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亏了57万法院判银行全赔:究竟是个案还是可以效仿?

    来源: 摄图网 作者:佚名

    摘要: 近日,一位金融审判人员上诉建行北京恩济支行的判决引爆了资管圈!大家都知道基金本质是受托理财,秉承的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所以买了基金大家基本都盈亏自负。然而这起案子最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原告

      近日,一位金融审判人员上诉建行北京恩济支行的判决引爆了资管圈!

      大家都知道基金本质是受托理财,秉承的是“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所以买了基金大家基本都盈亏自负。然而这起案子最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原告在建行购买基金亏钱后居然告到代销银行全额赔付,且一审二审直至最高院都是同样的判决结果。

      看到这个案子,是不是很多投资亏钱的基民都蠢蠢欲动?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这个案件本身具有其独特性,不可能亏钱了就找银行全赔。那么,案件本身有哪些独特性?在购买基金的过程中,买卖双方应当注意哪些细节呢?理财不二牛(ID:buerniu5188)采访银行理财经理、基金销售渠道人士、基金分析师详细分析该案件及其影响。

      原告获胜的四大要点

      从表面上看,事情经过其实很简单,北京海淀区的王女士2015年6月在建行恩济支行购买了96.6万元的深圳某基金公司中证军工指数型基金,2018年3月,王女士赎回时仅剩38.95万元。期间亏损的57.65万元,随后王女士就起诉了该行,要求其全额赔付这五十多万。

      许多基金投资亏损了的投资者如果只看表面,心里想的可能是:明天去法院走一遭,让代销银行来买单。但仔细看看事情经过,会知道“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不是说着玩儿的,从一审到最高院一直是一个判决结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四点。

      NO.1 只买保本型银行理财,却被推荐军工主题股票型基金?

      据一审裁判文书,北京海淀区王女士称,由于自身收入不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故一直明确要求只购买保本型且为建行恩济支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王女士明确只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但最终买的却是某军工主题股票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的发行方和风险特征明显与王女士最初提请的目标要求完全不符。因此原告方认为,建行在明知王女士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情况下,推荐其购买第三方发行的高风险理财产品是一种欺骗行为。

      NO.2 招募说明书说“较高风险”,平台方标“中风险”?

      对此,建行则提出该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属于“中风险”,适合原告购买的主张。牛妹上网查了下,现在建行APP上该产品的风险评级仍为“中风险”。

      对建行提出的这一主张,法院并未采纳。其认为,该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明确其风险收益特征为:“本基金属于采用指数化操作的股票型基金,其预期风险和收益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为证券投资基金中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品种”,该风险评级结果与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揭示的基金为“较高风险”品种的内容不一致,因此对其主张不予采信。

      NO.3 销售不恰当,购买前未出示和提供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

      暂不谈产品和投资者的风险匹不匹配,毕竟即便是稳健型投资者,某一天心血来潮想炒炒股票投投高风险产品,难道券商会不给你开户或者理财经理还能死命拦住你?如果投资者是明知道这个风险的前提下自愿选择的,那自然没经手人什么事儿,但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呢?

      王女士声称,在整个操作购买的过程中,该行工作人员均未向其告知及解释该理财产品系股票型基金,且为第三方发行的产品,亦未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和合同签订等事项。直至2016年初其需要用款时,才知悉其购买的理财产品系第三方发行的高风险产品。

      经法院审理认为,建行恩济支行未向原告说明涉案基金的运作方式和风险情况,其推介行为存在明显不当。在其购买涉诉基金过程中,建行恩济支行未出示和提供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没有尽到提示说明义务,应认定建行恩济支行具有侵权过错。此外,虽然原告购买涉诉基金时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人权益须知》、《投资人风险提示确认书》上签字,但上述须知和确认书的内容系通用的一般性条款,未有基金的具体说明和相关内容,因此这并不能免除其说明的义务。

      NO.4 法律意识和证据保全

      二审判决书透露,王女士乃金融审判人员,虽然这不代表其拥有多高的投资知识,但必须承认其具有高于常人的法律知识和法律风险认识。在提交的证据中,其提交有委托单和通话录音等材料,证据充分。

      而建行的证据保全工作显然并不完善,比如就最核心的是否尽到告知义务这一点,二审判决显示,诉讼中,王女士和建行恩济支行均确认,在王女士购买前述基金时,建行恩济支行未向其出示和提供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说明书。王女士称建行未向其说明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说明书的相关情况,而建行辩称有说明.但由于其无法提供相应证据,因此法院未采信其主张。

      如何执行基金销售适当性

      虽然“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样的言论不少,但大部分的投资者的理财知识其实称不上多,因此寻找“靠谱”的银行,听从专业的客户经理,挑选优秀的理财产品,进行能够赚钱的投资成为了大众选择。虽然市场也有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理财经理,但在牛妹平日的走访中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个职业的良莠不齐,见过不少“骚”操作,也听过一些“忽悠式”营销。

