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基比例超98%到非货2000亿:万亿天弘基金的十年“公募江湖”和它的“新舞步”
摘要: 原标题:从货基比例超98%到非货2000亿,万亿天弘基金的十年“公募江湖”和它的“新舞步”财联社(北京,记者陈俊岭)一则基金高管人员变更的公告,再次让外界将视线聚焦到天弘基金上,
原标题:从货基比例超98%到非货2000亿,万亿天弘基金的十年“公募江湖”和它的“新舞步”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一则基金高管人员变更的公告,再次让外界将视线聚焦到天弘基金上,这家曾因“余额宝”名声大噪的基金公司,却在权益基金大放异彩的这些年不那么引人注意。
几年前,当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实现弯道超车,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跻身国内首家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公募基金时,业内无不在惊叹这家基金公司的“创新力量”。
公募世事难料,A股风云际会。一如被余额宝已然改变的公募江湖,随着这几年权益市场的走好,一些深耕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随之声名鹊起,昔日的创新者天弘基金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是,自2018年启动行业分组、投研一体的业务和组织架构变革后,天弘基金的业务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
截至2021年6月底,扣除联接基金和FOF重复投资规模后,天弘基金非货规模为1735.94亿元,而8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天弘基金非货规模已突破2000亿,2019年以来的非货增速超过456%。
“这几年,公募基金头部效应越发明显,即便是头部的前几家基金,彼此之间的分化也十分剧烈。”某基金评级行业的人士不由感慨,头部机构都不满足在单一领域的突破,目标均锁定“综合资产管理公司”。
在这个兵戎相见的公募大时代,没有什么领域是绝对的“势力范围”,即便是曾经凭“余额宝一役”成名的天弘基金,亦无法、也不甘仅凭货币基金独步天下,快速增长的非货规模正彰显了他们的“雄心”。
“万亿规模”后居安思危
2016年1月4日,元旦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在某知名证券媒体上班的基金记者,早早来到了报社。他习惯性地打开个人信箱,一封来自天弘基金的新闻稿映入了他的眼帘。
几个小时后,他撰写的报道开始在网络传播、发酵——“截至2015年12月31日,天弘基金含专项专户,其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达10742亿元,成为国内基金业历史上首个破万亿的基金公司。”
2015年,A股经历了多次巨幅震荡,发生多轮股灾的下半年对于很多基金公司而言并不好过。但天弘基金却继续大放异彩。
股灾之后,投资人“谈股色变”,惊魂未定的资金纷纷买入货币基金求稳,而正是这一“天时、地利”,成就了天弘基金的万亿规模。
不过,“万亿规模”并不能抚平高管们内心的“焦虑”,一款明星产品可以让一家公司弯道超车,但并不能保证它能一直站稳行业的“第一梯队”。尤其在同行眼里,货币基金远不及权益基金的“分量”。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并让天弘基金实现弯道超车。不得不说,天弘基金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但货币基金之外,发展“非货”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一次“偶然”的股基冠军
就在天弘基金的权益基金被外界忽视之时,2017年初,天弘永定价值成长以黑马姿态拿下了2016年度偏股型基金的冠军。
不过,光靠一个明星产品,并不能真正改变天弘基金权益基金的“软肋”。2017年初,天弘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143.41亿元,到了2017年年底,股票型基金规模未有明显增长。
相比之下,“余额宝”依然是天弘基金当之无愧的“镇店之宝”。仅仅2017年一年,在“资产荒”的年度语境下,天弘基金的货币基金就从年初的8201.29亿元涨至年底的17649.41亿元。
凭借“余额宝”在2017年的出色表现,天弘基金再次拿下了公募行业的规模之冠。数据显示,在17891.46亿元的总规模中,货币基金占比就高达98.6%。
