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滞后 库存攀升 钢价后市不会出现大幅下跌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董添

    摘要: 机构数据显示,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出现了连续四周上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钢材需求只是滞后,随着钢铁行业进入传统需求旺季,需求将逐步好转,9月份钢材市场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

      机构数据显示,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出现了连续四周上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钢材需求只是滞后,随着钢铁行业进入传统需求旺季,需求将逐步好转,9月份钢材市场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

      库存连续四周上升

      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9月11日,全国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394万吨,比上周增加4.8万吨,出现了连续四周上升,连续四周累计增加了24.3万吨。而2019年从8月中旬到9月底,钢材社会库存出现连续7周的下降,累计降幅达到15.81%。这一升一降之中,今年的钢材社会库存高出去年同期356.1万吨,增幅达到34.31%。目前,钢材社会库存压力较大,并且高库存的现象今年或一直持续。

      随着南方雨水天气和北方高温天气的结束,各大露天施工项目开始陆续复工;为完成全年目标,部分工地开始加快施工速度,进入赶工期,钢材需求逐渐加大。但是钢市在经历过“淡季不淡”的行情后,市场恐高情绪浓厚,对于钢材采购热情不高。虽然近期钢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是总体幅度不大。以螺纹钢现货为例,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国内十大重点城市三级螺纹钢(Φ25mm)平均价格为3760元/吨,目前已经出现了连续6日微跌,累计下跌了47元/吨,跌幅仅1.23%。

      除了市场恐高情绪外,近期资金回笼情况不佳也导致市场资金不足的情况。部分钢贸商反映,目前不少项目的回款率较低,想要兑现“金九银十”的行情,关键取决于能否解决目前资金困难的状况。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王国清指出,8月下旬以来,下游需求小幅放量,但回升尚不明显,且钢材产品由钢企向流通环节转移,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大幅减少,而钢材的社会库存连续回升。当前钢材社会库存再次进入上升通道,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在旺季开启中未能如预期改善。

      记者采访钢铁类上市公司时获悉,目前钢铁行业产能整体较高,去产能和去库存压力整体较大。

      钢价后市或小幅波动

      总体来看,目前的需求只是滞后,并不是消失。

      王国清表示,9月份,钢铁行业进入传统需求旺季,钢铁需求将逐步好转,叠加安阳、唐山、临汾等地区出台的限产方案落实,以及中央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的启动,钢铁市场供需关系存在改善预期。

      “从基建投资规模看,9月将是地方债发行高峰期,在资金助力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基建用钢良好表现有望持续,叠加传统需求旺季,建筑钢材需求后期或迎来一定放量,板材需求则在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回暖推动下持续向好。”王国清表示。

      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表示,全国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三驾马车”都在布局9月、10月份;各省市也在加码调研督战重大项目建设,冲刺三季度“稳投资”。此外,世界权威机构和组织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受其影响,中国钢材的旺季需求将会得到格外强化和有力推动。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交通运输部重点跟踪的232个“百亿以上”的重大项目,复工达产率达到100%。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并且逐月提速,7月同比增长26.7%,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此外,公路水路投资完成13537亿元,完成全年1.8万亿元投资目标任务的75.2%,同比增长12.1%。可见,目前的投资增速在持续走高,后期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这将逐步带动钢材需求的上升。

      “近期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的炼钢原材料价格也将对钢价形成有力支撑。因此,虽然目前钢价小跌,但是9月份钢材市场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陈克新表示。

    关键词:

    钢材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