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驳舍弗勒断供危机:环保冲击实体经济是伪命题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题:“环保冲击实体经济”是个伪命题新华社记者何欣荣近期,德国企业舍弗勒在网上发布求助函,以零部件断供为由,要求环保部门对一家因环保原因关停的供应商网开一面。此事发酵过程中衍生出“

      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 题:“环保冲击实体经济”是个伪命题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

      近期,德国企业舍弗勒在网上发布求助函,以零部件断供为由,要求环保部门对一家因环保原因关停的供应商网开一面。此事发酵过程中衍生出“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论调。这种论调其实是个伪命题,环保关乎国计民生,对环境违法行为绝不能让步。

      一段时间以来,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督查,不断有人炒作所谓的“环保停产影响经济发展”。对此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环保行动中受到冲击的,往往是那些靠牺牲“环境容量”才能盈利的企业。而以污染换取GDP的做法,不可持续,必须摒弃。

      生态保护的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经济发展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免死金牌”。环保措施必须是刚性的,不能选择性、妥协性执法,更不能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给个别企业“开后门”的情况。铁腕执法固然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恰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地各部门在环保问题上一定要算长远账、整体账。且不说加强执法本身会培育出一个巨大的环保市场,也不说环境改善有助于减少全社会的健康支出,单在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环保已经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一些高污染产能被淘汰,部分工业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节能减排投入高、工艺先进的企业感慨迎来了春天。在区分先进和落后产能方面,环境影响是最公平的标尺。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环保治理能力还有提升空间。不顾环境容量的招商引资行为时有发生,“一刀切”应付督查或与督查组玩“猫捉老鼠”游戏的情况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对此,环保部门已经明确:既要反对疏于管理纵容污染的不作为,又要反对平时不作为、督查前粗暴处理的滥作为。

      发展是硬道理,但置环境于不顾地“硬发展”就没道理。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诉求面前,地方政府需要保持应有的定力,挤掉粗放发展的水分,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深入开展环保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实绩,去击破“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的伪命题。

    关键词:

    环保,冲击,企业,环境,发展

    审核:yj22442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