余额宝规模占比过高,让天弘基金的转型更加决绝和迫切。事实上,货币基金日渐式微,固收+、权益基金将成“下一个风口”,天弘基金内部对此早已形成共识。
每年的股基冠军有一定“偶然性”,天弘基金需要的不仅是下一个天弘永定价值成长,而是一个培养优秀基金经理的机制,是能够实现优异的、可复制、可持续的业绩的长效机制。
就在外界仍刻板地认为,天弘基金还沉浸在“万亿公募”不可自拔时,他们已将研究的视野从国内移至全球顶尖资产管理机构,并渐渐意识到——“构建科学、专业的体系化投研能力”是资管行业的大势所趋。
一场“决绝”的投研革命
一切看似偶然的巧合,其背后都有一些必然的缘由。
实际上,在2017年年初天弘永定价值成长业绩意外“夺冠”的背后,也是天弘基金前几年积极探路权益基金的一个“必然”,只是他们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尝试,2018年,天弘基金在内部发起了一场决绝的投研革命,并迈出了其创业史的又一步——面向权益投资的未来,进行投研一体化改革。
这场改革的核心,是推行行业化的研究。天弘基金将所有主动投研部门的人员,按消费、科技、医药和制造周期四大行业进行划分,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只能在自己的行业内进行研究和投资。
在考核机制上,要推动投研部门更加专注,考核就要着眼于长期。在投研团队进行行业化改革的同时,天弘基金尝试推行三年的考核期机制,业绩以滚动三年的周期来考核,当年业绩只占整体考核的50%。
自此以后,天弘基金要求基金经理一定要扎在一线做研究,他们必须是整个公司里最了解自己持仓企业的人,深入调研的工作一定要自己亲历亲为地完成,每月一篇深度报告也是最基本的硬性要求。
每个季度,主动权益部门的基金经理都要逐个汇报工作。“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买了没有?买了多少?持有多长时间?”这是每位基金经理季度汇报时,都要首先回答的三个问题。
他们并不只看当季业绩,更重要的是业绩的归因——赚应该赚的钱,在应该赚的钱上,给予基金经理自主判断的充分权限;不赚不应该赚的钱,因频繁择时而导致换手率不合理的高,考核就可能被扣分。
“不要满脑子想着今天这个有机会了,明天那个又有行业机会了,你唯一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把自己领域里最优秀、最有竞争力的公司选出来,跟踪住、拿住。”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表示。
万亿天弘的“新舞步”
8月4日,天弘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韩歆毅新任天弘基金董事长,任职日期为2021年8月2日。“万亿天弘基金换老板了”,这家自带“互联网基因”的头部公募,能否引领行业新一轮的变革?
今年5月31日,原董事长胡晓明因工作原因离任,后由公司总经理郭树强代任董事长职务。韩歆毅曾在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工作十年;2011年,他加入阿里巴巴集团,现任蚂蚁科技首席财务官。
继井贤栋、胡晓明之后,韩歆毅是来自阿里集团的第三位董事长。正因如此,天弘基金一直被视为国内唯一一家自带“互联网基因”的公募基金,其一举一动也都引外界所关注。
“这些年来,董事长虽有几次变更,但公司经营管理层并没有太大变化,这基本保证了公司战略和投研理念的延续性。”一位在天弘基金工作多年的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
2019年至2021年中,剔除非货规模不足200亿元的公司,共有7家公募基金的非货管理规模增速超过300%,天弘基金以382.89%增速位列第5名。
以“含金量”最高的股票型基金为例,2018年底,天弘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仅138.84亿元,2021年二季度末的最新规模达680亿元。
从最鼎盛时的接近两万亿,到如今万亿出头,面对曾经引以为傲的货币基金规模的占比下降,这家公司非但没有“畏难”,反而在内部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力”,并不断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开拓创新,持续进步。
回顾天弘基金的十年,一位跟踪天弘基金长达十年的媒体人这样点评,当“创新”深埋在这家公司每个人的内心,你会由衷地惊叹一只体态如此庞大的“大象”跳起舞来,也能这样收放自如,永葆青春活力。
天弘基金,基金经理,货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