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基金扎堆发行有隐忧 普通投资者择基需三思
摘要: 今年以来,尤其是“全国两会”期间,主题投资风生水起,“一带一路”、环保、TMT、国企改革等概念成为资本市场讨论最多的热词,嗅觉敏感的基金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追逐热点的好机会,相关主题基金接踵上架销售,诸如
今年以来,尤其是“全国两会”期间,主题投资风生水起,“一带一路”、环保、TMT、国企改革等概念成为资本市场讨论最多的热词,嗅觉敏感的基金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追逐热点的好机会,相关主题基金接踵上架销售,诸如“物联网”、“新丝路”等细分领域的主题基金也相继登场。
有这样一组数据:正在发行的以及向证监会申报的主题基金产品,涉及“一带一路”和TMT的均有5只,而涉及工业4.0的则有4只,涉及国企改革的则有3只;今年“两会”前后,华安、长信、长盛和安信等基金公司均申报了“一带一路”主题基金。
主题投资兴起,主题基金跟进本无可厚非,一方面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还为资本市场提供进场资金。不过,某些细分领域尤其是投资前景尚不明朗的领域,仍有基金公司盲目跟风,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笔者注意到,去年四季度以来,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板块明显涨超环保概念,与此同时,却有某公司旗下的低碳环保基金不顾契约约束,前十大重仓股无一是环保概念股,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概念股。当然,不排除其他主题基金也在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营生。
在板块轮动较快的A股市场,有谁能保证某个主题“长升”不老呢?又有谁能保证主题基金忠守契约呢?另外,细分领域的主题投资是否有足够的样本股可选?在不少概念股的市盈率已达百倍的背景下,重点投资这类股票的基金还能走多远?
对于笔者的种种担心,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薛小波坦诚表示,基金公司在设计主题基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独特的投资价值、足够的投资标的以及严格的风险评估,当然,遵守对投资者的承诺,坚守契约是基金经理最基本的职业底线。
显然,新产品设计可能是万善之本也可能是万恶之源,在基金公司层面,严把主题基金设计关尤为关键。譬如2009年密集发行的大盘ETF,以及黄金、原油类QDII,还有投资海外的房地产基金,均曾以热点之名“套牢”数十亿份乃至上百亿份的基金份额。
笔者认为,主题基金虽说深受市场追捧,但普通投资者投资此类基金仍要三思而后行,原因有三:其一,主题基金产品定位差异较大,主题定位和投资业绩的相关性极高,如果产品主题定位与市场结构相违背,业绩很难有所表现;其二,主题基金的业绩不仅依赖于主题定位要契合市场结构性行情,还依赖于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产品规模等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也要考虑;其三,主题基金因为政策影响或行业属性单一,风险更加集中,净值波动较大,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量风险而参与。
其实,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或许并未清晰地意识到主题基金的独特配置价值,通常做出的投资决策多是“看好某些概念主题的发展而择时买入”。主题基金专注于挖掘某领域投资价值,就相当于交给了投资者一把“择时”的双刃剑: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主动进行行业择时的工具,另一方面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增大了。上海证券的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投资者(包括基金等专业投资者在内)并不具备择时能力,积极的择时行为往往带来的是负面影响,这一点与国外的长期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基金,主题,投资,投资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