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要闻回顾:货币基金配置价值凸显
摘要: 摘要 【基金要闻回顾:货币基金配置价值凸显】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在股债市场表现均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货币基金体现出“现金为王”的优势。当前年化4%-5%的收益率水平,相对于货币基金的低风险程
摘要 【基金要闻回顾:货币基金配置价值凸显】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在股债市场表现均乏善可陈的情况下,货币基金体现出“现金为王”的优势。当前年化4%-5%的收益率水平,相对于货币基金的低风险程度,对投资者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性价比。(天天基金网) 6月19日
社保基金时隔七年再选管理人 多家基金公司跃跃欲试
从2002年、2004年、2010年,到现在的2017年,社保基金管理人的“选秀”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基金公司获悉,新一轮社保基金管理人“选秀”即将拉开,近期不少基金公司在与全国社保理事会进行沟通。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社保尤为关注三年到五年期的中长期业绩,“通过与社保理事会沟通,我们感觉,团队稳定性、整体规模、公司治理等综合因素都很重要。”
上述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副总裁坦言,社保基金是必争之地,“我们最近一直在准备相关材料,侧重点是公司在绝对收益上的优势,就等社保理事会正式发文通知。”
据了解,近期,社保基金投资部委托处的工作人员正准备境内投资管理人新一轮“选秀”,最早在本月底,基金、券商等机构就会收到包括参选邀请和申请参选指引等相关文件。
一位接近社保基金的人士称,社保基金既然决定多年后再次增聘管理人,增聘数量就自然不会少,除基金公司外,券商也是被看重的群体。社保基金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历史经验至关重要,非常看重既往投资业绩,同时,还尤为在意道德风险等,如果曾在投资道德上犯过错误,那么,这类公司会受到特别关注。(中国基金报)
6月20日
基金频繁调研都在关注啥?重点关注“四个匹配”
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投资风格开始逐步回到价值投资,通过资金博弈赚钱愈加困难,把握产业趋势和精选个股变得更加重要,基金经理也开始了实地调研的力度。据记者了解,基金经理在调研上市公司时,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匹配:上市公司发展方向与产业趋势相匹配、公司估值与真实成长性相匹配、企业家说什么和做什么要匹配、企业家的能力与梦想要匹配。
最近一年来,市场走出分化行情,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漂亮50”概念股强势上涨,而高估值的成长板块则持续遭遇调整,市场投资逻辑回归传统价值投资,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上市公司的真实成长性变得空前重要,基金经理也加大了实地调研的力度。
沪上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投资逻辑逐步回归传统价值投资,基金经理开始频繁调仓换防,市场波动加剧,部分看上去很稳健的股票突然就跌停了,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必须知道上市公司值多少钱,只有把握了公司价值,才能处变不惊。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对如何寻找好的上市公司是这样表述的:“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在沪上某基金研究员看来,在当前的极端分化行情中,在上市公司数量迅猛增加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要找到真实成长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不停翻石头,才能找到好的公司。
从记者深度采访的数十位基金经理的调研重点看,他们在调研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匹配”:
首先是上市公司发展方向与产业趋势相匹配。上市公司不能与产业发展趋势相违背,基金经理调研的公司,主要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受到政策强力推进,并且有真实需求的公司。
其次是上市公司估值和成长性相匹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高估值成长股持续遭遇调整,在沪上某新兴成长风格基金经理看来,在上一轮牛市中,不少公司疯狂进行外延式并购重组,但是公司并没有真实成长性,估值过高成了无源之水,高估值必然会遭到调整。“如果一家公司连续几年能有20%的增长,在我看来即使50倍市盈率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最害怕的就是伪成长。”这位基金经理说。
再次是企业家“说什么”与“做什么”相匹配。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经历上一轮并购重组乱象之后,现在不仅要关注上市公司老板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们真正做了什么,因为跟风画饼的老板太多了,“投资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见过董事长,或者跟管理层有过深入接触,确定老板是认真做事的、诚信经营的公司。”沪上某基金经理认为,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察,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他们描绘好战略宏图之后,关键是看能否兑现,如果业绩能逐步在财报上体现,就会选择加仓或者坚定持有,如果业绩没有兑现,就要迅速卖出。”
最后是企业家的能力与梦想要匹配。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但企业家的能力要与梦想相匹配,如果能力支撑不了梦想,就会陷入痴人说梦的境地,摊子铺得太大了,最后变成一地鸡毛。深圳某绩优私募基金经理认为:“企业家不能单纯玩概念,也不能单纯讲情怀,而是要慢慢地证明自己,如果搞多元化运作,就要在一个领域证明自己,然后再向多个行业拓展。”(上海证券报)
6月21日
A股纳入MSCI首日群像:高冷的A股、蹭热点的基金、兴奋的机构
市场普遍预测,A股纳入MSCI后初始流入资金在170亿美元至180亿美元左右,未来资金流入可能达到3400亿美元左右,在国际资金的配置下,未来A股市场上大市值、分红稳定、现金流好、估值与业绩匹配的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将更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基金产品的配置和此次MSCI计划纳入的个股重合度非常高。
例如,华夏基金曾于2015年率先推出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ETF及其联接基金产品。其招募说明书显示,依照此次MSCI公布的纳入方案,相关股票均在MSCI中国A股指数的成份股内。按目前MSCI的纳入计划,华夏上证50ETF和华夏上证50AH优选指数(LOF)也持有相关受益标的。
华夏MSCI中国A股ETF基金经理荣膺表示,据MSCI估计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以MSCI指数为标的。目前全球以MSCI指数为标的的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其**计有1.6万亿美元的资金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基准。
嘉实基金的富时中国A50指数ETF基金包含了沪深两市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与A股纳入MSCI指数的关联度也非常高。从222只大盘A股名单来看,有45只股票是富时中国A50的成分股,占富时中国A50指数94.2%的权重。
此外,公告显示,华安基金的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基金投资成分股的比重在50个交易日内也不持续低于组合中股票市值的80%。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从222家公司过去的表现,其实就是跟沪深300的表现非常接近。”从估值来看,他认为目前估值相对合理,“在一定程度上给海外投资者在这个点的加入会有一定吸引力”。
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郭敏认为,MSCI纳入A股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这意味着,随着MSCI的进入,长期来看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将向机构化和专业化转变,普通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难度和专业门槛会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基金公司间接参与A股市场也是普通投资者面对专业投资者时更好的选择。”(国际金融报)
6月22日
多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超5% 配置价值凸显
截至6月20日,603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05%,其中339只基金收益率破4%,占比为56.2%,甚至有多只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了5%。同样配置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回购、短久期债券等资产,且有一定封闭期的短期理财型基金收益率也持续走高。截至6月20日,100只短期理财型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4.15%。(中国证券报)
6月23日
货基收益率突破5% 短期资金价格或仍高位运行
进入6月,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可谓节节攀升,这一特征在6月中旬后更是明显。东方财富Choice资讯统计显示,6月22日全市场612只货币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突破5%的货币基金达11只。而7日年化收益超过4%的基金产品达370只,占比已超过货基整体数量的半数。(上海证券报)
6月24日
货币基金规模上升引监管关注 机构集中持有潜藏流动性风险
近日监管部门正在关注货币基金规模上升带来的市场风险问题,可能会进行相关风险警示。有货币基金经理认为,机构资金集中持有货币基金份额,潜藏流动性风险,这可能是货币基金受到监管部门关注的原因。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机构持有人往往在季度初申购货币基金份额,并在季度末赎回。如果货币市场发生超预期波动,这种合作模式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会暴露。(中国证券报)
(:DF073)
基金,公司,投资,经理,M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