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基、债基、保本基金再到“固收+”!公募基金探索绝对收益之路
摘要: 每经记者黄小聪每经编辑叶峰说到公募基金,可能很多投资者脑海中闪过的是那些权益的明星基金经理以及他们所管的基金,这两年来,基金频频上热搜,其实也基本都和股票权益相关。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叶峰
说到公募基金,可能很多投资者脑海中闪过的是那些权益的明星基金经理以及他们所管的基金,这两年来,基金频频上热搜,其实也基本都和股票权益相关。
其实在超21万亿元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中,有一半以上是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参与公募基金,是追求获得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收益。
如果说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是公募基金里面最基础的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产品,那么随着投资者需求的增加,打新基金,保本基金的出现,则是在追求绝对收益道路上的一次尝试。
不过当刚兑打破,保本基金退出舞台,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承接成为了疑问,有人说“固收+”是突然爆红,但其实这何尝不是公募基金在探索绝对收益道路上的更多元化尝试,只是当风口来临的时候,也不能一哄而上以“固收+”进行噱头营销,更不应该喊着“固收+”的口号,实际上却做成了“权益-”的产品。
货币、债基占比仍超一半
公募基金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20多年来,公募基金的产品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各个细分领域,投资者的选择是越来越多。
中基协截至2021年2月底的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的管理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1.78万亿元,再次刷出了历史新高,尤其是权益类基金,这两年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如果从各个类别的占比来看,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累计规模,依然超过了总规模的一半。可以看出,在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其实是较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他们更追求的是稳健的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产品。
特别是当如果权益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的资金流入更为明显,不过这两类产品,经常也受到了来自银行、信托理财等产品的挑战,不少投资者希望在下有保底的情况,还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
打新基金,保本基金的出现,便是基金公司在探索绝对收益与满足投资者需求上的尝试,但打新基金在以往会碰到IPO暂停的情况,保本基金更是问题频出,基金公司甚至为了保本的承诺,自掏腰包来弥补亏损。
而当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刚兑的进一步打破,像保本基金这样的产品更是已无法适应资管发展的趋势,产品的消退,并不意味着需求的减少,反而是随着理财需求的不断提升,希望能够获得稳稳幸福的投资者越来越多。
“固收+”别做成了“权益-”
基金“固收+“的出现,其实正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这部分需求。
有基金公司固收部负责人就表示:“随着打破刚兑,整个市场纯债收益率下行,大家需要一些理财的替代,因为理财产品的规模非常大,另外,刚兑打破之后,这些客群的接受度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可以忍受一点波动,希望获得比理财高的收益。”
与其说“固收+”是新事物,不如说是基金公司在打造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产品上,进行的又一种尝试,因为本质来说,底层资产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所谓的“固收+”还是以纯债为基础,然后增加一些更多元化的收益增厚策略。
比如纯债+打新,纯债+可转债,纯债+股票、纯债+股指期货等,又或是把这几种策略全部放到一起,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固收增强。
只不过随着“固收+”概念的崛起,也有部分基金公司以此为噱头,只要是股债配比的产品,就冠以“固收+”的名号,结果在实际运作中,波动与一些权益类产品相当,活生生做成了“权益-”。
有基金公司人士就表示:“刚兑打破之后,其实在债券基金等产品上使用固定收益这一说法就已经不严谨了,这些产品不是说就不会亏损,更何况很多债券基金还有可能踩雷。另外,现在很多的‘固收+’,波动也很大,权益占比也很高,我觉得这些基金其实叫‘权益-’更合适。”
因此,对于现在迅速崛起的这类主打“固收+”策略的基金,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规定和划分,进一步让投资者明晰产品的属性,也让投资者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产品。
公募基金,其实,债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