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的马太效应
摘要: 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透露出48家公募基金公司2019年的盈亏状况。不出所料,强弱悬殊的局面进一步扩大,马太效应有增无减。在这48家基金公司中,可以看到动辄数十亿元营业收入以及超过10亿元净利润的第一梯
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透露出48家公募基金公司2019年的盈亏状况。不出所料,强弱悬殊的局面进一步扩大,马太效应有增无减。在这48家基金公司中,可以看到动辄数十亿元营业收入以及超过10亿元净利润的第一梯队,也可以看到至今仍在生死线挣扎、年亏损数千万甚至近亿元的中小基金公司。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曾意气风发的中型基金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步步滑落,最终沦为行业中垫底的存在。
这种局面的出现,折射出公募基金牌照红利时代的终结。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疾奔,各个子行业在业务上的壁垒也被不断打破,公募基金业在传统业务领域的竞争者不断增多,拿到牌照就等同于捧上金饭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更何况,随着新审批的公募基金公司不断增加,即便没有外来者的夺食,公募基金行业内的竞争就已经白热化了,曾经的蓝海已然变成红海。
这种局面的强化,反映出公募基金业最为核心的投研、渠道和品牌三大领域中,影响力正在不断向龙头集中。这种现象,与其他行业近年来的趋势颇为类似: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行业里的龙头凭借既有优势,在供给侧改革中不断巩固并强化自己的地位,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而在公募基金行业中,投研团队建设、渠道关系维护和品牌形象打造的真实门槛在快速提高,高昂的成本让新进入者乃至中小基金公司望而却步,这让处在第一梯队的基金公司几乎不用在意后来者的威胁,竞争主要在龙头之间展开。
但这是否意味着,格局就此固化了?其实不然。在马太效应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意外的惊喜:如睿远基金,虽然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其影响力上却丝毫不弱于大型老牌基金公司,若是放开产品发行和申购,很有可能迅速跻身行业前列;又如中欧基金,改制前只位于行业中下游,但一次颠覆性的改革,却让公司成为行业中的翘楚,其影响力已然与行业领头羊并肩。
如果细品则会发现,这些在马太效应中突出重围的基金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聚集了行业最顶尖的人才。这或许意味着,在“以人为本”的资管行业,若想改变格局,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毕竟,业务层面的“同质化”,实在太普遍了。
公募基金,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