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明明:如何理解央行回应货币政策热点问题?

    来源: 东方财富网 作者:佚名

    摘要: 3月金融数据出炉,大幅超预期的信贷社融数据背后是政策支持力度的扩张。同时,4月10日央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还对市场关系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对后续货币政策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都了详述,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以下

      3月金融数据出炉,大幅超预期的信贷社融数据背后是政策支持力度的扩张。同时,4月10日央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还对市场关系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对后续货币政策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都了详述,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并借此判断后续货币政策的操作。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逻辑在降成本和财政与货币配合。

      流动性投放拉动新增贷款的比例或许还等待提高。2020年1季度所有期限的流动性净投放对新增贷款的拉动比例1:3.67较上年末有所提升,整体处于2017年以来中等水平。仅考虑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2020年1季度包含再贷款再贴现的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与新增贷款的比例为1:2.88,低于2017年以来的大多数时间。总体来说,从流动性投放与新增贷款的拉动比例开空,虽然流动性投放确实有放大效应,但是这一比例和历史水平比并不算高。

      价格角度,降成本效果较为明显。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比上一年的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了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和LPR的降幅。虽然2019年以来一般地贷款加权利率下行幅度远低于了2015年,但是用更小幅度的LPR下行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消息较高。从这个角度,“经济的”LPR降息也为常规性的货币政策争取了空间。

      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整体偏低,但准备金率低位并非后续降准的硬约束。总的准备金水平来看,历史上总准备金率水平最低在10%左右,仍然比当前稍低,降准空间确实比之前要小。但(1)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提升,准备金水平的要求本身在降低;(2)欧美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而超储率高,并非监管和应对风险的需要,而是银行本身对动用超储投放信贷的动力不强;(3)当前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水平还处于较高水平。

      存款基准利率是压舱石,没有明确排除调整的可能,但更倾向于改革和市场化的方式降低负债成本。(1)银行在利率自律机制下自主定价,(2)存款替代产品如货币基金等收益率明显降低,(3)贷款创造存款,贷款利率下降引导存款利率下降;(4)银行保持净息差动力仍在,资产端利率下行将促使银行压力负债端利率。

      货币与财政的配合,营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与海外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不同,中国货币与财政的配合依赖于商业银行,因而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为商业银行承接政府债务创造条件。在财政收入增长受经济下行压力制约明显,而逆周期调节又要求财政支出扩张的背景下,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明显增长,这一阶段货币和财政配合的一是支持商业银行承接政府债务,二是货币政策维持低利率环境,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

      债市策略:货币政策的核心逻辑是降成本和货币与财政的配合,这种配合是通过货币宽松为商业银行承接政府债券创造条件为主,充裕的资金和低利率的环境仍将持续。具体到政策操作上,4月10日央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对货币政策做了详细的解读,我们认为央行后续仍然存在全面降准的空间,而结构性工具也会继续推出,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或者等效的货币或监管政策也可能出台。总体而言,虽然近期数据和政策信号集中出现可能导致利率的震荡调整,但我们认为长端利率仍将下行,我们坚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2.4%~2.6%的区间运行的判断不变。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下行,货币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