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阵资本龙舫:细数私募易犯的十大错 如何避免?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摘要: 钜阵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龙舫总结了私募公司容易犯下十大错误,给出了避免犯错的方法,并分享了他对于目前市场的看法,他认为,2018年是很艰难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资产,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策略,今

      钜阵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龙舫总结了私募公司容易犯下十大错误,给出了避免犯错的方法,并分享了他对于目前市场的看法,他认为,2018年是很艰难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资产,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策略,今年都不好过,大量的私募会在市场不好的环境中淘汰掉,坚持就是胜利。

      龙舫首先用“观点+案例”的形式总结了私募公司容易犯下的十项错误:

      第一宗错,创业出发点错了,很多私募公司的失败源于原点,心术不正,不以帮助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而以帮助自己创造财富为目的。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跑路的私募,甚至我们也投过个别跑路的私募,有血的教训。很多人做私募,只是因为私募的商业模式太好了。我曾经跟深圳的某私募大佬聊天,那是近十年前的时候,我们当时访谈了全国100来家私募公司,这个私募大佬那个时候是很小的私募,刚创业不久。我问他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业?他说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太好了,因为公募只是能收个固定管理费,私募既有固定管理费,还有业绩提成,产品亏了钱私募公司不用承担风险,因为亏的是客户的钱,固定管理费照拿。如果产品赚钱了还有20%的绩效报酬,这是很多行业都难以想象的,它的利润非常高。因为私募行业是最快的能够帮创始人积累财富的行业,使得很多人忘记了创业的初心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创业?很多人原来在公募、券商当研究员,见过很多上市公司老板,他们很有钱,身价数亿、数十亿,开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侃侃而谈,问董事长很多问题,开完了以后,别人开着劳斯莱斯开着宾利走了,你自己打个车走,心里很不爽,所以只想快速致富,忘记了创业的初心。

      私募行业是一个为人理财的行业,因为信任而托付,只有在帮忙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你才有可能实现你自己的财富飞跃。这么多年,特别是2013年《基金法》修订以后,把私募纳入监管以后,监管部门发现很多私募违法违规的案例,违规交易、利益输送、欺诈客户等等层出不穷,这些违法违规现象的存在,根源在于你的内心,创业的心错了,上路的那一刻就错了,一定走向一条不归路。

      第二,能力匮乏,创业需要一定的能力,不仅是投资能力,还包括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我见过很多私募,几个人觉得自己投资的能力还不错,也赚过一些钱,正好有几个客户愿意投些钱,于是发个小产品就开始创业,大部分私募都是这样子。但是你有没有想清楚,是因为市场让你赚了钱,还是你确实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在你的规模扩大之后还有没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市场变化以后还有没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创业之前先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创业,如果没有能力,管自己或朋友的钱就好了,没必要去成立阳光私募。有些人有投资能力,没有营销能力,没有品牌的包装能力,还是打不开市场。现在不是单枪匹马的时代,是团队的时代,如果只是有很好的投资经理,没有很好的市场合伙人,也很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现在市场上有2万家私募,浩如烟海,有能力的人也很多,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积累。很多规模很大的私募就是在十年前开始积累的,现在成长了。但是现在的时代和十年前的时代有一些不一样,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源,越来越多的资金是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向有品牌的企业集中的。如果没有配合很好的团队,没有综合性的能力,私募创业很难,无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还有管理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以后,可能就不是管三五个人,一定是10、20、30人,能不能激励大家更加努力,能够拧成一股绳向一个目标努力,这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很多人是缺乏的。

      第三,内心恐惧。我见过一个很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背景非常好,业绩做的也很错。2009年小牛市的时候出来奔私,2011-2012年大熊市,业绩一般,其实也没有很差,因为大家业绩都不好,都不赚钱,他还没怎么亏钱,2012、2011年亏几个点算不错了,那个时候成长股很差,创业板指数最低跌到500多点。整体来说他不算很差,而且公募基金出身,品牌也很好。有一次突然看到他离开这个市场把公司给关了,我找他聊天,其实你也不差,投资能力也可以,而且已经发了几只产品,积累了一定的规模,为什么不干私募了?他认为中国经济不行了,股市不行了,这个行业肯定就不行了,所以还不如关了及时止损重新去干实业,投资这个行业做不得,一个很优秀的基金经理,因为内心的恐惧退出了行业,真的非常可惜。像刚才陈宏超总讲的,对行业失去了信心,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离开这个市场的人非常多,不乏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这是人性的弱点,就是恐惧。恐惧不仅是对市场的恐惧,也来自于内心的自卑。比如,人一旦没有钱的时候,比如说连100万都没有的时候,亏了是无所谓的,反正也没有房子,不会去想亏了以后房子没了,但是有了房子的时候,就会想怎么保住这个房子,不能把房子都亏了。这个时候越想越恐惧。当你内心没有信念,对资本市场没有信念的时候,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第四,狂妄自大。这种人比内心恐惧的人还要多,我前前后后见了上千个私募基金管理人,如果说内心恐惧的还是小部分,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缺点就是狂妄自大。有一个私募管理人跟我说,他说这么多年资本市场下来,真正能够连续找出十年10倍成长股的人,全世界应该不超过10个,巴菲特算一个,他说他也算中国的一个。很多人,在你没有接触这个圈子的时候,你觉得你在这个小圈子投资能力很强,当你接触越多的时候,你未必是那个最强的人。

