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葵花资本:关前巩固!深港通开通或催生新行情!

    来源: 采编 作者:佚名

    摘要: 今日盘面今日沪深两市股指均小幅低开,随后在券商、银行两个大权重板块的带领下,强势上涨。但好景不长,后继乏力,其他板块未能形成协同上涨的效应。虽然尾盘煤炭板块出现护盘迹象,但力量不足,以致最后出现跳水现

      今日盘面

      今日沪深两市股指均小幅低开,随后在券商、银行两个大权重板块的带领下,强势上涨。但好景不长,后继乏力,其他板块未能形成协同上涨的效应。虽然尾盘煤炭板块出现护盘迹象,但力量不足,以致最后出现跳水现象,大盘连续三日迎来调整。近期四大妖股停牌自查对游资炒作心理冲击较大。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104.27点,下跌0.26%,成交额2125.9亿元。深成指收报10711.04点,下跌0.72%,成交额2938.9亿元。创业板收报2165.43点,下跌0.78%,成交额827.2亿元。沪港通净流入4.16亿。

      如何看待当前行情

      首先,技术面看,周一大涨当日收评已提前指出,警惕大涨后回档回调。随后大盘三连阴调整,符合预期。短期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尚未到位,但由于目前股市筹码国家队锁筹,不排除下周初下探后再度冲击3140点前高的可能。

      其次,在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续创6个月以来的新低,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趋势仍未扭转,进而加大了美联储12月加息的可能。与此同时,九月工业数据回落,这就意味着后续企业效益仍面临着调整压力。然而市场其实也不乏利好因子的存在,两市融资余额四连升,深市余额甚至突破4000亿创新高,既然融资客不惜重金加码A股市场,说明投资对A股市场投资热情不减。同时,为应对市场资金面偏紧,央妈连续8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增加净投放资金,进而增加市场流动性。利好利空夹杂的市场也注定了多空双方必然有一番争夺。

      再有,养老金入市正式进入倒计时。进入10月以来,受市场期待已久的养老金入市终于正式进入倒计时,管理层近期将治市推进到管理、打击IPO申报造假,加强基金投资和监督管理。同时,人社部10月25日表示年内将启动养老金投资运营,并公告首批管理机构。这意味着养老金入市步伐越来越近。初步入市会为股市至少带来4000亿增量资金,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1.1%,市场可能因规模小而忽视养老金入市的积极信号。

      最后,深港通开通在即。本周末两天各大券商集体升级系统,应对深港通的开通。深港通蓄势待发,一些资金也正在提前卡位。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数据,截至上周,追踪A股、H股及红筹股的股票基金连续4周出现资金净流入,港股基金更是连续12周实现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越来越开放,海外资金对A股的配置比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深港通题材或将是今年11月份最大的投资机会。

      后市大盘研判及策略

      本周大盘走势呈现冲高回落,3140点上攻未果,回撤巩固,短期继续关注我们所给的沪指波动核心区间3100-3130点区间,短期极限回调强支撑在3050点。我们预计结构性行情将深化,一旦技术洗盘结束,市场仍将再度上攻。

      整体策略,结构性行情为主,逢高控仓,逢低加仓,加大波段策略。短期热点散乱,操作难度其实不小。投资者逢低潜伏布局为主,盲目追涨当日盘中热点往往容易“接套”。多一份谨慎,更坚定一份信心与耐心。

      综上所述

      国庆节期间,全国20个城市陆续出台了严格的限购限贷措施,这说明政府的调控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意图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资产配置荒下,楼市拐点,或是股市新起点,国庆后如期而来的反弹浪得到基本验证,股市或重启慢牛格局,尽管“退三进一”的过程折腾,但至少机会正在成熟和丰富,“黄金坑”后料还有结构性行情机会。投资,是长期修为;资本,是财富增长的渠道,多一份耐心与信心,金葵花资本一如既往与您并肩前行。

    关键词:

    市场,股市,资金,投资,养老金

    审核:yj22496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