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总经理成奔私新主力 券商银行人搭伙创业

    来源: 采编 作者:佚名

    摘要: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6日,近一年来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达236人,而去年同期仅156人。截至4月末,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数量已超万家;私募行业资产规模约2.5万亿元,距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的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6日,近一年来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达236人,而去年同期仅156人。截至4月末,完成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数量已超万家;私募行业资产规模约2.5万亿元,距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的偏股型基金2.8万亿元整体规模仅一步之遥。

      浩浩荡荡的“公转私”浪潮,不仅迫使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开始反思自身僵化的机制,也深刻影响着传统作坊式私募公司,类公募化私募基金逐渐成为主流并得到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作坊式私募公司将何去何从?《每日经济新闻》理财部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去私募创业,成为眼下资产管理行业最时兴的选择。公募基金群体中,除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经理外,近一年来总经理下海渐成趋势,而市场部、中后台、运营风控等人才也成为私募挖角对象。

      经过《每日经济新闻》理财部记者的走访了解,券商行业中不仅资管人才,那些手握客户资源的市场人员更成为新私募的理想合作伙伴,同样掌握市场资源的私人银行部门人员以及银行信贷人员也都相继选择奔私的创业思路。

      总经理奔私渐成趋势

      2010年,莫泰山挂靴交银施罗德总经理后,加盟重阳投资,打响基金公司总经理“公转私”的第一枪。2012年,他创办了博道投资管理公司。

      随后的一年多,在“公转私”的名单中,这些名字相继出现:原财通总经理陈东升 、原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原万家副总吕宜振、原民生加银总经理俞岱曦,以及今年4月离任的汇添富总经理林利军和兴业全球副总经理杜昌勇。公募基金高层甚至总经理的奔私潮愈加汹涌。

      尽管基金公司总经理等高管职位依然具有吸引力,但随着公募基金牌照的不断放开,制度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以及公募基金机制的日渐僵化,公募基金高管职位的吸引力和性价比也将大打折扣。

      而从上述“公转私”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发展来看,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定下了不同的发展策略,目前发展良好。

      博道投资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从公募基金中挖掘了一批优秀人才,已完成各类产品线的初步搭建,其资产规模超过50亿元。

      尚健领衔的弘尚投资依靠红杉资本的优势,奉行稳健经营理念,也在陆续构建全平台产品。俞岱曦创办不久的万吨资产,将初期目标锁定在A股和新三板市场,资产规模也突破了15亿元。

      刚刚转身的林利军则在那封令人动容的离职信中诚恳地写道:“我将更加简单,更加专注,更加超长期、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从发现价值走到发现与创造价值,帮助真正的企业家创业创新,为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尽绵薄之力。”坊间也普遍预测,林利军的下一站将是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涌

      基金经理的奔私潮则早已泛滥,而那些明星基金经理的转身,更让业内感叹:公募已沦为私募的“黄埔军校”。

      而这张“公转私”的名单也颇为耀眼: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原兴业全球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晓明 、前博时基金权益投资总部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晓峰 、前宝盈基金的基金经理王茹远、前景顺长城副总经理王鹏辉、前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冯刚、嘉实基金的党开宇 ……

      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216名基金经理离职,创出新高,离职率高出2013年6.59个百分点。“公募行业监管太严,性价比低还有承担压力,关键是这一波走的都是有名气的,可以说公募基金经理排名前1/4的都有跳槽动力。对他们而言,赶上牛市私募做一两年就可以了,公募可能要十来年甚至是一生的规划。”一位资深券商资管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其实,我在公募已干了十年,每年做到前1/3的排名,压力不算大,但我最终选择出来做私募,就是想换个环境磨练一下,因为要考虑的事情更大,对自己是个挑战。”一位公募老将坦言。

      沪上一位资深公募人士指出,资产管理是个靠人的行业,资本所占地位很轻。刚进入公募时,他是抱着做一辈子的打算,可后来才发现原来还有一条路可走。从资产管理行业占GDP的比重看,公募和私募都有很大发展空间,而后者更大。另外,从市场环境来看,过去十五年都未发生的事情,在过去半年到一年都发生了。站在这个时代,感受到改革现象很强烈,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改革。

      一些80后基金经理也选择到私募创业,其中一位80后基金经理就表示,“我离开公募,是觉得公司的机制有些僵化,反应较慢,错过了很多机遇。另外也想出来磨练自己,合伙制的文化以及工作氛围,我也比较喜欢。”

      券商银行人员加入潮流

      公募投研人员加上拥有市场资源的券商及银行人士,组成了这些新私募的团队。

      “多年发行产品路演,基金经理对券商销售渠道的人员很熟悉。客户群体对基金经理投资思路的认知度,市场人员的销售能力和客户沟通能力,双方可谓知根知底。在公募基金人士要创业时,这些手握客户资源的市场人员就成为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某基金高层人士指出。

      此外,券商资管投资人士的奔私也在加速。

      银行尤其是私人银行,掌握了大量高净值客户人脉,而这些客户正把资产从原有的房地产向理财市场转移,就为私人银行的人士进入私募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银行信贷人员,手中有不少的机构客户群体。这些机构客户往往追求稳定的收益,并不喜欢太冒险。目前实体经济景气度不高,银行信贷人员贷款也没有以前顺畅。一些企业不愿意向银行借钱,更愿意挂牌新三板,因为能获得更多融资且更为方便。另外,存款搬家已是大势所趋。”前述基金高层人士进一步表示。

    关键词:

    基金,经理,人员,投资,总经理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