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破人才困局 公募基金热推事业部制效果待考证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本报记者李良过去数年里,私募基金行业的崛起给公募基金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仅表现在市场份额的切割上,还体现于公募基金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对于人力资本密集的资产管理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本报记者 李良

      过去数年里,私募基金行业的崛起给公募基金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仅表现在市场份额的切割上,还体现于公募基金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对于人力资本密集的资产管理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为了打破这种“人才困局”,公募基金行业的杀手锏是“事业部制”。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自中欧基金率先大规模实施“事业部制”并大获成功以来,近年来无论大型基金公司,还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无论是民营的基金公司,还是国有控股的基金公司,“事业部制”逐渐成为标配。虽然制度规则各有千秋,但基金公司们的目的却只有一个:尽可能地阻止优秀人才的外流,提升公募基金的服务质量。

       靠“激励”留人

      相较于私募基金行业灵活多变的利益分配机制,公募基金行业多年来在人才激励方面就显得相对落后,这也是导致包括大批基金经理在内的人才迅速外流的主要原因。因此,诸多公募基金公司纷纷推出“事业部制”,就是直指人才激励这个软肋,通过更大幅度的利益倾斜来留住人才。

      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随着私募基金行业和其他各类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这让公募基金公司曾引以为傲的制度红利快速消失。“但目前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制度,还停留在行业垄断所带来的那段黄金岁月中,对人才的重视和激励完全落后于时代。一旦人才流动有了新出口,比如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会导致精英人才大量流失。等你回过味来,精英都走的差不多了,后悔也来不及了。”该副总经理说。

      在公募基金公司眼里,“事业部制”的推出,会成为缓解这个不利状况的利器。中欧基金的成功让很多基金公司看到了希望,也有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基金经理因此而留在公募基金行业。某中型基金公司的专户总监告诉记者,在许多同行的影响和一些资金方的鼓动下,自己一度萌生了投身私募基金行业的想法,但所在基金公司及时针对性地实行了事业部制,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思想比较简单,就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投资,不愿意分心去做市场、销售等事务性工作。但如果离开公募自己创业,分出相当多时间和精力去应酬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公募基金行业的事业部制能够实施得更彻底一些,凭借公募基金行业多年来的深厚底蕴,完全有机会扭转人才‘公奔私’的局面。”该专户总监说。

       难成灵丹妙药

      尽管众多公募基金公司对“事业部制”突破人才困局寄予厚望,但从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家基金公司对“事业部制”推动的力度不同,制度设计和约定兑现的状况也各不相同,目前其对缓解公募基金行业人才外流的效果差异较大。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海某基金公司在专户部门推行的事业部制,一度激励了投资经理做好业绩和规模,但在年终分红时,却未能达到事先承诺的标准,导致投资经理愤而离职,转投私募基金。该人士表示,观察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尽管都打出了“事业部制”的口号,但除了如中欧基金等少数基金公司外,很多基金公司的“事业部制”激励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设定的约束条件过多,对人才的挽留效果不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公募基金公司推行“事业部制”的难点在于契约的遵守和双方的信任度。近年来,基金公司总经理频频走马换将,导致制度多变,极大地影响了事业部制的推行和实施。

      (:柳苏源 HN091)

    关键词:

    基金,公司,行业,事业部,人才

    审核:yj22438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