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深基金开年走俏 基金力推沪港通产品

    来源: 天天基金网 作者:佚名

    摘要: 近期,港股市场涨势较好,“南下”资金汹涌,投资者热情高涨,沪港深基金也迎来“开门红”。同时,由于内地投资者申购量较多,不少基金出于主动管控基金规模的考虑而暂停大额申购。沪港深基金表现突出今年以来,在赚

      近期,港股市场涨势较好,“南下”资金汹涌,投资者热情高涨,沪港深基金也迎来“开门红”。同时,由于内地投资者申购量较多,不少基金出于主动管控基金规模的考虑而暂停大额申购。

      沪港深基金表现突出

      今年以来,在赚钱效应带动下,各路资金纷纷“南下”。根据港股通数据,截至2月14日,今年通过沪市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达304.06亿元,通过深市港股通流入的资金为74.92亿元,合计达378.98亿元。

      随着港股市场走好,沪港深基金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年内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前十的榜单中,有9只为沪港深主题基金。其中,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基金以8.06%的净值增长率,名列195只同类基金第二名,大幅领先于普通股票型基金0.56%的同期平均收益率。

      机构普遍认为,港股目前仍处于历史底部,在估值上具备较大吸引力,自去年12月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资金已超过百亿元。内地财富向海外配置的大趋势下,此轮港股通资金的流入有较强延续性。具备港股投研实力的沪港深主题基金,有望成为投资者享受港股收益的重要工具。

      由于投资者热情高涨,多只沪港深基金近期纷纷发布公告,暂停大额申购。例如,博时沪港深成长企业基金公告称,自1月18日起暂停1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去年11月,该基金也曾暂停大额申购,当时的门槛为1万元、博时旗下另一只主题产品——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基金自去年8月起已经暂停1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今年1月进一步将大额申购门槛调升至10万元。对此,博时基金均表示,此举是“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此外,东方红沪港深、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等基金近期也暂停大额申购。

      机构看好港股后续表现

      2017年以来,港股持续走高,特别是2月以来,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恒生指数当月涨幅已达2.9%;恒生小型股指数在2月3日到13日期间的涨幅更达4.5%。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副总经理、鹏华香港银行基金经理崔俊杰表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本轮港股行情。首先,从全球宏观格局来看,2016年12月底,美元指数、恒生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见底,显示在“逆特朗普交易”的背景下,资金流出美股 ,回流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面,随着2017年初人民币汇率企稳,海外资金重新开始配置港股。

      其次,从企业盈利来看,随着内地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房地产 、汽车等政策刺激经济复苏,香港上市公司的盈利也大幅改善。从年初以来的行业表现看,盈利改善更为显著的建材、有色、汽车、钢铁及化工等周期性板块涨幅居前。

      最后,从资金流向来看,随着“深港通”开通,以及保险 、公募等机构港股投资准备工作陆续到位,港股通资金持续流入港股。2017年初以来,港股通累计净买入281亿港元,进一步强化了港股的行情。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基金经理鲍无可表示,认可港股估值的吸引力。根据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基金2016年四季报,该基金超过六成仓位配置在港股。“从估值水平看,经过一轮上涨后,当前港股仍处于合理估值水平。目前恒指估值水平约为12倍,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最低。”鲍无可表示,将坚持自下而上选股,继续挖掘A股和港股的投资机会,买入持有业务壁垒高、估值相对便宜的个股,力争获取长期回报。

      “港股正处于历史底部,目前正是布局港股的好时机。”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监、基金经理、国际业务部负责人曲扬表示,“港股估值水平在全球股票市场中处于非常低的位置,仅略高于俄罗斯指数。估值低不意味着一定会涨,但意味着大概率不会跌。”

      中金公司表示,继续看好港股市场后续走势,预计2017年恒生国企指数的目标是11500点至12000点。兴业证券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惯性仍在,年报业绩回升、分红潮、大宗商品走强均为港股行情提供基本面支撑。(上海金融报)

      ——————————————

      腾挪QDII额度 基金力推沪港通产品

      QDII额度紧俏,越来越多基金公司试图用不占额度的沪港深产品投资港股,腾挪出的额度投资其他的海外市场。

      新年伊始,港股市场走势强劲,截至15日香港恒生指数累计上涨逾9%。面对“开门红”的港股市场,手握港股QDII和沪港通产品线的公募则悄然谋划“转型大计”。诸多受访公募指出,2017年很难有新的QDII额度放出来,因此相当一部分公司计划将港股QDII额度投向亚太以及美股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基金公司也不会放弃港股这一“爆款”,大幅提高不占外汇额度的沪港通产品申报速度以继续投资港股。

      QDII“去港股”趋势显现

      目前,市场上共有24只正宗的港股QDII基金。所谓“正宗”,即这些基金明确投资区域主要是港股市场。此外,还有数十只QDII基金投资区域为港股及其他亚太等市场,但港股仓位均占比较高。近期,这些基金都显示出一定的“去港股化”倾向。

      分析人士指出,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QDII额度一票难求,且未来依然难有纾困迹象。“一些公司提出3个多点的高额通道费,但等待QDII额度依然要排队半年以上。”一名基金公司投资人士描述QDII额度紧俏的局面。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累计批准QDII投资额度899.93亿美元,接近最高上限。多数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外管局很难放出新的额度。

      在港股市场整体水位抬高的前提下,沪上一名QDII基金经理对上证报记者表示,2017年会更多考虑韩国等亚洲市场的科技股以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微博、陌陌、阿里巴巴平均涨幅接近三成。一些长线资金也开始介入中概股。电商巨头京东获沃尔玛大笔增持,旅游巨头携程获苏格兰独立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增持。

      市场的变化也对QDII布局产生影响。根据1月份公布的基金四季报,QDII布局思路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尽管港股和美股依然是QDII基金投资布局的重点,但QDII在港股投资比重低于美股,前者为33.82%,后者为35.11%。

      沪港深产品有望迎来爆发年

      “无论从估值还是流动性以及公司盈利情况,我都十分看好2017年港股的总体表现。”对港股投资颇具经验的一名QDII基金经理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在估值触底、业绩回升的双重推动下,2017年港股很可能走出一波像样的行情。在市场“爆款”面前,公募基金发力布局沪港深主题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博时基金和平安大华基金今年首先发力,在1月25日分别成立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基金和平安大华中证沪港深高股息基金。此外,目前还有包括招商安和沪港深保本混合基金、汇添富沪港深行业整合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等在内的16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在证监会基金募集申请名单中等候审批。然而,公募一边加速推行沪港深产品,一边由于规模达到预期上限纷纷暂停大额申购。近期,东方红、博时旗下沪港深产品暂停了大额申购。

      近年来,由于QDII额度较紧张,众多公募已遭遇QDII额度瓶颈,转而通过沪港通基金实现港股投资将是大势所趋。据记者了解,沪上至少有两家中型基金公司正在准备申报沪港通的材料,总体来看,今年有望成为沪港通产品大爆发的一年。(投资快报)

      (:DF073)

    关键词:

    基金,QDII,沪港深,投资,额度

    审核:yj22496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