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资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选私募重能力而不重规模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与其他银行成立资管事业部的做法不同,中信银行去年成立了资产管理中心。该资管中心目前管理资金超万亿,在国内首尝螃蟹,为未来独立的银行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信银行资管中心副总

      与其他银行成立资管事业部的做法不同,中信银行去年成立了资产管理中心。该资管中心目前管理资金超万亿,在国内首尝螃蟹,为未来独立的银行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信银行资管中心副总裁罗金辉近期接受“聪明投资者”和新浪财经联合走访,详解了中信银行资管中心的具体架构、资产配置的思路和目前各资产的配置结构,并回应了媒体对于其委外资产赎回的传闻报道。

      罗金辉还透露,中信银行资管主要采用FOF(基金中的基金)方式做二级市场投资,在选择合作私募上,站在投资者角度考虑,主要看重私募的投资能力而非规模,不设白名单限制。

      债券的配置价值逐渐出来了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的大类资产配置是怎样的?

      罗金辉: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大体上分几大类:

      一是非标资产,实际上指的是低流动性资产,比如说一些信托产品;

      二是债券资产;

      三是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和极高流动性的资产,类现金资产占比相对较大。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的债券投资占比多高?

      罗金辉:基于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目前我行资管的债券投资约占50%,我行的资产配置策略较为稳健。

      聪明投资者:现金类资产的占比挺高的?

      罗金辉:现金类资产大概占比15%—20%。

      现金类资产不完全是现金,包括一些高流动性资产,如政策性金融债、货币基金或大额存单等。

      流动性储备对我们来说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因为银行资管的负债相对短期,一般是3个月、半年,需要有很多的流动性储备。

      聪明投资者:今年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是怎么样的?

      罗金辉:今年货币市场利率上升较快,债市的收益率也比较高,原来我们看到一些AAA的债发到3%以下,现在同等级的债可以发在5%,上升了近200个BP;一些AA+的债,原来连4%都到不了,现在发到5.5%到6%之间,它们的配置价值逐渐彰显出来了。

      为此,我们将适时调整和优化资产配置策略,兼顾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关系,依靠团队资管专业技能的提升,与时俱进加大债券投资配置力度,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聪明投资者:这是说中信银行资管今年要加大债市投资,那么权益资产呢?

      罗金辉:目前资本市场影响因素较多,黑天鹅事件频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风险日趋显现,加之银行理财是中低风险产品,若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过高,则必将加剧理财市场的波动。

      我们也会适当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但基于安全性考虑,权益资产将不会作为主力配置。

      聪明投资者:就是说,现在可能会增配一部分权益资产?

      罗金辉:对,股市会有增配,但比例不会很高。

      做资产管理有约束条件,最大的风险约束条件来自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监管要求要将产品的风险水平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风险适合性检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约束资管的投资行为,有效保护客户的合法投资权益。

      顺应监管要求的公司化运营模式和架构

      聪明投资者:最近银行监管环境有一些变化,这对银行业资管带来什么影响?

      罗金辉:现在监管环境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中央委托人民银行牵头金融市场的几个监管部门,要统一监管市场,我觉得这是迟早要做的事。

      统一监管、回归资管本源肯定是一件好事,这是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但这转型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能是很痛苦的。

      过去银行理财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甚至是业界普遍实践的一些方法,有可能不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包括产品形态、管理方式、投资决策、风险控制以及与原来母行的关系等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定位。

      中国常常有一种说法,在做大、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但在转型里,你会发现,要真正解决问题可能是在规模收缩的过程中完成的,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我觉得,这是整个银行资管业涅磐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银行资管业最后会发展出一套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这种模式和形态既受监管鼓励,又可持续地发展。

      很显然,不是所有银行能完成这个过程。在转型过程中,一些银行可能不适应市场和监管要求,要逐步退出市场,留下来的只会是一部分,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后才得以重生。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会做哪些转型来顺应变化?

      罗金辉:中信银行资管的很多理念和做法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说,2016年4月,中信银行成立了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在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对市场化的模式,是比较接近公司化运营的机构,是符合监管方向的。

      聪明投资者:这话怎么理解?

