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大佬年收入高达9000万?我们计算了一下董承非和林森的隐秘收入
摘要: 这两天,基金业两个新闻刷屏。一个是5月6日,前兴证全球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副总经理、后离职投奔私募的董承非宣布,将拿出4000万元认购其新发的私募产品;另一个是5月7日,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林森宣布离职。
这两天,基金业两个新闻刷屏。一个是5月6日,前兴证全球基金顶流基金经理、副总经理、后离职投奔私募的董承非宣布,将拿出4000万元认购其新发的私募产品;另一个是5月7日,易方达明星基金经理林森宣布离职。据业内人士称,林森与其他公募大佬一样,也会选择加入私募发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董承非还是林森,都曾是公募圈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
公开资料显示,董承非自2003年起就加入兴全基金,2007年2月开始管理兴全全球基金。在其担任基金经理后共管理过7只基金,管理规模最高时超过700亿,其代表作兴全趋势基金在7年内实现了321%的回报。
林森2015年4月加入易方达基金,曾任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年限6.44年,历任管理基金17只。林森的代表作是易方达瑞程灵活基金、易方达安心回馈基金,前者在林森管理的五年时间内获得接近2倍的投资回报,后者在林森管理的六年时间内获得1.3倍的回报。林森管理基金规模最高时超过1000亿,今年初仍然有700亿。
公募千亿顶流基金经理纷纷奔私,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呢?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刺激。公募基金明星经理们收入不菲,但和私募相比,还是差距较大。公募基金经理收入构成只有基础薪水和管理费分红,但私募是根据业绩提成,通常可以拿到超额收益的10%-20%。按照管理规模50亿,5年回报100%计算,在公募基金年收入可能千万左右;但如果在私募,仅业绩提成部分5年就可以拿到4-10亿元,平均年收入1-2亿元。对于那些业绩更好、规模更大的顶流基金经理来说,私募给出的业绩激励更是夸张。
当然,和私募相比,公募提供的则是旱涝保收的安稳环境。像董承非和林森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其所在的公募基金提供的薪水并不低。虽然公募基金从不披露基金经理的年收入,但我们根据公开信息也大致可以了解这个行业的收入水平。
以董承非为例,此次他一次拿出4000万购买自己的私募产品,足以说明他此前在公募基金收入爆棚。按照一般高净资产人士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不会超过净资产20%的说法,董承非的身家至少在2亿元。
那么,董承非在兴证全球基金的收入情况如何呢?
我们以董承非管理规模最大的兴全趋势(LOF)为例,截至2021年末,该基金全年平均规模约350亿,全年按1.5%的比例收取管理费,2020年和2021年管理费分别为3.64亿元和5.51亿元,支付给销售机构的费用分别为0.77亿元和1.41亿元,占管理费比例分别为21%和26%。再扣除交易佣金等费用,剩余大约70%管理费中,按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董承非的团队至少可拿到10%-15%,也就是说,仅在兴全趋势投资混合这个产品上,2020年和2021年,董承非带领的基金团队管理费分红可能高达4000万和6000万。这部分分红中,董承非作为带头人,是可以拿大头的。
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2018年-2021年,董承非管理的5只基金管理费净收入(扣除销售费用)合计约40亿,如果管理团队按10%提取激励,则董承非团队过去4年至少拿到了4亿元;如果按15%提取激励,则董承非团队至少获得6亿元。如果董承非跟团队按6:4分配的话,那么董承非2018年迄今获得的管理费收入大约为2.4亿元—3.6亿元,计算下来,董承非年均收入6000万-9000万元。
这个计算数据大概也符合媒体之前报道出的头部基金经理的年终奖数字。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董承非投身私募之后,能毫不费力地拿出4000万元购买自己的产品。
再来看看林森的收入。林森管理的主要是债券型基金,相比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管理费偏低,因此也导致基金经理薪水比股票型基金经理低。我们统计了一下,2018年-2021年,林森管理的几只主要产品(未全部统计)为易方达贡献了至少5.4亿元管理费净收入(扣除销售费),林森为首的管理团队按10%提取激励的话,则可以分到5000万元;按15%提取激励,则可以分到大约7000万元。平均下来,林森的年收入也可以达到千万年薪,但跟董承非平均超过5000万的年收入相比,就有点偏低了。
这也说明,林森比董承非有更强烈的动力要离开公募基金转投私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探长读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承非,基金经理,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