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评一周货币政策:不必慌张 稳定预期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题:不必慌张稳定预期——一周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点评新华社记者刘铮时至年中,市场对流动性高度关注。从央行过去一周在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吐纳情况看,保持年中流动性基本稳定有了前瞻安排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不必慌张 稳定预期——一周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点评

      新华社记者刘铮

      时至年中,市场对流动性高度关注。从央行过去一周在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吐纳情况看,保持年中流动性基本稳定有了前瞻安排和保障措施。虽然并未“大放水”,但仍然充分释放出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大可不必慌张。

      应对今年的年中流动性关口,货币当局其实早已有备而来。早在5月底央行便向市场喊话,表示已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担忧情绪,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

      过去一周的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明确的维护年中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政策信号。周一(6月5日)央行重启28天逆回购,当天金额不大但期限足以覆盖到下月初,“试水”提供宝贵的跨季资金。周二央行一举祭出4980亿元MLF,扣除当周和下周到期的MLF,净投放了600多亿元一年期资金。周三、周四央行逆回购放量,分别达到1800亿元、1500亿元,其中28天占一半左右。周五逆回购明显回落,但不同期限均提供了一些。

      这是对市场担忧年中流动性而做出的前瞻性预调,打出了提前量,留有一些富余量。过去一周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力度有所加大,而且更倾向于提供28天跨季资金和一年期资金,使得市场心理不至于过于受到一笔笔7天、14天短期资金到期是否续做的扰动。应当说,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目的,市场预期趋于稳定。

      然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并不意味着从此货币政策就会“大放水”。今年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的,央行有关负责人已经多次明确表示,稳健中性就是不紧不松。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兼顾各方面的情况和目标,一方面要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为去杠杆、防风险创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前者要求货币政策不能紧,后者使得货币政策也不能松。

      年中的货币政策操作,必然要兼顾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短期目标和为去杠杆、防风险创造适宜流动性环境的中长期目标。过去一周的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扣除已经到期和即将到期的资金,净投放的量并不算太大,体现出当前货币政策操作对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周银行间市场利率Shibor总体小幅上扬。一年期Shibor利率已经高于银行给优质客户的贷款基础利率LPR,也高于央行制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小幅上扬,反映了同业资金面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货币政策操作一方面要考虑到遏制同业业务野蛮生长,防止资金过于在金融体系空转套利;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范银行间市场利率过快上扬传导到实体经济融资领域,尽力避免抬高实体经济成本。此外,随着资金面压力缓解等利好因素,本周资本市场人气有所回暖,沪深股指分别实现“四连阳”和“五连阳”,不过市场热点依然不明显,成交量依然不大。

      在年中关口,货币政策要应对的挑战很多。怎么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怎么防范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怎么应对美国加息的外溢效应,怎么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货币政策需要闪转腾挪,求得多重目标的平衡。为此动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必然是多样的,但稳健中性、不紧不松的方向是明确的,维护流动性和金融体系稳定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

    市场,稳定,货币政策,流动性,操作

    审核:yj2246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