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姜海涌:基金投资痛点、解决方案与挑战的年度思考
摘要: 随着经济实现飞速发展,国内居民财富加速积累,中高收入人群的增加,对资产配置需求井喷。在投资类型选择上,公募基金因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配置组合的选择之一。
随着经济实现飞速发展,国内居民财富加速积累,中高收入人群的增加,对资产配置需求井喷。在投资类型选择上,公募基金因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配置组合的选择之一。
与此同时,投资难度加大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普遍痛点。去年权益市场风格轮动加快,机会难捕捉,下半年债市调整,盈利回吐,基民持有体验越发不佳。
即便是2021年全市场公募基金(含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51%,基民中仍有53%的人是亏损的,盈利超过10%基民占比仅有11%。公募基金数量迅速攀升,个人挑选基金的难度明显提高,产品筛选能力和频繁申购赎回是亏损的主要因素。
日前,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姜海涌接受专访时表示,解决基民赚钱的难题,财富管理机构需要真正站在广大投资群体的客户立场,以“提高基民盈利概率”为首要目标,提供可个性化定制,持续投资者全生命周期,可动态调整的伴随式服务。
他还指出,让基民赚钱还需重视投顾能力,基金投顾的“投”和“顾”缺一不可。“投”解决的是资产收益问题,“顾”需要在服务过程中及时识别用户风险,通过识别用户的投资行为,及时对“投”进行个性化的动态调整,同时正确地对用户投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用户长期获得稳定收益。
基民投资的痛点
Q:去年全市场权益投资表现相对惨淡,基民感受到了“股债双杀”。不过即便是2021年全市场公募基金(含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51%,仍有超过半数的基民没有赚钱,为何基民赚钱难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姜海涌:目前的公募基金发行数量已过万只,投资者很难从中选出符合需求的基金,通常来讲,单只基金的投资风险更高一些;资产配置更易抵御风险,但投资者通常很难在众多单只基金中筛选、分配比例去构建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
此外,公募基金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在投资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投资者很难做投资决策,很容易追涨杀跌,影响盈利概率。
客观上,行业发展需要时间,这条路谁都无法迈过去;主观上,市场的波动会加速投资者成长。2022年很多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感受比较痛苦,这是市场本身特性如此。基金产品的波动是随着市场波动的,这就需要更多专业的理财服务机构在投资过程中提供服务陪伴,输出足够多的投资者教育知识,共同推动投顾业务成熟,帮助用户平稳度过周期,获取收益,提升基民的投资体验。
让基民赚钱需要解决匹配度、个性化和陪伴式服务
Q:提升基民持有体验的核心是什么?
姜海涌:现在对于公募基金这类净值化产品,有的基民体验感不好的原因,是盈利概率不高,这是整个行业要去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强调客户立场、定制化产品以及是有伴随式服务的,为什么很多用户还是亏钱的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在驱动机制,大多的传统基金销售机构的业务是以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良好的自助式基金购买体验提供服务的,其开展业务的出发点是以更大的基金交易规模为目标,盈利概率仅仅依赖于投资者本身的投资专业能力,投资者缺乏专业的投资指导和伴随式服务,最终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盈利概率较低。这里需要客户立场,即以提高用户最终盈利概率为目标而非基金交易规模。
固定的基金组合解决不了客户千变万化的需求,要根据不同家庭的投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在服务过程中也要及时识别用户风险承受能力,在客户的投资全生命周期提供具个性化、可动态调整的“伴随式服务”。
伴随式服务不是简单的心理按摩,还应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变化对方案进行个性化的动态调整,这里面就需要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更高地把握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比如借助“智能客户分析与管理系统”对用户画像不断修正,向不同用户精准化输出匹配其需求和认知水平的知识和工具,逐步帮助投资者在市场坚持到盈利的时候,提升投资体验。
在提升基民盈利概率上,理财魔方探索出一些经验,借助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提供可以提高用户盈利概率的服务,把这些解决方案总结为“3C投顾服务标准”,即客户立场(Customer Position)、个性化定制(Customization)和伴随式服务(Companionship)。
Q:如何将产品端与客户端匹配,基于用户需求做个性化定制?
姜海涌:首先,要解决用户个性化的风险识别,了解每个人不同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
第二,根据用户的资金量、投资目标和风险能力,为用户配置相应的产品,也就是常说的资产配置方案。
第三,做好长期的伴随式服务,跟随市场、产品和每个用户的资产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情况来做个性化的动态调整,争取用户所持的资产配置方案始终符合其实际需求,帮助用户实现长期投资的盈利概率的提高。
基金投顾仍面临两大挑战
Q:公募基金目前已突破26万亿,曾一度突破27万亿,在居民财富管理中占比增加,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现状与未来的发展?
姜海涌:很多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高端客户,比如私人银行客户,实际上大概率都是赚钱的。但私人银行的高门槛,使普通人很难获得同样的机会。
全面净值化时代后,基于投资者们固有的“刚兑”理念和当前对“破净”的担忧,目前国内财富管理服务面临客户亏钱后的信任持续难题。由单一“产品”向一揽子“服务”模式转型是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的欠缺问题,是维护客户信任的关键。
首先,财富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但目前国内的财富管理机构普遍仍停留在资产管理阶段,用户服务和研究方面存在较大欠缺。财富管理应坚持“客户立场”,立足客户需求,帮助做好家庭资产的配置,提供千人千面的财富管理服务。
其次,资产管理行业很多人都在追求超额收益,中国普通家庭的积蓄都是非常辛苦积攒起来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需要有所保障,而标准化资产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交付,专业投资者有投资素养和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去赌,但是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不能接受赌的,必须是风险控制优先。
Q:基金投资还有哪些挑战?如何提升?
姜海涌:经过2022年市场持续波动的洗礼,会有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买基金确实赚钱难度很大、盈利概率很低,继而转向信赖投资专业度较高的机构,比如家庭资产配置、基金投顾。
但基金投顾业务仍处于早期阶段,面临很大的挑战:
第一个难点是认知门槛确实比较高,让用户接受投顾理念仍需时间。
第二个难点是投资者对浮动收益类理财,尤其是标准化资产的认识和接受度还不够。我国公募基金发展的时间不长,居民理财观念的发展周期也不长,投资者教育的成熟还需要经过一定周期。
只有解决这些挑战才能实现基金投资的意义,一是让投资者享受到国家行业、企业发展的红利;其次,当基民能赚到钱了,就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公募基金行业。最终进入二级市场,促进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直接融资的提升,带来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高,长线资金流入,整个市场有效性会变得更好,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基民,公募基金,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