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持续降温 机构大举接盘传媒股
摘要: 2月份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扬,月内上证指数实现了2.61%的涨幅,优于1月份。不过大宗交易市场在1月份成交热情回落后,2月份依然没有升温,月成交金额再度环比呈现回落趋势。成交热情继续回落1月份受元旦和春
2月份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扬,月内上证指数实现了2.61%的涨幅,优于1月份。不过大宗交易市场在1月份成交热情回落后,2月份依然没有升温,月成交金额再度环比呈现回落趋势。
成交热情继续回落
1月份受元旦和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月内18个交易日相比2016年12月少了4天,由此成交总金额相比12月出现了40.26%的缩水。2月份月内交易日仍然偏少,为18个交易日,统计数据显示,期间大宗交易市场共有480家A股公司发生交易1255次,累计成交40.04亿股,成交总金额520.14亿元,无论公司数量还是成交规模均较1月份再度缩水(1月份共有526家A股公司发生交易1439次,累计成交62.73亿股,成交总金额582.27亿元).
从月内大宗交易的整体平均折价情况看,1255次交易平均折价4.12%,相比1月份3.99%的平均折价率有所提升,尽管市场整体氛围良好,但大宗交易卖方的议价能力显然并不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发生的1255次大宗交易中,溢价成交共计实现179次,占月内交易比重的14.26%。而1月份溢价成交占比15.57%,期间,成都路桥1月20日发生的2次交易溢价幅度最高,9.19元的成交价相比前一日8.46元的收盘价溢价10.06%。此外,赛为智能和深圳惠程也实现了10.03%和10.01%的溢价。而观察2月份大宗交易平台溢价最高的交易,2月17日上海临港成交的73万股议价能力相对最强,24.58元的成交价相比前一日收盘价21.59元溢价9.98%。月内仅有巨龙管业、洛阳钼业、海虹控股、永辉超市、皇氏集团、浙大网新等7家公司发生的8次交易实现了以涨停的价格溢价成交。
机构偏爱传媒股
从行业成交规模看,2月份,传媒板块以64.81亿元成为月内大宗交易金额最高的行业。其中,分众传媒最为值得一提,月内即发生了32次交易,累计成交3.54亿股,成交总金额44.1亿元。观察显示,分众传媒月内的买入席位全部来自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席位中,作为传统QFII席位,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出现了7次,并集中在了成交量最大的2月14日。另外,中金公司深圳福华一路也在2月14日的交易中“露脸”,并包揽了2月15日分众传媒所有大宗交易的卖方席位。分众传媒2015年借壳上市时,向7家境外投资者在内定增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自2016年12月29日上述股份开始解禁,共计30.3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34.75%,成为上市以来最大一波限售股解禁潮。其中,第2大股东Glossy City(HK)Limited将3亿股质押于恒丰银行上海分行,这意味着其余27.36亿股为无限制条件自由流通股。如果本轮大宗交易均是QFII所为,则成交量占比不到20%,后续可能面临更大力度的成交出货。另外,从解禁时间表看,分众传媒4月17日将会再度迎来一波5.05亿股的解禁,不过占总股本比例降至5.78%,影响力也相对较小。
此外,除了传媒股,月内计算机、医药生物、休闲服务、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大宗交易成交规模也相对较高,行业成交金额均超过了30亿元。其中,休闲服务股世纪游轮月内发生了16笔大宗交易,累计成交20.28亿元,成交规模仅次于分众传媒。同时,月内共有117家公司大宗交易成交金额超过亿元,山东钢铁、中国国旅、光大证券、信维通信、同力水泥等公司更是交易金额均超过了10亿元。
再融资新规或缓解大宗交易抛压
大宗交易往往是大股东或者解禁到期机构投资者减持的通道,一些机构通过定增的方式,折价认购上市公司增发的股份,在解禁期获利兑现的预期强烈。因此,这些机构可以通过折价的方式,将解禁的股份转让给短线交易者。
近期监管层发布的再融资新规中强调,并购重组仅配套融资需按照20%融资规模和发行期首日定价的规定执行,并购重组资产部分不适用本次调整;配套融资也不受18个月融资间隔的限制。该项举措有助于缓解再融资解禁给市场带来的抛售压力。发行期首日定价机制下,底价相较于现价的折价空间压缩,定增市场整体的折价率将明显下行,高折价率的定增套利机会将减少,而对应的折价大宗交易对个股造成的抛压也将逐渐减弱。相应的定增市场投资将更加注重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原标题:大宗交易持续降温机构大举接盘传媒)
交易,成交,大宗,月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