      很多人对自己很自信,觉得自己的管理规模可以无限的扩大。我认识一个私募,他是做趋势交易策略的,应该说他的盘感非常好,他也不是量化,但经常能够找到一些买进买出的点位,交易能力很强。他认为以他的能力,业绩可以很快的增长,最开始几千万,到后面10个亿的管理规模,他说很快规模能到百亿,结果到第三年再去见他的时候,管理规模又回到2个亿,因为10个亿的时候依靠交易策略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流动性的要求。

      我还认识一个早期我打算投的私募,当然后来没有投。这是一个广东的私募,当时我们的组合基金管理规模是20亿,他说凭他的业绩和选择的股票,很快管理规模就会超过我,他当时2个亿,见我之后的第二年就到30亿了,用一年的时间从2个亿到30亿,超过了我们。但前两年被证监会查了,现在公司已经解散了,之前拿过私募前几名。那是2013年,5年过去了,他那句话还在我的脑海里“明年一定超过你的规模”。其实很多人内心过于膨胀,他的团队,他的策略还没有达到能管理一定规模的时候,就盲目的扩张,甚至为了规模不惜做一些擦边球的行为,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内心狂妄自大,超过了自己能力管理的范围,还不知道止步。做私募不仅仅是做投资,做投资简单,做投资管理就很难。一旦超过你的能力圈就会栽跟头、犯错误。狂妄自大的人我见的太多了,比内心恐惧的人要多。还有一个私募,在业内也非常知名,早期是做交易的,交易做的很好,规模到10多亿的时候业绩做的还很好,每天交易50多只股票,一个人交易都没有问题,每天都换手。到将近20亿的时候,他告诉我他的规模还有提升的阶段。但是我觉得不可能了,因为我没有见过纯做交易的规模能做得这么大。而且做交易的很难培养接班人。我当时对他的判断是,这个人万一生病了怎么办,谁来接替他做交易?但是没想到他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规模扩大的时候做了一些一二级联动的事情,他自己知道交易流动性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的需求,转而做一些兼并重组,主题投资的事情,这个可以让他的规模扩大,结果这两年做的很差,公司管理规模大幅的缩水,这其实就是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还是要谨慎一点。

      第五,行为放纵。这个也见过不少,行为放纵是贪图享受,有钱以后忘记继续努力奋斗。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私募要成功的重要品质,包括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努力,很多人成功之后忘记了这件事情,因为他有钱了。随便举个例子,早年认识一个私募,一段时间业绩很好,全国排名前几,人也很年轻。开始沉迷于夜总会、酒吧。他很聪明,信息也很广泛,但是一旦脱离了努力奋斗的本源,行为发生了变化,这个人注定很难持续的把企业经营好,现在他的公司已经关门倒闭了。有些人不仅仅是贪图享受,可能有些爱好导致了时间精力的大量占用。因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策略需要更新换代,如果没有时间精力集中做这个事情,那么你投资的水平一定会下降。

      比如说有一个例子,一个人打高尔夫,本来100杆开外,一下子变成100杆以内,这个私募我们就不敢投,他肯定花了很多时间打高尔夫去了。不是说打高尔夫是坏事,但天天打高尔夫是没有时间去做投资的。这样的人很多,我见过好几个私募都是这样,热衷于打球的,有两个目的,一是真正喜欢,二是可以接触一些资源。刚才宏超总讲的,很多上市公司的企业家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仍然比你们还努力,他们仍然在奋斗。不能说我们这个行业因为有了一点盈利就忘记了奋斗的宗旨。

