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获批银行 身陷基金投顾“尴尬期”
摘要: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仍是60家获批试点机构中仅有的3家银行,自2020年2月拿到试点资格至今已近两年时间。
[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仍是60家获批试点机构中仅有的3家银行,自2020年2月拿到试点资格至今已近两年时间。 ]
基金投顾第二批试点券商已经陆续展业,首批获批的银行为何迟迟不见进展?近日有消息称,有两家获批试点银行暂缓了这项业务的推进工作。“确实有这个情况,主要是涉及双层监管,加上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监管越来越明晰,对银行来说挑战也就更加明显了。”一位投顾试点机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仍是60家获批试点机构中仅有的3家银行。有知情人士透露,3家银行的投顾试点工作进展缓慢,离落地展业还有较大距离。另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银行的基金投顾试点展业可能会分两步走,即先与券商等机构合作,再陆续展开自有投顾业务,不排除将相关业务放入理财子公司。但鉴于各方面的不确定性,真实进展还很难预测。
3家获批银行进入“尴尬期”
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主要指拥有相关资质的基金投资顾问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在客户授权范围内,按照协议约定为客户进行投资基金具体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选择,并代替客户开展基金产品的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的业务。作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权委托、代客理财”服务,业内对该项试点期待已久。
自2019年10月以来,国内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机构已经达到60家,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29家证券公司,另有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银行各3家。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作为第一批获批机构在2020年2月拿到试点资格,但也是目前仅有的3家获批银行,至今已近两年时间。
就在最近,财通证券官宣基金投顾业务正式展业,成为第二批获批机构中第5家展业的证券公司。此前,第二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获批券商中,已有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国信证券(002736,股吧)、东方证券正式展业,首批展业的【国联证券(601456)、股吧】、银河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华泰证券(601688,股吧)、中信建投、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已经展业一年多。
但与券商对比明显的是,银行业的基金投顾试点进入“尴尬期”,不仅进展缓慢,而且没有新增获批机构。对于有银行暂缓推进该项业务的消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主要可能因为监管方面银行的主体监管机构是银保监会,但是投顾业务本身是在证监会监管范畴。”上述试点机构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按照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流程,试点机构首先要通过答辩等环节并拿到证监会的无异议函;然后根据各自布局做人力以及系统方面的准备,并通过证监会的现场检查;最后才能拿到展业通知,而且每年要进行一次展期。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3家获批银行基金投顾业务进展缓慢,均未接受过现场检查。
第一财经记者向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了解试点进展,零售部门工作人员均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目前仅能做传统意义上的理财咨询和推介。其中,有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是第一个拿到试点资格的银行,但因为涉及新型业务需要一个过程,具体进展还没有通知,但他透露,未来展业模式可能分为按投资收益收报酬和按本金规模收报酬两种。在此之前,业内普遍认为开展投顾业务试点有望改变基金销售的传统模式,扭转“产品赚钱,投资者不赚钱”的行业困境,同时减少赎旧买新、频繁申赎、追涨杀跌等缺乏专业性的交易行为。
谁受益最大?
除了“双层”监管的约束,最近一系列针对基金投顾试点的规范文件或让银行面临更大挑战。仅11月以来,监管部门就连续3次下发基金投顾规范文件,其中包括11月初,京沪粤三地证监局向辖区内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下发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基协下发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内容与格式指引(征求意见稿)》和《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风险揭示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征求意见稿)》,以及监管层向多家基金投顾机构下发的《公开募集证券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等。
对此,多家券商点评称,随着基金投顾试点行业制度体系加速完善,持牌机构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
但试点机构也因此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从规范内容来看,针对持牌投顾机构,上述征求意见稿分别就业绩展示标准和客户资产展示等作出要求,其中明确除展示策略的收益率等回报指标外,还需披露波动率、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风险指标,不得进行策略表现指标排名和规模排名等。有获批试点机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因为即将迎来证监会现场检查,公司内部也在根据最新规范文件加速改进,但具体进展不便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知》还对非持牌机构提出了几点关键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属于基金投顾业务,须由专业持牌机构统一经营。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基金销售机构仅可按照相关规定提供基金销售业务附带的基金投资建议活动,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这也意味着,未来基金投顾牌照将决定“顾问资格”。
此前有观点认为,鉴于多数银行推出的传统智能投顾投资范围更广,银行全力推进基金投顾试点或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财产品、保险、信托等的销售空间。不过,《通知》已经明确投顾业务与销售业务的范畴,上述投顾试点机构人士认为二者并无明显冲突,传统投顾业务未来将受到很大限制。“就算银行开展试点业务,也是总部来制定相关策略,各个分支机构只是增加了服务的推介范围,影响不大。”该人士补充称。
按照《通知》要求,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量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活动的整改期限为2022年12月31日,非持牌机构则须在2022年6月30日前整改完成。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各类获批试点的机构中,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投研团队和做FOF等成熟经验,但劣势是渠道更窄,“三分投七分顾”模式下用户黏性降低;券商因为营业部和研究所分别提供“顾”和“投”的便利,被不少机构认为受益将更加明显。相比之下,银行与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虽然分别具有客群与流量优势,但投研团队和经验是明显短板。“银行拿到资格也一直想做,但是各种因素限制推进不下去,现在已经有银行选了跟其他试点机构合作的模式。”该人士称,投资人在银行享受其他投顾机构的专业管理型基金投顾业务或是未来的主流趋势,未来银行投顾展业大概率会分“两步走”,即先合作再自研,而且不排除放到理财子公司去做。天风证券此前也分析,目前财富管理正处于从“卖产品”到“卖配置”的“量变”阶段,而基金投顾将成为最重要的牌照基础,目前券商已占据先发优势,后续或进一步压缩银行代销市场份额。
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方面,以蚂蚁基金平台为例,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该平台目前已经接入了12家机构,稳健型、均衡型以及高收益型合计39个基金投顾策略。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首批18家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超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业内人士称,券商与基金公司是当前贡献主力。
投顾,获批,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