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遇冷专户吃香 不少基金公司业务重心由公转私
摘要: 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兴起,也是由于不少基金子公司业务回笼所致,这一点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说更为普遍。“目前我们公司公募业务陷入滞涨的局面,专户业务反倒有条不紊。”沪上一家基金公司高管日前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
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兴起,也是由于不少基金子公司业务回笼所致,这一点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说更为普遍。“目前我们公司公募业务陷入滞涨的局面,专户业务反倒有条不紊。”沪上一家基金公司高管日前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据其透露,不少基金公司都陷入这样的局面,受累发行遇冷、定制无门,不少基金公司再次提出公募行业“入冬”论。尤是是一些好不容易将业务重心从专户向公募业务倾斜的新基金公司,似乎又回到成立初的局面。
公募发行遇冷
专户业务吃香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首发规模超过10亿份的新基金不足20只,相比整个发行市场占比不足10%,首募规模前十的基金大多是以银行系为主的纯债产品,动辄数十亿的首募规模和仅仅数日的募集时间让不少基金公司望洋兴叹。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记者吐槽称,公司正在发行的一只纯债基金募集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都没能成立,无奈只能将募集时间继续延长,“相比那些募集时间超短的基金,我们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要多得多。”在该人士看来,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较为低迷,缺乏趋势性行情,再加上监管趋严,整个公募业务受到诸多限制,诸如保本、货币等低风险产品都不再火热,甚至可以说当前任何类型产品都难以得到投资者认同,“新基金越来越难卖,每天只有几百万的销售量,就连以往关系好的机构客户都不再定制产品。”
从目前正在发行的基金类型看,债券型基金依然还是占据多数,不过从发行期限来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除了不少定制型基金短短数日便募集完成,目前剩下的仍在募集中的基金大多募集时间在30天以上,还有超过50只基金募集天数在60天以上。
上述沪上基金公司高管坦言,虽然市场已经多次提及发行遇冷,但相比以往每次都有一款能够快速火热的爆款产品,近期这种情况却没出现,“相比我们公募销售团队每日通宵达旦地卖力营销,专户方面却显得游刃有余。”据其透露,公司专户产品目前以每周一只的速度发行,并且数日内就可募集完毕,“上周发了一只3年期的产品,2天就募集了3个亿。”
此外,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原本委外选择公募最大的原因在于合理地避税,但经过去年一役,有不少机构发现不仅没有通过避税增厚收益,反而出现了一定亏损。“相比之下,专户的定制产品可以更为稳定地配置一定比例的劣后端,机构在收益率优先的情况下当然会弃公转私。”
子公司业务
向母公司专户回笼
同时,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兴起,也是由于不少基金子公司业务回笼所致,这一点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说更为普遍。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中层业务部人士透露,公司已将大部分业务调整至母公司专户部门,子公司只剩下个别人士维系日常业务。“对于不愿意注资的基金公司而言,业务回笼至专户是一种最简单的应对办法。”
不过正因如此,让不少小型基金公司一下子回到了成立初的模样。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专户部总监表示,原本公司成立之初便是依托专户部门尽快打下基础,才得以实现快速发展,“其实专户产品本身做绝对收益就比公募来得更容易,兜兜转转之后现在资金依然还是回到专户上。”
据其透露,目前银行对于专户系列产品的定制意愿较强,经常一下子定制数只同类型产品,公司销售重心大多放在专户上。“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基金,公司,专户,业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