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私募年终奖60个月工资 公募奔私半年赚5千万
摘要: “过去在公募基金一年能拿一两百万元,算是还可以。但是我出来做半年多工夫,就赚了5000多万元,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没有问题了。”一位去年从公募基金辞职的私募人士说。 2014年,逐步找到牛市感觉的A
“过去在公募基金一年能拿一两百万元,算是还可以。但是我出来做半年多工夫,就赚了5000多万元,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没有问题了。”一位去年从公募基金辞职的私募人士说。
2014年,逐步找到牛市感觉的A股,让不少私募迎来久违的“丰收年”。规模骤增,业绩蹿升,在私募大赚特赚的同时,部分私募老板有了“一掷千金”发放年终奖的豪气,如深圳一家私募老总给员工人均发放相当于60个月工资的年终奖。
年终奖一掷千金
临近年关,李达(化名)开始计算公司该给自己发多少年终奖。李达是深圳一家中等规模私募的研究员,“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奖励和年终奖。2014年给公司推了一只牛票,老板之前奖励了我40多万元。”李达透露,在该股翻了一倍之后,老板立即兑现了奖励。
而年终奖……李达继续算账,“公司产品2014年表现都不错,包括公开和未公开的产品,管理的资产规模有40多亿元,平均业绩约在50%左右,按照20%的提成,公司至少可以赚3个多亿。”
据了解,目前阳光私募的收入主要依赖固定管理费和浮动业绩提成,其中浮动业绩提成是绝对大头,管理费业内一般是1%至3%,浮动业绩提成在15%至30%。例如一只两亿元规模的私募产品,今年业绩50%,按照2%的固定管理费,20%左右的业绩提成计算,私募的收入是2400万元。
“私募跟其他与证券业务相关的公司一样,实际上都得靠天吃饭,好的年份发钱发到手软,差的年份就只得勒紧裤带过日子,例如2012年年终奖就只相当于一个月工资。”李达说。但2014年是2010年以来最好的年份,据格上理财统计,传统股票策略基金在2014年的平均收益为31.40%,其中行业前十名产品收益率均超过110%。
据李达了解,今年不少私募同行赚到了钱,但是老板给不给下面的员工发,得看老板的“人品”。“比如原来有位原券商老总设立的私募,2014年抓住券商股那波行情,赚了20个亿,老板就拿出两个亿作为年终奖发给公司员工。”李达说。
对于年终奖,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透露,公司利润今年是按照股东50%,员工50%的原则进行分配;员工又按照各自岗位考核进行评级,这样的话,估计人均至少可以拿到相当于30个月的工资。
不过,还有更豪气的私募老板。深圳菁英时代董事长陈宏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公司员工人均年终奖相当于60个月工资。”陈宏超说。从菁英时代公开发行的5只产品看,表现比较优异,一只产品最近一年收益率接近50%。
据了解,很多私募的研究员基本待遇会向券商研究员看齐,如果表现突出则远超一般券商研究员。
私募谋求大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在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市场回暖促使私募大踏步扩张。为了应对井喷式增长的市场,不少私募公司开始大规模招聘,扩充团队规模。例如,前述“土豪公司”深圳菁英时代公司,其招聘广告显示,除投研岗位外,还需副总裁、董秘、财务总监等管理职位,人数接近20人,相当于现有员工总人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上述大规模招聘的情况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涌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就不断接到私募机构的委托,希望找券商研究员,或者其他机构对股市有研究的人才,而这在过去几年是很少遇到的。”深圳一位猎头说。
格上理财的统计显示,2014年下半年A股行情开始启动,私募市场的发行愈发火热,仅在有国庆小长假的10月略有下降,直至12月的发行量近380只,创出全年单月发行新高。截至2014年12月31日,运行的阳光私募基金数量共计4796只,管理资产总规模3855亿元(不含证券及信托公司自营盘)。从全年情况看,新发产品比2013年翻了近三倍,2014年新成立的阳光私募公司也超过150家。
对于私募行业的未来趋势,陈宏超判断,由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向下趋势形成,未来证券一类权益类资产会越来越受到富裕人群欢迎。从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中国会出现居民储蓄持续不断进入股市的情形,这不仅会促使A股从牛短熊长转变为牛长熊短,也会给私募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奔私半年赚5千万
持续升温的市场也在不断推动“奔私”潮,受到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公募业。统计显示,2014年公募基金中,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达到213人,2012年、2013年分别为111位和136位。而今年1月,则再次有多位公募基金大佬级别人物离职奔私。
“每一轮牛市都是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高潮期。从机制上看,私募基金赚钱效应更加明显,而在工作自由度方面,私募明显要宽松得多。”去年从公募基金辞职的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随着监管层在房地产信托、非标投资、城投债等方面的管控越来越严,高净值客户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转向,成为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主要原因。
上述人士坦言,“过去在公募基金一年能拿一两百万元,算是还可以。但是我出来做半年多工夫,就赚了快5000多万元,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没有问题了。”
事实上,目前不少公募机构推出股权激励、加薪,甚至通过采取分段发奖金的方式留人,比如将基金经理一年的所得按照“五三二”的比例发放,当年发放50%,第二年一季度发放30%,下半年发放剩余的20%。如果第二年的二季度离职,就拿不到那20%。不过这种做法难以抵住私募高额薪筹的诱惑,“以我的情况来看,会在乎那几十万元吗?”上述人士反问。
基金,2014,公司,年终奖,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