      罗金辉:资管的本源是什么?应该是资产管理机构为客户管理资金,客户获得所有投资收益并承担所有投资风险。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服务,赚取服务佣金。

      但国内现状却并非如此。银行理财不仅存在隐性刚兑问题,各银行对资管的定位也比较模糊,还在摸索之中,比如一些银行会把理财业务或多或少地定位于服务母行,但资管业务本身应该服务于市场需求,或者说是投资者需求,而不是服务于投行或者传统商业银行。

      在海外发达国家,银行资管需要独立运行,并有独立的商业模式,银行资管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可能比银行的资产规模还要大,也更赚钱。当然中国不大可能一下子发展到这一步,但银行资管也必须有“断奶”的一天,也要有自身的定位和使命,否则永远也不可能发展到那种程度。

      我们在内部说,中信银行资管中心是一种准公司化运作,如果将来成立资管公司,我们会是一个无缝、无痛的过渡。当然,里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和探索,业界还没有人做这件事。

      比如说,资管的投资决策流程,和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如果采用紧耦合方式,或者完全融合在一起,未来独立起来困难更大,但如果采用一种松耦合的方式,未来它走起来就更快。风险管理也是一样的。

      中信银行还在不断探索,探索过程有时候很痛苦,会和传统思维剧烈冲突,需要双方都逐步适应,但在这一年来的实践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碰到了,今后我们就知道怎么去解决。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是什么样的?

      罗金辉:今年我们会到120人左右吧,组织架构比较像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

      资管中心目前有11个部门,投资和交易有六个部门,还有研究部、市场部、风险管理部、运营部、综合部。

      将来如果转型为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可能会做更多调整,根据资产类别来调整架构。比如,固定收益部专门提供固定收益产品,权益部专门提供权益类产品,可能还有投资组合部,可以做组合性产品。

      聪明投资者:投资和交易6个处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罗金辉:一个固定收益投资处,对应零售客户和公司客户;

      一个专户理财投资处,对应高端私人银行客户;

      一个机构理财投资处,对应同业客户。

      这三个投资处室的产品部分相同,但对应客户不一样,产品特征不一样。

      还有一个资本市场投资处,实际上是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市场投资放在一起。

      一个是结构融资处,有点像资管中心内部的小投行,它主要是获取另类资产,其中也包括非标资产,我觉得一个更科学的说法叫做低流动性资产的获取。

      最后一个集中交易处,所有处室做交易都会通过这个处室进行。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的投资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

      罗金辉:资管中心内部设有投资决策委员会,下面设有一些专业小组,比如,债券投资、股权基金等小组。这些小组都有一定授权。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资管中心的投资,一般投资在资管中心授权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对一些重大投资,超过了资管中心的授权,需要由全行的资产管理委员会决定。

      聪明投资者:这类似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资产管理公司?

      罗金辉:对。在新理念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会采取两条路径,一种是遇到了障碍,就去找一条新路;有时候,暂时没有找到好的路子,又退回到传统方式。我的理解,退还是为了进,这种理念一旦引入,在全行范围内影响还是蛮大的。

      选择私募的唯一标准和两条线

      聪明投资者:传说中的银行委外近期赎回,跟中信银行资管有没有关系?

      罗金辉:没有关系,报纸上说中信银行大规模赎回,是误传。当时我们判断市场有一些问题,赎回了一部分。

      聪明投资者:主要赎回的是债券类的还是股票类的?

      罗金辉:债券类的。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做权益类投资用委外方式多吗?

      罗金辉:我们一部分是直接投资,但主要还是通过FOF的方式进行投资。

      直接投资可以培养团队,但在商业银行内采用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基础设施可能不能满足,与商业银行本身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不完全相符,所以,借助市场上优秀的投资团队来完成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肯定是一个方向。

      但我们还会坚持做一部分直接投资,这对培养团队自身的投资能力非常重要,当你跟私募基金经理谈判或尽调的时候,才有能力判断他是不上一个好的投资管理者。这是一种技术自信,对团队成长非常重要。

      聪明投资者:我们现在大概跟多少家私募有合作?

      罗金辉:十来家吧。

      聪明投资者:选择私募的标准或者门槛是怎么样的?

