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发力分级 今朝人才短缺 中融基金“转型”路难行!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岁末将至,对于公募基金而言,2017年实际上是“痛并快乐着”的一年:万众期待的FOF基金终于破茧,同时,受股票市场的提振,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令人满意;但是,分级基金等部分创新类品种则遭遇“寒流”。时光

      岁末将至,对于公募基金而言,2017年实际上是“痛并快乐着”的一年:万众期待的FOF基金终于破茧,同时,受股票市场的提振,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令人满意;但是,分级基金等部分创新类品种则遭遇“寒流”。

      时光倒流,2015年是分级基金的大年,公募基金公司密集发行分级基金产品来吸引投资者,人力、物力均向此倾斜。但在2017年监管收紧的背景下,这些公司颇为“受伤”,例如中融基金。屋漏偏逢连阴雨,从今年旗下权益类产品的业绩来看,中融系产品整体也表现平平。

      分级基金完成历史使命?

      今年5月1日,从年初就备受讨论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正式施行,新规要求:投资者要想开通分级基金权限,必须满足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30万元,并且本人必须去证券营业部面签。只有完成开户的基民,才能进行A类、B类份额的购买,同时实现母基金的分拆操作。

      今年11月17日,政策再次剑指分级基金,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等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资管新规),新规要求,公募产品、开放式私募产品等不得进行份额分级,意味着公募基金不得再发行分级基金。

      新规实施后,分级基金的整体规模萎缩,同时成交量也直线下降。若从分级B类份额的月成交量来看,在近1个月内,Wind资讯中有数据可查的135只分级B总成交量为2.62亿手,而在新资管新规发布前的1个月,也就是3月31日至4月30日,这些分级B基金的总成交量为6.79亿手,下降了六成以上。

      同时,今年以来,转型、清盘的分级B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共有16只分级基金到期转型或通过持有人大会决议转型。其中,主动转型的分级基金包括:信诚添金分级债券转型为信诚至远灵活配置混合;国金沪深300指数转型为国金沪深300指数增强,它们都在权益类基金中另寻出路。此外,今年还有两只债券型分级基金选择了清盘,分别是中海惠丰纯债分级债券和银华永益分级券,原因均为触及了清盘红线。

      中融开疆拓土却人手短缺?

      当年着力发展分级基金的内地公募不在少数,具体说来,其中包括了富国、鹏华、招商、国联安、申万菱信、长盛、中融等多家公司,这其中成立时间最晚的就是中融基金。

      在分级基金“火爆”时,中融基金曾发行了多只分级产品,2015年前7个月,中融旗下总共发行了8只基金,其中5只是指数类分级基金。依靠这些分级基金,中融基金的规模也有了长足增长,2015年6月30日中融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为318亿,比2014年底增长了82%。其中,仅“一带一路”指数分级一只基金,它的规模就达到了38.06亿。

      好景不长,市场骤变,千股跌停的“惨剧”每日上演,多只分级B都曾触发下折。因此投资者用脚投票,大量赎回分级B。举例说来,中融“一带一路”指数B在2015年四季度被赎回了31亿元,仅余下6.22亿元,中融中证白酒分级B更是在2016年5月被清盘。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资管新规下,中融旗下的分级基金规模继续萎缩,中融中证钢铁B份额下降最为严重,从2016年末时的8.45亿下降到12月12日的1.42亿,减少了近95%,而其他3只分级基金的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当分级之路渐行渐窄之时,中融的权益之路也并未渐行渐宽。2016年10月,中融挖角原“宝盈四小龙”之一的杨凯,担任公司新一任掌门。稍感意外的是,当杨凯到来后,他并没有亲自掌舵基金,而是仅承担了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中融基金密集发行了数只权益类基金。记者统计,截至12月12日,中融旗下共有75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其中今年新发行的权益类基金有24只(A、C份额分开计算)。受到权益类基金的大量发行,中融基金的总规模在分级受限后小幅增加了123.93亿元。

      但这13只新发的权益类基金业绩却不理想,有6只迄今净值增长录得负值,其中中融核心成长灵活净值下跌2.5%,中融新产业灵活下跌1.2%,远远跑输沪深300同期21.33%的涨幅。

      细究其中原因,这或许和权益类方面的人才空缺有关。赵菲是中融旗下负责管理分级基金的经理,中融的4只分级基金全部为赵菲操盘;但近1年以来,赵菲还承担了2只量化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它们分别为中融量化多因子和中融量化小盘;但中融量化多因子今年以来净值下跌了15.55%,业绩表现欠佳。

      记者还注意到,2017年,中融旗下将多位新人推上前台,例如中融新产业混合的两位基金经理:其中姜涛从业仅2.5年,而截至12月12日,另一位基金经理吴刚仅在基金经理岗位任职了50天,而该基金今年以来净值“逆市”下跌了1.2%。

      有趣的是,中融旗下一些固收类产品的基金经理还成为了“全能战士”,跨界管起了权益类产品。其中,王文龙今年8月28日接管了4只灵活型基金,分别为:中融鑫起点、中融鑫回报、中融新思路和中融新优势,这四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在4%~7%之间,与沪深300同期涨幅有巨大差距。

      另外,从基金经理人数上也可看出中融在基金经理方面的“欠缺”。记者统计,中融旗下一共有17名基金经理和127只基金,平均每人约管理7.5只基金,可谓“一拖多”现象严重。面对这一问题,内部培养似乎是一条行得通的道路,例如中融新优势由4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记者翻阅资料发现,其中姜涛、沈潼任职时间分别为2.5年和1.6年,而马金峰和王文龙任职时间则小于1年。

      大公募闪转腾挪灵活?

      与中融基金陷入转型困局不同,同样作为当年的“分级大户”,鹏华和招商则迅速在别的领域开花结果。

      以鹏华基金为例,在分级基金“冷却”之前,该公司共发行了18只分级;但从2015年7月之后,分级规模一降再降:2015年7月1日,分级基金总规模为287.7亿,到今年12月12日降至35.3亿。与之对应的是,公司整体基金规模却在不断上升,同期从1727亿元升至2773亿元。

      究其原因,在2016年的委外大潮中,鹏华基金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2016年鹏华总共发行了44只基金,其中有11只基金极有可能是委外定制产品。而2017年,虽然委外大潮逐渐退去,但鹏华基金发展势头不减, 2017年迄今,公司总共发行了8只固收类基金、7只权益类基金和5只货币类基金,发行总份额达到475.3亿,使公司的基金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8年开年在即,当年分级大鳄们的命运又将如何演绎呢?我们姑且拭目以待!

      中融系部分基金情况一览

      昔日发力分级 今朝人才短缺 中融基金“转型”路难行! 昔日发力分级 今朝人才短缺 中融基金“转型”路难行! 昔日发力分级 今朝人才短缺 中融基金“转型”路难行! (:陶海玲 HF003)

    关键词:

    基金,分级,其中,权益,发行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