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的供给侧改革
摘要: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成立200多只新基金,基金数量已达约4100只,正在发行的还有约百只,而后续还有几百只基金正在申报中。由此可见,基金业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已经出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成立200多只新基金,基金数量已达约4100只,正在发行的还有约百只,而后续还有几百只基金正在申报中。由此可见,基金业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已经出手,从规范基金子公司的野蛮生长,到调整保本基金运作,到约束基金公司滥报新产品的发行冲动,再到日前刚刚发布的严禁公募基金通道化,每一步都是在化解风险,防范风险。这些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基金业的供给侧改革,在供给端要求和约束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收益实现可持续化。
应该说,基金公司的发行冲动,一直是中国基金市场的痼疾,大部分基金公司是被裹挟着往前冲,因为不发新产品就意味着“敌进我退”,所以只能一起参与这个游戏。
根据新规,对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总数60%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的,监管部门将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有关情况进行现场核查。这是切中肯綮的一招,但在实践中,会出现一些意料外的情况。
比如有的公司,一向不参与盲目发行,多年来上报和发行的基金数量远低于行业平均,但有一只逾期未发,已批复的也仅有一只,这样其超过比例立马就变成了100%。虽然后期有现场核查可以解决,但相对耗能低效。所以,相关监管规定也有再细化的空间。
其实,基金公司更应关注的是这些监管政策背后的指引意图,不必再局限于国内“一亩三分地”里传统产品上的白刃战,可以把资源往FOF、往养老金投资,包括以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向海外投资倾斜,争取资金的长期化,这不仅为管理层所提倡,也确是资管业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大资管的背景之下,基金公司开始站在更大的擂台上比拼,不少公司也提早布局,着力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华宝兴业基金搭建的国际业务平台,引入了国际上的知名机构,如元盛、橡树资本等,让投资者可以享受到国际一流的投资服务,这个品牌也开始慢慢做出口碑。还有的公司准备利用外方股东的优势,向国内推荐海外产品组合,自身则酝酿立足于目前海外投资中所欠缺的客户服务这一空白点。未来如能以此为突破口,一样能做出自己的品牌。我认为,这才是基金公司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良方。
基金,公司,发行,供给,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