像他们这样主要对接中小银行的基金公司感觉到了明显的冲击。

      “非但增量资金难寻,委外定制资金的基金赎回力度还在加大。”上述人士称,目前市场上不少债券基金净值大幅飙涨,都是大资金大量赎回所致。

      事实上,除了市场流动性因素,政策层面要求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的主基调,也使得基金行业将风险防范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去年底,为了防止委外资金制度套利——利用公募基金“壳资源”,不合理避税并利用信息优势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证监会出台了委外定制基金的监管新规。新规强化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并规定基金在募集时需要标明是否为“委外定制”基金。

      记者了解到,由于通过公募产品形式对接委外的审批难度加大,不少公司已经转而通过专户产品对接委外资金,而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最新信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基金产品审批进度表显示,今年以来承接委外资金的主力军定开债产品几乎绝迹。

      成为“过去式”的两类基金

      如果说,政策、资金面因素的双重作用,正在弱化基金行业对委外资金的依赖,那么对于作为过去两年市场快速发展的另一大利器——保本基金的影响,则更为致命。

      2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鉴于目前保本基金存在三大风险,原有运作的保本基金随着保本期结束,将陆续转型。该《指导意见》实行后,保本基金大概率将成为“过去式”。

      某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保本基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反担保”,即基金公司承担最终的投资风险,这违反了公募产品“代客理财,持有人风险自担”的定位。

      他告诉记者,由于保本基金要求有担保机构,很多公司为了发行保本产品,都与担保机构私下签订协议,承诺由基金公司代为偿还持有人损失,业内称之为“反担保”。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保本基金的保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保本策略可能失效,保本基金快速膨胀可能带来风险。为了充分揭示这些风险,保本基金将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并连带担保机制、限定规模上限。

      事实上,在2015年A股出现震荡之后,保本基金一度成为基金公司的“爆款”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共成立了95只保本基金,占有史以来保本基金发行总数的63.5%,特别是数轮市场调整之后,市场风险偏好迅速下降,保本基金成为少有的能够继续受到银行渠道力推的产品。

      据统计,目前存续的保本基金共有151只,资产净值约3200亿元,未来这些基金都将面临转型。

      除了保本基金外,去杠杆、防范风险背景下,还有一类基金发行已经“绝迹”,那就是在牛市中曾风靡一时的分级基金。今年5月1日起,《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将正式实施。《指引》规定,投资分级基金需要满足30万元证券类资产门槛条件。而在《指引》出台前,2015年下半年起,分级基金就再无获批发行。

      回归“主赛道”的意图

      无论是保本基金、分级基金产品发行退出历史舞台,还是公募形式的委外定制产品的锐减,都显示出基金公司公募业务着力点不足,政策及市场等外部环境都在倒逼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将风险防范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公募基金的本质属性是,投资人承担基金风险,但也获取基金收益,管理人按照合同约定勤勉尽职专业运作,托管人按照合同约定有效保管监督资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表示,目前看来,更多的政策出台都旨在强化公募定位。

      “比如,保本基金完全可以通过投资策略进行低风险运作,其本质也是通过债券的利息收益构建安全垫,从而承担股市波动的风险。人为进行强制担保,反而误导投资者偏离了‘风险自担’的原则。”业内人士指出。

      跟着基金赚大钱

    基金代码基金简称近一年收益手续费操作
    378546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混合64.35%1.60% 0.16%购买 开户购买
    162411华宝标普石油指数58.85%1.50% 0.15%购买 开户购买
    161725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53.60%1.00% 0.10%购买 开户购买
    420003天弘永定价值成长混合46.98%1.50% 0.15%购买 开户购买
    210004金鹰稳健成长混合46.32%1.50% 0.15%购买 开户购买
    160632鹏华酒分级42.45%1.20% 0.12%购买 开户购买
    ,银河证券,截至日期:2017-02-15

      而利用公募产品对接委外资金也显示了基金公司为了迎合机构的避税需要,忽视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违背了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包括分级基金在内的这些爆款产品的盲目扩张,都显示了基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规模效应,忽略了由于产品持有人结构不合理、市场赚钱效应不足带来的风险隐患。

      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层的意图是引导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近些年来一些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偏好‘急功近利’,不仅缺失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也失去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健康心态,这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监管层不愿看到的局面。”

      (:DF058)

    关键词:

    基金,保本,产品,公司,风险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