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跃进”:百亿不稀奇 千亿不是梦

    来源: 采编 作者:佚名

    摘要: 市场急剧升温,在不断催生大牛股的同时,也使得私募资管规模急速膨胀。据推算,目前备案登记的私募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逼近2.5万亿元。牛市的回归正在使得私募资管规模出现“大跃进”,冲上百亿级别的私募比比

      市场急剧升温,在不断催生大牛股的同时,也使得私募资管规模急速膨胀。据推算,目前备案登记的私募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逼近2.5万亿元。牛市的回归正在使得私募资管规模出现“大跃进”,冲上百亿级别的私募比比皆是,而千亿级别的私募也有望破茧。

        规模急速膨胀:单周成立三只新基金

      “客户认可度非常高,我们在3月初开了一场推介会,本来计划在一个可以容纳100人左右的会议厅,但是参与人数太多,不得不临时改为可容纳500人的大会议厅,来的人一大半是新面孔。”深圳一私募市场总监谈起近期发行感叹道。由于新老客户的追捧,该私募机构3月中旬一口气成立4只新产品,规模飙升近10亿元。

      发行的火爆并不是个例,深圳另一规模在20亿元的阳光私募,由于产品业绩优异,老客户追加投资,新客户的参与热情高涨,为了保障老产品持有人的利益,该私募不得不暂停开放申购,“没有办法,只能停掉,才能确保老客户的利益,以防净值被摊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冲基金管理规模高达6570亿元,同比大增105.31%。尤其是新产品成立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2014年全年共成立5300只产品,相比2013年增加近2212只,同比增长155.34%。今年以来,总共已成立近1000只阳光私募新产品。

      与此同时,自主发行也迎来井喷时期。2014年,共有1180只自主发行产品成立,该类型由于没有规模限制,目前来看产品规模一般、偏小。分策略来看,股票策略、相对价值策略、管理期货和债券策略基金是贡献规模的主要力量。“私募基金备案制度实施,大大降低了私募成本,确立了阳光私募的主体地位,迎来自主发行产品的大发展时代,无论是产品发行数量,还是私募基金的行业发展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深圳市创新投总裁孙东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资管规模的爆发性增长还仅仅只是开头,权益类资产配置偏好正在将私募规模推向“大跃进”。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执行总监黄晓萍认为,“从2013年年终的钱荒开始之后,在去杠杆背景下,中国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风向从融资类非标产品转到权益类产品,2014年四季度以后,随着整个中国股市大幅度的反弹,这个风口愈演愈烈。”

      短期来看,私募爆发性增长仍会愈演愈烈。黄晓萍称,“2015年,有大量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非标理财产品到期,这些产品到期之后,我们会看到出来的资金将会被配置到权益类的资产上。其实,这是在整个过程中,推动风口进一步强化的重要的因素。”

      如果参照发达国家市场,私募资管规模发展的空间仍相当巨大。黄晓萍举例,“权益类产品,在美国市场即便最低谷的时候占流通市值也超过20%,而目前国内权益类产品仅占9%,预计5年后私募基金等产品会由3.3万亿元增长到10万亿元。”此外,从数据看,不少私募机构正磨刀霍霍,目前已登记备案的8600多家私募基金中,有5122家管理规模为零。

      换句话说,私募新产品发行在市场不断升温的股市背景下,会日益加速。未来将会有成批私募机构跨入百亿级别,而千亿级别的私募机构也会涌现。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阳光私募公开产品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私募共有7家,其中成立于2004年的景林资产以250亿元的总规模位居第一,重阳投资以200亿元位居其次,泽熙投资与乐瑞资产以150亿元并列第三。

        产品创新:私人定制或成风潮

      在规模暴增的同时,私募机构发行的产品也日新月异。格上理财发布的报告称,近两年随着对冲品种及工具扩充,传统股票策略占比出现下降趋势,2014年发行的传统股票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占比49.13%,较去年该策略的比例下降8.17%。而创新型策略产品开始从萌芽期进入生长期,包括股票量化、相对价值、宏观对冲等策略,在发行量上均大幅增长。同样,受益于自主发行及公募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等发行通道的打通,期货基金在2014年的发行量也显著增长,2014年新增期货公开产品472只,超过历年总量的2倍。债券策略的基金占比出现下滑,较2013年下降2.94%。

      创新产品的丰富也有望使得私募告别靠天吃饭的尴尬境地。上海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认为,过去做宏观投资只能做向上周期,经济繁荣的时候,可以买股票分享收益,但是当经济向下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做市场。随着金融创新的出现,首先是股指期货,然后是商品期货大量增加新的品种,比如说铁矿石、煤炭,后面又出现了利率产品等,此外股票性基金里面也出现了很多分级基金,使得宏观配置的灵活性大大增强。

      此外,私募产品中,引人注目的是,定制化产品已经出现,并正在迅猛增加,以往依靠旗舰产品猛冲业绩,带动公司整体规模增加的模式将会过时。安永财富及资产管理合伙人汤俊表示,“从全球市场调查的情况看,投资人现在要求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而此前把一个旗舰型产品卖给所有人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现在投资人在你费率结构、流动性、独立帐户管理方式、产品是不是注册过、还有法律结构等方面,都可能有个性化的要求。”

      对于目前私募产品私人定制趋势,吕俊认为,“私募机构都会走精品店的道路,我们服务的对象,有一部分是高端的零售客户,但是相当一部分的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大型机构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就希望基金公司具有专业的特点,这是客户的需求。”

        界限打破:公募和私募界限趋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放开,让公募和私募之间“公私分明”的界限正逐步淡化、模糊。格上理财报告总结,《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发布,都在放开私募机构的手脚,节省费用,免去诸多投资限制。

      引人注目的是,在允许发行公募产品的同时,逐渐壮大的私募机构已有实力涉足公募机构。今年3月初,长安基金公告,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加到2.7亿元,上海景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认购出资7000万元,而上海景林成为第一家参股公募基金公司的私募证券投资机构。此外,还有数家私募就曾以股东身份发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比如红土创新基金和九泰基金。

      吕俊认为,“政策正在开放,公募和私募的界限将来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公募里面有私募、私募里面有公募的情形会很常见。今后公募也会代销私募的产品,这个已经发生了,控股私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也去收购公募基金公司,所以融合是大的趋势。”

      对于私募业未来的发展,监管层人士在上周末一论坛上总结,未来私募业会有三个方向的转型:一是从过去无人监管的野蛮时代转向进入适度监管的、规范化发展的新的时代;二是从过去的只要凭着勇气和运气就能够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的、外延式的增长,向未来必然要凭着专业技能和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内涵式增长的方式的转型;三是从过去的自弹自唱的本土化的发展,向未来国际化的发展转型。

    关键词:

    产品,基金,规模,机构,发行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