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基金的春天到了
摘要: 最近,一位公转私的大佬问笔者:“感觉到了吗?现在公募的权益业绩比私募好。”笔者仔细一琢磨,点头称是。
最近,一位公转私的大佬问笔者:“感觉到了吗?现在公募的权益业绩比私募好。”笔者仔细一琢磨,点头称是。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5.87%,75只基金收益率超过50%,虽然其中主要是医药和科技类主题基金,但整体来看,权益基金的业绩仍显着跑赢沪深300指数。而私募方面,据格上数据,今年前五月股票策略私募平均收益率为5.71%,其中百亿私募平均收益率为5.6%,各规模分类中表现最好的是20亿-50亿的股票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02%。虽然六月份股票私募的业绩应会有所提升,但上半年整体跑输公募已成定局。
从规模数据上看,公募的“魅力”也比私募更大。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证券私募规模增加1857亿元,而同期公募股混基金的规模激增7181亿元。显然,同样面对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公募权益基金更加“叫好又叫座”。
当然,半年的时间尚短,公私募基金在产品属性上存在本质的差异,两者的目标客户也截然不同,直接比较其实不太科学。但从主动权益的管理能力上看,公募基金以往因为人才大量公转私带来的业绩阵痛期似乎已渐渐远去,一批以主动权益投资能力见长的基金公司已经形成体系化的投研能力,以长期稳健的业绩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
实际上,观察近几年的金牛奖名单就能发现,兴全、中欧、景顺、交银等几家公司蝉联金牛公司,靠的就是稳健优异的权益投资业绩。笔者与一些基金公司高管和分析人士探讨,发现了权益业绩好的公司的一些共性。首先,与以往说起一家基金公司业绩好,大家的印象总是一两个出类拔萃的“牛人”不同,这些公司几乎没有“一哥”,注重内生性培养。即使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也并不会伤筋动骨。其次,流程和体系越来越被基金公司重视,公司的投研掌舵人会花很大精力在平台建设上。另外,在业绩考核和人才培养上着眼长期,这些公司很少有基金年度排名能进入前十,但基金的三、五年排名却很靠前。考核制度上的“慢就是快”,也比较容易使基金经理沉淀下来。
抛开结构性行情、基金抱团取暖、渠道催生爆款等外在因素,笔者认为,近几年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走在了正确的路上,权益基金业绩虽然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验,但已经以规模的增长给这些公司以丰厚的回报。
(文章来源:)
(:DF512)
基金公司,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