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4个季度取得正收益!这只“固收+”基金为何如此给力?
摘要: 截至6月底,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型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为52.17%,已连续24个季度获取正收益,年化回报超过7%2021年以来,A股市场从高开低走,再到在3500点至3600点附近反复震荡,
截至6月底,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型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为52.17%,已连续24个季度获取正收益,年化回报超过7%
2021年以来,A股市场从高开低走,再到在3500点至3600点附近反复震荡,公募权益产品业绩亦受到影响。投资者不禁要问,去哪里寻找低风险、收益稳健的产品?
面对如此市场需求,“固收+”产品渐成主流。这类产品以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资产为“压舱石”,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其他资产增厚收益。安信稳健增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安信稳健增值成立已满6年,总回报为52。 17%,年化回报超过7%,而最大回撤不足3%。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也是市场上自2015年5月以来唯一一只连续24个季度取得正收益的非债券、非货币型基金。
长期亮眼的业绩,离不开基金经理的精心“照顾”。据了解,该基金由安信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核心成员张翼飞、李君共同管理。二人“固收+”投研功底深厚,在投资中秉承大道至简,更多依靠自下而上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尽量降低产品的波动,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体验。
作为业内较早深耕“固收+”产品的基金公司,安信基金始终将风险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了稳健的 “固收+”投研体系。该体系由固收、权益、风控团队相互协同,秉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原则,在严格的风控指标跟踪下,将价值投资与信用价值观紧密结合,力争创造稳健的长期业绩。
依托稳健的“固收+”投研体系等优势,除了安信稳健增值外,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安信基金还打造了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安信稳健增利、安信新趋势等 “固收+”产品。
连续24个季度取得正收益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明显,热点散乱、行业轮动较快,直接影响了部分权益基金业绩,甚至部分“固收+”基金业绩也难言乐观。那么,什么样的产品在震荡中交出靓丽成绩单呢?
由张翼飞和李君共同管理的明星“固收+”产品—安信稳健增值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安信稳健增值A自2015年5月25日成立以来总收益为52.17%,并连续24个季度取得正收益。
如何取得这样的投资收益?安信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张翼飞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其中秘诀可概括为一句话—大道至简。他称,一只优秀的“固收+”产品,本质上就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大类资产配置组合,在为收益做加法的同时,就要给风险“做减法”,即减少波动。
据安信基金介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进行股债配置时,强调自下而上对债券、股票进行研究和配置;第二,在债券投资中,以高等级、短久期的债券为主,放弃信用下沉,不踏入雷区;第三,在个股选择上,以配置相对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的价值股为主,严守安全边际,寻找确定性较高的收益。
《投资时报》记者发现,从安信稳健增值过往前十大重仓股来看,该基金重仓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则普遍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股息率水平。
张翼飞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考虑到有些信用债流动性可能欠佳,变现存在一定困难,他所管理的基金在债券持仓上基本只有可转债和利率债,其他债券占比均较少。
此外,据张翼飞介绍,在投资中,他会给“固收+”产品设置一定的策略周期,通过风险预算,力求每一笔申购资金在对应的策略周期之后尽量不出现本金损失,同时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张翼飞强调,在此基础上,策略周期会不断向前滚动,产品的盈利会不断投入到固定收益资产中,而不是用于“追涨”风险资产。
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固收+”产品定位,安信基金设置了不同权益策略中枢,与对应的策略周期相匹配,在策略周期内根据风险预算的方法确定权益资产的具体仓位。
债券市场谨慎乐观
下半年,债券市场将如何演绎?权益市场又有哪些机会?
展望后市,张翼飞表示,一方面,当前中短久期债券的收益水平、期限利差等情况性价比较好;另一方面,地方弱资质国企信用恐难修复,信用市场出清的进程或许尚未结束,低等级信用债可能仍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甚至是违约风险。对于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张翼飞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他进一步分析,权益方面,股票市场的调整并非由基本面出现拐点所导致,部分企业微观盈利仍在持续改善,部分低估值的优质价值型企业仍具备较高的隐含回报。中期来看,需要警惕随着经济复苏进程加快,政策边际收紧,流动性转向收缩,从而给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带来压力。
另外,张翼飞还表示,仍然比较看好港股。虽然AH溢价指数近期大幅下降,已经接近长期区间的上限(之前显着高于上限),但仍然能看到很多港股相比A股类似资质标的显着低估。
张翼飞在接受《投资时报》记者采访时还提及,考虑到新成立的基金大多放开了对港股的投资,就市场资金层面而言,港股的可投资性在逐步增强。
如何选择“固收+”产品?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本理财产品逐渐消失在历史洪流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新产品也均为净值型。如此环境之下,普通投资者理财将如何规划?
今年3月份,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19年度)》显示,有79.2%的投资者考虑将银行理财资金调整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
具体来看,51.3%的投资者表示,如果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会考虑将部分理财资金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27.9%的投资者表示,如果有回撤较小、风格稳定的非货币公募基金,会考虑将部分理财资金配置到非货币公募基金中。
作为稳健投资者较为青睐的产品,过去两年,“固收+”基金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着手布局“固收+”。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普通投资人该如何选择?
“从监管角度来看,基金实行基金经理责任制,基金公司不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进行干涉。简单来说,基金经理之间的差异可能要大于基金公司之间的差异。不过,不同基金公司之间,投研支持、风控体系也存在较大差异。”张翼飞建议,投资者在投资中要观察产品的收益稳定性、最大回撤等方面,并做到分散投资。通过一段时间的持有,结合自身风险特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张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