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成!顶流基金调仓路径,6000亿子弹将打向何处?
摘要: 4月25日,公募基金2022年一季报终于披露完毕。在市场低迷背景下,一季度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市值整体出现缩水,九成权益类基金一季度收益告负,部分基金产品持仓进行了一定调整,
4月25日,公募基金2022年一季报终于披露完毕。
在市场低迷背景下,一季度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市值整体出现缩水,九成权益类基金一季度收益告负,部分基金产品持仓进行了一定调整,龙头公司、热门赛道持股集中度出现下降,大金融、医药和稳增长行业仓位有所增加。
公募基金规模缩水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市场目前共有9536只公募基金,总资产净值规模25.3万亿,较2021年四季度末减少4992.66亿元,环比下跌1.94%。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基金总规模环比下降5%,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出现近三年来首次下滑。基金规模环比下降的同时,公募行业马太效应显着,少量头部基金占据全市场大部分份额,而数量众多的其他公司所占总份额不足9%。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下跌是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对股票资产进行了减配,一季度末股票市值为6.04万亿元,减少13.96%,配置占净值比为24.38%,环比下跌了3.85%。
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药明康德、隆基股份、招商银行、五粮液、泸州老窖、迈瑞医疗、东方财富、山西汾酒。其中药明康德被大幅增持,五粮液被明显减持。
基金经理调仓换血
看完公募基金整体的情况,我们可以再看一看“顶流”基金经理的具体操作。面对震荡调整的2022年一季度,顶流基金经理们的应对方法也是各不相同。有人坚守初心按兵不动,也有人大举调仓积极换血。
具体来看,“公募一哥”张坤管理基金的股票仓位基本稳定,仅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医药、科技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金融等行业的配置。以其管理的蓝筹精选为例,2022年一季度末与去年年底相比,仅有【平安银行(000001)、股吧】退出前十大重仓股,美团进入前十大重仓股。
刘格菘也同样选择坚守,仓位变动不大。其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与去年年底相比,在一季度增持了【锦浪科技(300763)、股吧】,该股成为广发小盘成长的第8大重仓股,京东方A、高德红外则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当然,也有基金经理选择了大刀阔斧地调仓。
丘栋荣就是积极调仓换股的代表。其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半数“换血”,新进美团、中国宏桥、快手、鲁西化工、中国海外发展,特别是港股持仓规模明显增加。此外,其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个股都是新进。
此外,有“半导体一哥”之称的蔡嵩松则是进军“东数西算”领域。截至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卫士通、旗天科技、数字认证、京北方、新国都、浪潮软件、【数据港(603881)、股吧】、科蓝软件、普联软件、宝兰德。与2021年年末相比,十大重仓股“完全换血”。
还有6000亿资金可动用
面对市场的震荡调整,公募基金经理调仓换股是一种应对方式,当然也有人缩减规模,等待重新进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发现,公募基金手里仍有大量“子弹”可用。
首先,根据披露2022年一季报的股票方向基金现有的持仓比例与基金合同中规定的股票比例持有上限的差额,可以计算出这些基金在一季度末时可动用买入A股的剩余资金约为5926.98亿元。
其次,今年2月、3月募集成立的股票方向基金尚未发布一季报,其资产规模合计约为478.72亿元,假设截至一季度末已经建仓40%,还剩余40%的股票资金头寸大约为191.49亿元。
此外,4月股票方向基金募集规模合计约80.55亿元,这些基金大概率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建仓,按照50%比例计算有40亿元左右资金。
按照上述规模计算,公募基金手里还有6150亿元的“子弹”蓄势待发。
子弹将打向哪些行业?
目前,基金经理们对于后市态度依然积极,纷纷表达对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
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表示,持续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表现整体稳健。短期因素不影响中国消费行业持续稳健增长的潜力,更不影响消费持续升级的大趋势。
丘栋荣也给出了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
一是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
我们认为房地产长期需求仍在,中短期也是稳增长的组成部分,随着地产政策调整和金融资源支持,系统性风险将下降,该类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外延扩张可能性高,并且估值极低情况下,未来房地产市场至平稳后,仍有较好的回报潜力。
二是能源、资源类公司。
行业中长期需求仍是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同时受国内外多方因素影响,这类公司视为周期类资产,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
三是中小盘价值股和成长股。
主要是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既包括看似传统的制造业,更包括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具有技术工艺壁垒的制造业。疫情以来中国制造业优质产能的优势进一步拉大,竞争优势的确立和深化仍在进行,而这有望使得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质量都将提升。因此,广义制造业中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
公募基金,重仓股,一季度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