      罗金辉: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与国际上资产管理行业的做法基本是一致的,但与国内一些银行依赖白名单、规模或过往3年业绩等方法来选择投资管理人的做法不太一样。

      当然,白名单方法也有很多好处,对理财投资经理来说,至少在白名单里选压力和责任会小一些。

      FOF投资与股票投资一样,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投资活动,不可能依靠一些简单机械的方式就获得成功。要说有什么标准,其实就一个,因为你服务的对象是投资者,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管理人最有利于客户的风险收益比,就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这不仅看单个投资经理,还要看组合的总体效果。

      我们不会特意选择特别大的私募,因为特别大的私募其实跟公募很类似。如果私募公司成立才半年,也没关系,关键是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我们要有能力能够辨别出来是好还是坏。

      实际上,真正好的公司,往往是刚成立的两三年之内是最好的投资期,因为这时候基金经理非常专注,努力做好,你也可以跟他谈一些比较优惠的条件,比如说把费率降下来,对投资者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我们选私募主要是两条线:一个叫做投资条线,就是投资尽职调查,包括过往的投资业绩、投资经理的风格、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

      另外一个是营运条线,如果营运能力太差,最后基金管理就会出问题,比如说跟托管行的关系,申购赎回过程中的服务,再比如,如果就他自己管投资,一个人生病了基本上就没办法干了,钱投进去就被陷在里面了,专业上称为“关键人风险”,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聪明投资者:不设白名单的话,其实反而增大了对你们的挑战和要求?

      罗金辉:是的。资管行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整个金融行业中最高的。一旦客户发现你做了和他有利益冲突的事情,一定会把钱拿走,不管你的水平有多高。

      资管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国际上,你常常看到一种现象,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招人,可以从大学里面招,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都比较小。但是你注意看,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人员不会校招,人员平均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购买单只私募的平均规模是多少?

      罗金辉:平均两三个亿吧,不会很大。

      如果是我们合作了很长时间的公司,长期业绩非常好,我们会加大投资。因为投前已经研究观察过多年,就算这一段时间业绩不理想,只要能对业绩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也不会轻易赎回,因为业绩总是有波动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就否定过去的研究和判断。

      在我们看来,私募投资应该是选择基金经理,而不是选择市场择时。现实里,委托机构从市场判断的角度对私募基金的投资干预还是比较多的,但我们很少干预私募基金的投资决策,我们的信息比较广泛,会把知道的情况告诉他们,但不会去干涉他们,要他们加仓或减仓。实践证明,这种干涉基本上都不太成功。

      聪明投资者:很多机构做择时申赎,你怎么看?

      罗金辉:90%以上的择时都是错误的,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发生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进行择时,但这个时候择时恰恰需要逆向选择,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能力。

      聪明投资者:在你们合作的十多家私募里面,有过终止合作的私募吗?

      罗金辉:可能有,具体是相关负责人管,我不太会干涉他们,只会把原则定下来。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主要通过FOF投资二级市场,好像没有MOM(注:管理人中的管理人基金)?

      罗金辉:有,其实FOF和MOM是一个概念,只是在操作上略有不同,国内把这些事情弄得太复杂了,我们在内部统称组合基金。

      FOF投资实际上是申购一个已存在基金(称为“子基金”),子基金有各种条款限制,FOF投资不能改变子基金原有的条款。比如,子基金买了什么股票,从公平角度来说,FOF母基金无权知晓。

      MOM投资实际上是对每一个被投资子基金设立独立账户,子基金经理是这些账户的操作者,子基金开放赎回时间、费率条款、平仓指标等,母基金可以提出要求,可以查看子基金交易情况,还可以随时终止子基金管理人的账户管理权。

      聪明投资者:中信银行资管选择私募,更倾向FOF还是MOM?

      罗金辉:中国没有真正的FOF,因为银行太强势了,都不会接受原来子基金的条款,每一个子基金都要有独立的账户,搞的私募很累,这其实增加了整个产品的管理成本,增加了很多利益冲突和道德问题。在国外没有这样的。

      其实,未来FOF是主流方向,因为只有规模到一定程度(比如5亿、10亿),做管理账户才有价值,但是现在2个亿也要做,其实意义不大。

      (:DF333)

    关键词:

    投资,银行,资产,投资者,我们

    审核:yj22494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