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股基金谋求突围 仍需多方合力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李沪生如何改变偏股型基金规模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接受采访的高管从考核机制、产品设计等方面谈了不少真知灼见。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直言,国内的基金行业仍处成长阶段,扭转权益类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李沪生

      如何改变偏股型基金规模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接受采访的高管从考核机制、产品设计等方面谈了不少真知灼见。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直言,国内的基金行业仍处成长阶段,扭转权益类基金现状,各家公司都在进行。“无论是推动浮动费率基金还是事业部制改革,都是努力的方向,未来还需要继续改进。”

      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直言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尤其提及基金经理考核时间太短,导致“后遗症”较多,期望投资考核期能够真正拉长。“目前超过100家基金公司,可以给基金经理3~5年业绩考核周期的不足10家。为什么?因为高管团队多数任期为3年。长期考核,意味着需要整个基金行业中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的任期都要拉长,这些需要股东支持。这就触及基金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未来基金经理需要改变的是更加注重投资本源而不是博弈。需要淡化排名因素,兼顾季度排名的同时,做更多基本面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如果有一天可以不用兼顾季度排名,可能未来基金运作3年业绩会更好。”他表示,东证资管等机构业绩好,更多是在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并且去选择和自己理念相匹配的投资者,他们对基金经理长期考核、产品封闭三年的模式都值得行业学习。

      国海富兰克林副总经理徐荔蓉则认为,公募基金的生存力和适应力是非常强的,之所以会形成现在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占大头的情况,这实际上是投资者的选择倒逼着资管公司设计出相应的产品。“首先一定是以投资者利益为本,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考核方法,很难讲考核周期短就一定是错的,周期长就一定是对的,确定考核周期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市场、公司、投资者都在摸索的过程中,考核机制一定会慢慢地往合理的方向发展,各家公司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适合自己的考核周期。”

      他表示,基金公司本质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投研能力,培育这一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打造一支稳定的投研团队、探索好的投资理念并且长期执行下去,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何喆也承认,对于权益类公募基金,除了需要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长期业绩,严格的契约精神同样必不可少。“汇丰晋信在国内率先提出"三可"的投资理念,既业绩"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测"。作为基金管理人,汇丰晋信希望给客户看到的不单单是投资业绩的高低,而是要让客户看到背后的整套业绩获取体系。这有助于客户做出长期的决策。而客户的决策一旦长期化,公募基金也将更有动力去把长期业绩做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徐荔蓉指出,国内基金行业依旧处在成长的初期,未来的股票市场是相对乐观的,过去十年股票市场的弱点都会慢慢变成优点,包括股票相对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劣势也可能转变为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参与者,未来的增速也会远超想象。

      ()

    关键词:

    基金,考核,公司,投资,长期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