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派”基金经理是怎样炼成的?专访财通资管陈李:是从实业到专户,再到公募的不断进阶
摘要: 11月4日(记者闫军)实业与投资之间“有壁”吗?有基金经理看到“产业资本将颠覆基金的话语权”,转身投向产业,掌舵近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也有基金经理顺应时代趋势,投身“实业报国”,与之反向流动,
11月4日 (记者 闫军)实业与投资之间“有壁”吗?
有基金经理看到“产业资本将颠覆基金的话语权”,转身投向产业,掌舵近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也有基金经理顺应时代趋势,投身“实业报国”,与之反向流动,财通资管权益私募投资部总经理陈李便是其中之一。
在一家头部车企市场部门工作三年后,陈李发现了自己对投研的热爱,基于“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心情,他果断选择去券商做汽车行业研究员。
秉承着这份热爱,一路成长,从研究员到管理专户,再从专户到公募,成熟的投研理念、产业与投资双向验证的视角,让陈李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实业派”基金经理。
或许以后回首这个时代,经济转型升级与大资管行业新纪元的重叠碰撞出来的火花,是朝气,是蓬勃,也是群星闪耀。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因热爱而转型
问:公募基金经理一般来源是卖方研究员或自己培养,从实业转身到基金经理的并不多,可否介绍下,从汽车企业到行业研究员再到基金经理的转型之路?
陈李:我是工科的学历背景,毕业后选择了当时比较热门、个人也很喜欢的汽车行业。我在汽车行业的市场部工作了三年,随着对行业和自我认知的增加,发现自己更喜欢做研究,因此决定转型进入券商做汽车行业的研究。
实业和二级市场研究在视角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关注点是不大一样的。因此我也提前为转型做了准备,做汽车行业分析师的三年中,我将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从原本的汽车行业慢慢地把能力圈扩大到了整个中游制造行业,包括电力设备、新能源等。本质上看,不管是财务、还是经营模式,这些行业的属性相对来说是比较趋同的。
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之后,我开始转型做投资,从2015年到2019年管理多只定向产品。2018年“资管新规”之后,私募投资经理可以同时管理定向(单一)产品和集合产品,于是从2019年开始,我又接手了集合产品投资,至今一直在做权益私募类的投资,到现在也开始管理公募产品。
从实业选择转型做投资,主要在于我个人的喜好。我认为一个工作如果自己不喜欢,不管结果怎么样,过程可能都不快乐。就像巴菲特说的,“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所以当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做研究,并且有了一个很清晰的道路规划以后,转型的决心就坚定了。
问:在转型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持续了多久?怎么克服的?
陈李:在刚刚转型做研究的时候,我带着较强的产业视角去看这个市场,对于市场上的一些“热点”,从产业角度看可能还不够成熟,或者说把握可能性不大,这就导致当时的我在投资建议上总是滞后一些,因为我需要看到产业非常清晰才会做投资推荐。
但其实二级市场相对来说更看重产业趋势的形成,或者说更在意未来市场空间能带来的股价变化弹性,而在这一点上我的敏感度相对低一些,所以当时的压力也是挺大的。
这样的阶段持续了将近一年,在这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和业内优秀的前辈进行交流学习,尽量找出市场变化的“敏感点”,在这些领域做更深入的研究,从而能更清晰地感受市场的脉络和节奏,让自己和市场保持同频。这就像掌握一门语言一样,找到了和市场共通的语言,那么工作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强调绝对收益,以仓位和组合构建弥补波动率
问:如何评价自己的投研框架?
陈李:投资之前,我认为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圈边界、长处和短板在哪里,避免用短板去竞争。
每年年末,我都会对当年的投资进行一个复盘,或者可以说是反思。当然,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的整个框架还是比较零散的,理念也不够成熟。慢慢地,我意识到,市场上的投资方法百花齐放,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佳的,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提升自我认知,并且逐步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和理念:一方面,做一些减法,把自己不擅长的剔除出去,尽量在自己能力边界内、或者说胜率高的领域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能力圈,在擅长的领域内做更深度的赋能。
同时,在过往专户产品管理经验中,更强调的是绝对收益的理念,组合构建、组合管理,以及风控法则的设定都是围绕着这一理念展开的,这对我的投资框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我的理念和框架也还是会延续,我在产品管理上主要关注这两点,一是更高的复合收益率,二是更小的回撤。拉长来看,这是为了能给持有人较好的持有体验,我希望能和投资者建立一个长期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问:近年来,我们看到市场上更多是赚贝塔的钱,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与你侧重在个股投资上是否冲突?
陈李:在我看来这并不冲突。
首先,市场很关注贝塔很正常,但是追求高收益率就必须面临高风险暴露,这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在我的投资框架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也是相互结合的,归因我的个人能力圈,投资组合更多的投资收益是源自于阿尔法,那么阿尔法是从哪里来的?这其中包含了自上而下的中观层面的研究,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塔。
在选股的方向上,我会尽量选择一个景气度高,或者能持续往上的贝塔,在这样的贝塔下去做阿尔法的投资。概括来说,阿尔法的投资逻辑链条离不开贝塔,所以这两者并不矛盾。
每个人短期的目标值不一样,有些人选择去赚贝塔的钱,根据我的个人投资纪律,我不会把整体仓位压在单一贝塔上。因此,基于我的目标是更高的复合收益率和更小的回撤,因此组合管理会尽量做相对均衡的配置。
问:从今年来看,表现较好的产品换手率较高,你在投资中弱化择时,是如何做到匹配市场风格轮动的?
