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打破刚兑在即

    来源: 基金周刊 作者:王晗

    摘要: 继保本基金后,基金业破刚兑的矛头又指向了货币基金,应流动性管理新规要求,已有部分基金公司开始上报市值型货币基金,打破了以往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给人看似“保本”的误导。截至目前,易方达、富

      继保本基金后,基金业破刚兑的矛头又指向了货币基金,应流动性管理新规要求,已有部分基金公司开始上报市值型货币基金,打破了以往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给人看似“保本”的误导。截至目前,易方达、富国基金率先上报该类产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筹备发行市值型货币基金,可见投资者也将与“买货基只赚不赔”的理念告别了。对基金公司而言,靠货币基金冲规模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回归主动管理提升投研能力才是正途。争报市值型货基

      在监管打破刚兑政策引导下,公募基金公司积极试水市值型货币基金,争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继易方达上报首只市值型货币基金后,富国基金也出手了。

      证监会网站显示,富国基金于3月14日上报了富国安惠市值法货币基金,目前审批流程处于接收材料这一阶段。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易方达1月下旬上报的易方达市值型货币基金则在2月13日进入“第一次反馈意见”。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还有多家基金公司也准备发行市值型货币基金,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公司也在准备市值型货币基金,产品数量预计在1-2只,目前此类货币基金是行业发展大趋势。此外,一家大型第三方机构平台也向记者透露听说业内部分基金公司有上报该类产品的意愿,目前已经在准备阶段。

      对于近期市场吹起的市值型货币基金上报旋风的原因,还要追溯到201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流动性管理新规中首次提到货币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超过基金总份额50%时,基金管理人不得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基金持有的组合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或者80%以上的基金资产需投资于现金、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5个交易日内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

      为此,今年基金公司开始试图尝试发行市值型货币基金寻求突围,未来货币基金将以市值化的方式披露,允许净值浮动。而不是摊余成本法中,基金面值长期维持在一元,增加的收益以基金份额体现,摊余成本法与市值法之间的偏离以影子定价方式体现。

      分析人士指出,摊余成本法是将货基存续期内的所有收益平均分摊到每一天。即使资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基金净值的变化也会被“减弱”。看看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或万份收益曲线就会发现,其波动幅度一般都比较平缓,这样容易给投资者一种买货币基金稳赚不赔的误会,尽管史上尚未有货币基金亏损的案例出现,但事实上,货币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也是存在相应风险的。

      基民接受度待考

      值得一提的是,流动性新规要求,货币基金产品发行规模需挂钩风险准备金,同时对货币基金持有人集中度指标、可投资标的的范围进一步约束。根据监管要求,采用摊余成本法的货币基金资产净值不得超过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否则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将提高至20%以上。

      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认为,一方面,市值型货基可以降低基金管理人所受风险准备金的约束,便于其继续扩大货基规模;同时,摊余成本法是建立在基金公司兜底的基础之上,采用市值法可以减轻基金公司的压力;此外,市值型货币基金没有偏离度问题,也就不用过度担心投资比例、剩余期限、持有人集中度不合规等问题,所以基金公司面临的监管风险也在降低。

      对于管理大规模货基和风险准备金不足的基金公司而言,市值型货基是一个转型的方式,但市场偏爱货基之处在于其安全性与流动性,采用市值法计算后货基这一优势会受到影响,极端情况下还有亏损的可能,所以未来的发展还须看投资者对它的接受程度,杨晓晴补充道。

      大泰金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骅则对该类产品的销售前景更为悲观,他坦言,未来摊余成本法的货基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个人投资者已经熟悉了常规货基每天结算收益的形式,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利用货基作为支付媒介,而市值型货基的波动性增加和不保本的特性降低了其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其增量需求是有定制需求的机构投资者,而目前来看机构的参与意愿也并不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市值型货币基金积极上报的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监管对于传统成本摊余法估值的货币基金审批节奏在放缓,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目前仍处于审批阶段的货币基金共有69只,其中绝大多数是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该类基金最近一次获批的是去年8月25日。

      “虽然市值法货币基金能否被大众接受尚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成本摊余法货币基金获批将会很难,大多数基金公司都不会错过这次布局机会”,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坦言。

      货基冲规模告终

      在货币基金监管方面,除了引导行业打破保本的刚兑意识外,监管也在有意引导基金公司脱离传统的靠货币基金冲规模的路径,回归主动管理。

      以往,货币基金利用“过桥资金”冲刺年终规模现象屡见不鲜,每逢岁末年初,通过体量大、收益稳健的货币基金粉饰年终规模俨然成为公募行业内的“潜规则”,然而这种快进快出的“帮忙资金”存在大幅回撤造成基金净值虚高、公司规模虚假排名等问题,也使得监管将严打货币基金冲规模这一议题提上日程。

      去年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对多家第三方评级机构提出取消货币基金规模披露的相关要求,弱化货币基金在基金规模排名中的作用,不再公布包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转而建立更为科学、全面、合理的基金管理公司评价指标体系。

      “‘帮忙资金’需要成本或者让利,这样其实也很难给公司带来真正的利润,劳民伤财并没有太大意义,监管淡化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后,季末冲规模的现象确实有一定缓解。”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坦言。

      数据显示,自2013年开始,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资产总额不断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12月末,货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达6.74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体规模比例近六成,货币基金规模疯狂扩张背后,风险管理水平与防御能力之间的矛盾性愈发不可调和,风险隐患不断聚集。

      对于货币基金可能存在的隐性风险,杨晓晴认为,巨额赎回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可能进一步引发系统性风险:货基的流动性管理未能跟上其规模扩张的速度,机构的集中赎回可能会超越公募自身流动性管理能力,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货基的当前体量对债市及货币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控制好货基的发展十分重要。

      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爆发早有先例,早在2016年底在债券下跌和资金面紧张的双重压力下,货基成为机构兑现流动性的首选工具,同业存单利率高企时机构投资者大额赎回货基,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货币基金因为机构集中巨额赎回惨遭爆仓,尽管后期平稳过渡,但对该公司货币基金投资的声誉来说也大为受损,次季度货币基金规模明显大幅缩水。

      倒逼回归主动管理

      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对于公募基金发展更多的是推动主动管理型产品投研能力的深耕,从保本基金、分级基金、定增基金再到去年在公募市场大行其道的委外业务接连受到整改,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弱化、流动性风险管控以及市值化转型,监管意图引导公募基金向加强主动投研实力方向转变,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更考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监管旨在倒逼公募基金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依靠公司自身主动管理能力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而非所谓的“捷径”提升自身管理规模。总体来说,是出于维护市场长期稳定稳健发展、提前规避潜在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王骅介绍道,市值法指对上市实行净价交易的债券按照估值日收盘价估值,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品种,按照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每个估值日,从市场或者第三方获得债券的估值价格,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日损益。市值法能够及时反映市场波动对产品净值的影响,但是容易降低产品净值的稳定性,当市场下行时,产品收益率可能为负。而这也对货币基金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更为严苛的考验。不过,现在的监管规定对摊余成本法的投向严格控制,但是市值法就相对宽松,对做高收益是有利的。亏损一般表现在债券价格下跌,只要债券配置的比例小一些、风控做得好一些,其实跟摊余成本法区别并不大,王骅补充道。

    关键词:

    货币基金,基金公司,风险,流动性,主动管理

    审核:yj22415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