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波动点评

    来源: 电鳗快报 作者:佚名

    摘要: (原标题:债市波动点评)1.近日债市调整的原因近期债市波动是均值回归的过程,现在的调整主要原因在于去年12月以来市场过于一致的操作策略出现分歧。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收益率快速下行,

      (原标题:债市波动点评)

      1.近日债市调整的原因

      近期债市波动是均值回归的过程,现在的调整主要原因在于去年12月以来市场过于一致的操作策略出现分歧。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收益率快速下行,债券资产出现明显成本倒挂,主要在于市场过度透支了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理解存在偏差,适度宽松和降准降息之间可能有时间差;1月以来资金面整体偏紧,市场降准降息预期落空,导致中短端债券在1-2月下跌较多,曲线熊平;进入3月,利率债长端开始补跌,由于资金面持续维持紧平衡的状态,随着时间拉长影响投资者持有收益,最终导致操作分歧。

    货币,美元,欧元

      2. 当前债市调整处于什么阶段

      从历史调整幅度来看,当前债市调整已构成正常调整幅度,整体赔率和负Carry的情况均有所改善。今年以来一年以内的短端和信用债收益率大概上行了40-60BP,长端利率债收益率上行了20-25BP,与往年正常调整幅度相近。目前中短端信用已回到2024年9-10月份的水平,银行资本债基本接近10月初高点,但5年以上的长端利率债可能还略有调整空间,整体或处于调整中后期。

      3. 资金压力何时能缓解

      资金压力缓解取决于资金面和市场预期修正。如果央行开展买断式回购或在市场启动买债,稳定市场情绪,资金压力可能得到缓解;反之,临近季末月份市场资金面将继续承压,债券持续继续震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目前来看,临近季末资金压力缓解时间仍存不确定性。

      4、债市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点?

      今年债市可能的风险点:一是市场资金存在扩散效应,可能不会一直留在债券市场,影响债市资金量;二是银行资产负债压力大,负债紧缺,配置资金和融出资金减少,导致债券市场配置力量下降;三是今年市场参与者的阶段性行为的变化也可能带来市场波动;四是央行货币政策影响。

      5、债市展望

      短期债市大概率维持震荡:①机构行为仍有不确定性;②市场对于宽货币预期边际收敛;③3月中下旬季节性资金面波动风险升温;④经济基本面或存在反复。

      市场未来走势关键取决于基本面和市场资金面的摆动。若央行开展买断式回购或买债稳定情绪,市场可能企稳,否则可能震荡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投资策略建议:今年债市波动的风险较大,在震荡中逆向投资可能是值得考虑的策略。二季度关注市场调整后的配置和交易机会。整体投资策略须跟随市场变化,做好回撤控制,关注央行政策变化,若风险偏好下降或基本面阶段性走弱,降息降准政策可能出台,届时中长债机会将增多。在当前环境下,按投资性价比排序,货币和短债稳健性相对优于中长债,抗波动能力相对较强的投资者可逐步、适度布局中长债。

      风险提示: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基金产品由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产品的特定风险详见公司官网http://www。cmfchina.com公告栏基金《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部分。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代销机构提供的移动客户端、官网等渠道查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况和持仓收益等信息。

      《电鳗快报》

    关键词:

    资金面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