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下转型乏力 基金子公司年后离职潮渐起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摘要 【新政之下转型乏力基金子公司年后离职潮渐起】基金子公司的“冷周期”较多来自于政策层面。去年12月底,监管层下发两项新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

      摘要 【新政之下转型乏力 基金子公司年后离职潮渐起】基金子公司的“冷周期”较多来自于政策层面。去年12月底,监管层下发两项新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对基金子公司形成净资本约束,同时对母公司控股比例、业务隔离等要素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我们去年底的讨论是,当年基金子公司火热,是因为它复制了一张完整的信托牌照,那么延续这个思路,如果它能复制其他金融机构的牌照,就有新的业务可能性。”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告诉记者,“但是目前还在研究讨论阶段,许多技术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陆碧(化名)离职了。

      在走出公司的办公室的大门前,陆碧转身望着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四年多的工位,不由得回想起刚刚加入这家基金子公司时的场景。

      “那时候基子可以说是全市场业务最灵活的机构,银行非标好做的时候可以做通道,资本市场好的时候可以做配资;这基本上是一个全周期牌照,也就是什么业务都能沾上些关系。”陆碧说,“但是现在很多基子的人都想跳槽,不少基子也在约谈让员工离职,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

      在行业的由盛转衰下,陆碧的离职,也许只是2017年开年后基金子公司员工离职潮的一个开始。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已有多位基金子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跳槽意愿,而不同人的新岗位意向也不尽相同。

      基金子公司的“冷周期”较多来自于政策层面。去年12月底,监管层下发两项新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对基金子公司形成净资本约束,同时对母公司控股比例、业务隔离等要素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业内人士该牌照功能的短期预期并不乐观。在政策寒霜、人才不断离职的背景下,多数基金子公司的转型或愈加困难。

        离职潮渐起

      每年的开年都是离职季,而对于基金子公司来说,2017年的春天显得格外明显。

      “我们团队的另外一个人也在计划跳槽,但是他还在考虑能否拿年终奖的事情。”2月18日,陆碧告诉记者,“年终奖通常要占全年工资的一半,所以这笔薪水也并不少。”

      “但通常年终奖都要等到5月份以后,这笔钱等他拿到,好的工作岗位也没有了。”陆碧坦言,“其实现在走是一样的,在新的机构,4月份之前去说不定还能拿一个整年的奖金。”

      无独有偶,去年至今已有多位基金子公司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跳槽的念头。

      “目前在找机会,感觉基子今年业务不好做,而且我在这干了3年多,也该跳跳了。”2月19日。另一位有离职诉求的基金子公司员工张铭(化名)坦言,“但我觉得银行系的基金子公司是没问题的,因为股东有钱注资就可以了,贴着银行也不缺业务。”

      去年底监管层的新规,是带给基金子公司打击的主要原因。

      “新政下来每家公司都要补充净资本,但是基子的股东是公募,是轻资产运作的,没有那么多钱注资。”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透露,“业务做不了,人员也不能白养,因为股东对公司是有利润诉求的,所以我们也在被动的‘裁员’。”

      事实上,也有一些离职的基金子公司人士并不把跳槽原因全部都归为政策。

      “(离职)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政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现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我本来是做前台的,但是在目前的周期下,我想找一个更稳妥的工作。”陆碧则告诉记者。

      而对于离职后奔向何处这件事,每名有离职打算的基金子公司员工之意向也各不相同。

      陆碧告诉记者,离职后她将奔赴另一家公募基金担任后台运营岗位。

      “其实前台转后台是比较少的,因为前台拿钱多,但我有前台经历和资源,并不担心未来再转回前台的难度。”陆碧说,“公募行业整体来说已经比较稳定了,后台相对应受到政策影响也非常有限。”

      “考虑找券商资管或者信托做前台的机会,但是现在基子看工作的人比较多,所以就怕到时头衔和薪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张铭则透露,“目前有几家已经在沟通了。”

      不过在这样的行业冬天,不乏有基金子公司在逆势招人。

      “我们最近还在招人,打算要一些应届生,做做‘一对多’专户和ABS,再理顺一下业务逻辑,淘汰一些旧的、被限制的业务。”南方一家中型公募子公司中层人士表示,“不过和往年相比,我们能感觉出业务确实不好做了。”

        转型乏力

      在政策挤压和人才流失的双层夹击下,基金子公司的转型正在愈加艰难。

      “按照规定,现在做什么都要烧资本金,所以也难免让许多项目出现外流现象。”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规律也决定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通道业务上,资本金少的子公司根本无法和有资金、股东实力的公司去竞争。”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主要原因还是通道业务缺少技术含量,到最后都成了拼渠道、拼人脉。”张铭认为,这也是在净资本管束下,不少人对基子行业渐渐失去信心的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基金子公司试图延续过去的“牌照复制”模式,来进行新的业务突破。

      “我们去年底的讨论是,当年基金子公司火热,是因为它复制了一张完整的信托牌照,那么延续这个思路,如果它能复制其他金融机构的牌照,就有新的业务可能性。”2月18日,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告诉记者,“但是目前还在研究讨论阶段,许多技术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监管层也在考虑就随着基金公司管理办法进行重修。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新办法的落地,也或给基金子公司带来新的出路。

      “未来基金子公司可能会朝着业务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做PE、做养老金、做地产基金等,都会下设一个子公司来和其他公司做风险隔离。”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不过一切还要看最终的政策如何落地。”

      当然,也有业内人认为,不能以当下的行业低潮来草率的判断基金子公司更长远的未来。

      “没经历过2004、2005年的证券业整顿期,不会知道一个牌照的兴衰过程,现在受到整顿,往往是为了以后发展的更好。”2月11日,一位并无跳槽打算的基金子公司副总表示。

      (原标题:新政之下转型乏力 基金子公司年后离职潮渐起)

      (:DF208)

    关键词:

    基金,子公司,业务,离职,管理

    审核:yj22438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