      有人运气好遇到好的理财经理,财富时刻处于“自转式”积累,但也有人运气差,被推荐的产品天天暴跌,但大部分人都想着盈亏自负,因此代销银行被判赔付亏损这事儿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业内也传得沸沸扬扬。对于此事,有人担忧会不会有投资者效仿,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基金代销银行,也有人对担心过度解读可能会伤害市场。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大家关注到这一事件后,想要效仿的可能不少,但真正去做的很少,而其中能够成功的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毕竟事件具有其独特性。“正规销售的话,投资者亏了钱谁也不能找,谁也不会赔。除非是基金管理过程有违法或销售过程有违规,才能进行维权。不然买基金亏了有人兜底,那买基金就变无风险投资了。”

      与此同时,也有普通投资者依然纠结于“产品风险等级错估”的问题。其实,根据2015年证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产品风险评价指引》,将公募基金产品划分为低、中低、中、中高和高五个风险等级,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含QDII)均处于第三级——中风险。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指引的定义,现在这个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合适的。但是2015年之前是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法定监管意见出来,王女士购买该基金时该指引应当尚未实行,在当时作为基金管理机构都把它定义为较高风险的情况,销售机构直接命为中风险,并不是很合理。

      据悉,现在银行对基金销售适当性,特别是产品和客户风险的适配性格外关注。某大型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对于一个风险测评为保守型或稳健型的投资者而言,股票型基金绝对不在其投资范畴。“除非评价下来你是积极型投资者,不然是买不了(股票型)基金的,因为那个波动非常大,保守和稳健型投资者无法承受。如果你是一个低风险投资者,想买一个股票型基金你是买不进去的,系统会提示你风险不匹配无法进行购买。”那稳健型投资者如果想要少量持有该产品应当如何操作呢?该理财经理表示,这需要投资者自行修改手机银行的风险测评表答案,将风险调至积极型,即便是前往线下网点,投资者依然需要通过更改风险测评答案调整风险级别之后才能购买。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则担忧事情如果被过度解读,可能会导致销售机构对于销售适当性的规定和规范更加严格,甚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整个过程有一些束手束脚。“表面上看有利于投资者,但实际上可能对整个市场和客户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高风险产品还是低风险产品的评价体系是多么的完善,他对于每个单独的产品来说都是有偏颇的。其次,对于每一个自然人都有选择投资品的的权利。即便是低风险的投资者,他也有权利在了解产品的情况下去少量持有高风险的产品,过于严格的解读和未来过于严格的执行,伤害了这部分人的自由投资理财权利。最后,不排除部分投资者可能会为了能投资这些产品去进行虚假填报,获得一个更高的风险等级,这反而是不公允的,因为如果投资者把风险评估作为形式而不真正地去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他可能会拿大量的资金去购买不符合的产品,让自身财务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状态。”

      基金销售和购买如何平衡

      过去,可能是投资者更多地去担心会不会被“忽悠”着买了不适当的产品,现在理财经理也需要担心,销售不当可能得兜底自己的推荐亏损。其实只要找到基金销售中的平衡点,买卖双方都能很好的保全自己(及其资产)。

      刘亦千表示,从监管和机构的角度讲,能够做到的首先是程序正确,在充分告知的流程上做到无懈可击,此外,就是在产品的评价上也应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如果这两个都做到位,都科学合理的话,那么这样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也不会影响到投资者的自由投资权利。

      有业内人士表示赞同,其认为这一事件中,建行没有办法拿出证据去证明他做了销售适当性的一系列动作。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开个户都需要双录。“原告证据充分也抓住了银行的漏洞,经过这个事件后,以后卖基金可能都要双录了。”

      而从个体角度,一理财规划师认为, 销售始终是有任务指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影响客户利益的地方,但合规合法是前提。首先,应该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或销售许可资格,然后在客户购买前应该阐明基金的风险特性,不以销售为目的去进行诱导或欺骗性购买,而不让客户明白产品风险特性。

      虽然机构不一定是强势方,投资者也不一定是弱势群体。但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仍然是信息不对称的环境里弱势的一方。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保护自己不被套路和忽悠,业内人士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1.坚决不投不知道的产品

      投资者在参与市场的时候应该要明确是否知道这个产品,产品有怎样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他不知道的话,他就不应该买。对于任何陌生东西都不应该过早去介入。

      2.投资组合要匹配自身风险偏好

      投资者应当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产品中,即便偏离自身风险偏好的部分也应当少量配置,不能偏听偏信,让组合脱离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范畴。

      3.账户和钱是你自己的

      永远记住账户和钱是你自己的!理财经理只是你的助手,帮你缩小投资范围,永远不能取代你去做投资决策。因此选择什么产品,在什么时点进场和赎回都应由你自己决定,毕竟如果亏钱了,他大概率也不会给你兜底。

      4.加强自身理财知识的补充

      如果理财经理只是助手,那么你自己必须学会如何去进行决策。“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话虽然老套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利用零碎和闲暇时间阅读书籍或公众号(比如理财不二牛,ID:buerniu5188)多补充理财知识,被“忽悠”和错判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每经记者 聂虹 每经编辑 叶峰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理财不二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赢家财富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基金,风险,产品,投资者,理财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