陈李:弱化择时同样是基于我的能力圈,因为我并不擅长做总量判断及风格轮动。我每年会为自己的产品做归因分析,看看我赚的钱是哪里来的。如果可以做到每年赚的钱都不一样,要么说明你是一个完全多边形的基金经理,要么就是运气好到都“踏准”了主题。
而从我的实际投资结果来看,并没有这方面的因素,我的换手率每年都在下降,这说明我没有频繁地交易,不在做风格轮动这样择时的、高仓位的换手。
问:那如何应对单边下行的行情?
陈李:首先,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当我抓住一些内部经济或整个市场的外围下行因素时,比如有流动性问题、出现较大风险,首先要控制仓位。
第二,对于我管理的专户类产品,通常每年年初都会净值归一,年初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通常来说,在年初都是低仓位去做,在有安全垫以后才上仓位,像今年这种市场单边下行的情况,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安全垫,我就不会加大仓位。
对我来说,投资中控制回撤是第一位的,我首先要保护好整个产品,在有限的仓位里面,我会尽可能分散组合分布度,从而降低组合的整体波动。所以在市场偏弱的情况下,我持仓的品种会相对分散,避免特别集中。
问:从你研究行业来看,偏向成长股,这类投资相较于有价值投资的波动更大一些,您如何控制回撤?
陈李:其实我不会特别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在我的投资理念中,哪怕是周期性行业,只要它成长性的可持续时间足够长,比如其高速成长的周期能维持1-3年,或者只要它的行业天花板够高,那么我就会把它界定为成长类的股票。
对于这类“成长类”股票,不论是它的成长是来自于技术更迭,还是产品创新,亦或是新的营销模式等,波动都相对会大一些。那么,为了避免整个组合出现大波动,一定要做相对均衡的配置,回撤上需要考虑整个组合个股的属性,用仓位和组合构建来弥补波动率。
从管理专户到公募的再次进阶
问:你正在发行首只公募产品财通资管均衡臻选基金,从管理专户到公募,心态上做了哪些调整?投资方式上又有哪些调整?
陈李:其实心态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不管公募产品还是专户产品,我都会用这样的理念去管理。我的出发点都是为持有人的资产保值增值。所以我会相对忽略一些排名,主要目的是客户能够获得更高的复合收益率,让持有人能感觉到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有更好的持有体验。
当然,每个管理人的短期目标不一样,如果更激进,比如会单押一些赛道,提高个股集中度。不过,无论是财通资管的投研文化还是考核机制上,都是弱化短期相对排名、更看重中长期回报,我也一样更关注1-3年这样的时间维度,我追求的是能否带给客户一个较高的复合收益率、更低的回撤。
问:新产品的建仓节奏怎么计划的?
陈李:新产品建仓就是严守生命线。在6个月的建仓期内,尽量先用较低仓位获得安全垫,综合市场因素和产品净值表现才会逐步加大仓位,尽量控制好波动。
明年关注高景气度、估值修复等领域,新能源或走向分化
问:如何看待四季度以及明年的市场?哪些领域更有机会?
陈李:对于明年的市场,我也不擅长做总量判断,比如现在对于整个市场来讲算是否低点?上证指数3000点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我个人觉得参考意义不大。因为指数,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当前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我更擅长的,还是从中观的视角切入,如果发现一些低估的行业,且它未来成长的确定性很强,我就会相对弱化它当前的市场价格,做左侧布局需要一定的容忍度和等待时间,但不会输掉真正的价值,当有这种判断的时候,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建仓。
对于明年的市场,首先,从中观层面切入,会高度关注景气度指标好的行业,尽量在这些经济热度比较高的领域做投资,因为横向比较它的胜率会高一些。
其次,关注今年表现较差的一些行业,看明年能否有所恢复。重点看两个领域:一是产业政策相关的,比如医药、计算机、电子这些领域,考察和产业政策关联度的地方,例如订单的获取、整个行业盈利模式的改变等,投资经理的行业跟踪要保持一个高敏感度;二是行业景气度能否在实际的行业数据上看到“拐点”,例如最近医药的快速上涨,可能是一种被极度压制的预期下产业修复的表现,从投资的角度可能存在机会。
第三,关注大消费领域,现在有很多消费场景缺失,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下降,股价受到冲击,整体估值下跌。我会高度关注这一块未来能否朝好的方向改变,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很多子行业。
对此,我们要关注政策改变,去发掘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竞争力、行业集中度没有丧失,甚至持续地增强的一些企业,尽量在现阶段把这些行业具体优质标的挑出来,当出现乐观迹象时能及时在投资端做出响应。
最后,要关注整体风险。我认为,现阶段不管是外围或者内部风险都逐步释放出来,接下来是一个信心的恢复的过程,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都有可能出现。
问:今年以来整个新能源调整幅度较大,对此你如何看待?
陈李:新能源概念只是一个行业,不是因为带上了“新能源”这三个字,就成为一个超脱的行业,里面的细分领域也比较广,包括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储能,或者其他发电方式。
这些细分子行业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我会关注行业增速的二阶导的过程,是往上还是往下,这代表行业的景气度能否维持,或者说景气度的拐点是否已出现。
此外,新能源行业前两年的热度一直很高,资本进入的节奏很快,因此很多行业的某些环节,其产能的扩张都比较大,不能用一个赛道类的投资视角去看,而是要结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景气度,以及它短期所处的产业链地位。
例如,从总量上,新能源汽车明年的增速可能下降,光伏的增速可能跟今年持平,储能可能有一个较大的跳升,不同子行业股价的表现可能会分化,所以可以挖掘细分行业贝塔的投资机会,像储能在总量上过速扩展期的阶段,它的贝塔会比较明显,而新能源汽车在总量拐点往下的时候,贝塔的效应就不会特别强,但不排除新能源汽车里的一些环节上的紧缺,有新技术时候出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