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窘境背后的资本推手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侯志红

    摘要: 小黄车ofo和共享单车再次走上风口浪尖。不过,这次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共享经济“明星”的无限风光,而是拥挤的退押金的漫漫长队和随之而来的信任与资金危机,还有戴威的“限制消费令”和诉讼缠身。与此同时,老对手

      小黄车ofo和共享单车再次走上风口浪尖。不过,这次扑面而来的不再是共享经济“明星”的无限风光,而是拥挤的退押金的漫漫长队和随之而来的信任与资金危机,还有戴威的“限制消费令”和诉讼缠身。与此同时,老对手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也黯然离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从集资本万千宠爱的明星创业公司,到今天陷入资金链危机四面楚歌,ofo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依靠疯狂“烧钱”吹起的泡沫终于破裂,在目前的资本“寒冬”中散发着彻骨的寒意。何以至此?毫无疑问,创业者膨胀自大等种种失误肯定是重要原因,但背后互联网时代资本的“纵容”和裹挟也是重要推手。

      实际上,共享单车能一度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并非偶然。首先,其对准的是一公里之内出行的“痛点”,有部分真正的市场需求支撑;其次,共享单车有共享环保的美好愿景;最后,线上流量红利日益枯竭,共享经济能开辟新的线下流量入口,在“先抢市场、拼流量,再考虑如何变现”的所谓互联网思维风行之际,“烧钱换用户”的互联网商业故事可以开讲;此外,还有押金池海量的资金沉淀,如此种种,当然不乏吸引力。不过,在盈利模式尚是一团迷雾之际,共享单车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明星项目,速度之快,令人瞠目:2016年10月,ofo进军城市市场,短短几个月就经历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2017年,共享单车和资本更是一路狂奔,似乎只要入局就有资本接盘,无止境的融资、烧钱、补贴、扩张,甚至烧到海外市场……当时笔者曾与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得到的理由是“对于大家暂时还看不清的新事物,当前是否盈利并不见得很重要,这时抢占赛道最重要。”

      过量资本的追捧和涌入,使得共享单车企业不必再考虑如何控制成本精细化运营,只要不停投放、补贴、圈用户、扩市场、逼对手,简单粗暴“烧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本进来,这无疑为如今的危机埋下了隐患。而初创公司的粗放管理,股东之间“相互否决”的剧烈博弈,则将他们推向了深渊……ofo等共享单车的结局再次表明,纯粹依靠资本融资“烧钱”,靠编故事圈钱圈地,而没有脚踏实地的经营,始终是无法长久的。创业需要回归商业本质,尊重商业规律,即使是新的经济形态,也需要有良性持久的盈利模式。而投资也要回归理性和谨慎,笃信“在风口猪都能起飞”,早晚会在风停时摔下来。

    关键词:

    共享,资本,单车,ofo,烧钱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