      第六,固步自封。资本市场是实时在变化的,公司的形势也在变化。在2012年以来资本市场兴起一种风潮,一二级联动投资,前几年做的很成功。从2016年以来,跌得一塌糊涂,壳越来越不值钱,重组越来越困难。现在形势不一样,过去的投资方法不一定能够适用,这个时候不能固步自封,沉迷于过去,要适应变化。刚才举的纯交易的私募例子,10个亿是瓶颈,对流动性会形成很大的制约,但是很多人不相信,觉得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徒弟拓展交易规模,实际很难。这个时候要适应变化,要建团队,要增加交易策略,要把周期延长,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如果不改变,固步自封、刚愎自用,很有可能就会倒下。我们说坚持、固执也是一个成功的因素,做联动的私募过去很成功,成功也在于他的坚持,失败也在于他的坚持,所以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第七,治理失衡。私募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也差不多,大家都是创业,创业的时候总是会用自己最信任的人,私募行业夫妻档、父子档、兄弟档层出不穷。这样也没错,这些是你最信任的人,在你创业的时候可以给你无私的帮助。但是企业进入正规发展的阶段,依然是这种治理格局,一定不会成功,一定不能做大,这个时候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

      举个例子,以前有一个私募夫妻档,公司也有其他合伙人。他妻子在公司负责财务记帐,他合伙人跟我讲,常常跟大股东商量的事情,回到家第二天就变了,导致合伙人纷纷离职退出。你在创业之初,几千万几个亿规模的时候,人员不多的时候,不是说所有的夫妻档都不对,但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进入正式的治理轨道,夫妻一方要退出。还有一个治理失衡的例子,现在这个公司在市场上也不存在了。董事长、总经理、投资总监,三个人都一样的股权,各带一班团队,三个人都是做投资出身,投资能做好吗?决策没有人能负责,大家的股权都一样。这三个人投资经历都很好,背景也很好。在创业之初大家都是兄弟,创业遇到有困难,或者是投资上有分歧的时候,到底谁来拍板,没有很好的治理制度。导致这个公司后来不能决策,决策也是三个人都同意的,没有人指出风险。做私募企业,就要有做企业的样子,也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来经营。我们在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把治理结构,管理结构想好,什么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治理结构。

      第八,团队缺失。这种现象在私募行业存在很多,导致失败的原因,这一块也占很大的比例。为什么会团队缺失?因为投资行业往往讲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投资经理能力拔尖,其他人就一起跟着干,没有人挑战他,这是个人英雄主义,一言堂,这个在私募行业很多。实际上私募公司和任何一个实业公司一样的,它是一个企业,企业一定要有团队合作,而不是单枪匹马,单兵作战,单兵作战就没有必要搞企业。在这种公司里面,往往投资经理,也就是老板,不信任或者是瞧不起任何人,觉得别人的投资理念很差,研究方法很落后,不值一提,基本上也很难听进别人的话,会导致团队人员流动特别频繁。这种公司在老一辈的私募公司里面见的特别多,新的可能好一点,因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团队合作精神好很多,互相包容,互相进步,互相欣赏,互相信任。老一辈的私募公司,它们的创始人往往赚很多钱才开始创业的,或者是在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人跟着带头大哥混。我见过一个私募公司,创始人是很牛逼的,开会的时候他在上面讲两个小时,投资总监每年一换,大家很难在他下面做事情,这就跟老板的性格有关系,大家没办法跟他比,你要提出一个建议,他会说你能不能赚到钱,他已经身价数亿了,你还是个员工,怎么能提出在他看来有价值的建议呢?为什么一些投资能力很强的老牌私募做不起来呢?不缺钱也不缺资源,很重要的问题出在投资经理,在这个老板自身的原因上,因为他太过于强势了,过去的成功掩盖了所有的缺陷,每个人把他当偶像来崇拜,不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样的公司能发展的好吗?我认为够呛,跟个体户的投资有什么区别呢?一定是留不住好的人才,不管搞什么投资,量化也好,主观也好,最后搞的是人员流失,公司停滞。这个行业要找好的人难,好的人为什么要给你打工,如果他自己能投资,做股票能赚钱,为什么要受你的气呢?因为他生活很快可以过的很好。大家也要去思考,比如说大家真的要有企业家的精神,把私募当成事业来做,能够扩展自己的规模,你要想跟你打工的这些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为什么要给你打工。是因为你给他很高的薪酬,还是说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还是什么原因?因为这个行业是特别难留住人的,不仅是投资人才,市场人才也是一样。团队缺失一直是私募行业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九,风控画皮,风控制度只是走过程,图形式,没有实际执行力。我们去私募公司调研,发现很多公司的风控制度都是复制的。即使有制度,到底有没有执行很重要。老板是投资经理,投资是否和风控天生有对立性,比如说已经有了风控制度,事中止损或事后止损,到了多少应该要砍仓,到了多少应该要对冲,这个时候投资经理告诉你已经见底了,认为要加仓,怎么办?很多风控经理都是让老板说了算。风控制度在公募公司很健全,在私募就存在这个问题,很多私募公司都这样。作为一个投资经理,要深深的思考风控制度到底是否打算执行,这点要先思考清楚,风控非常重要。在上一波股灾的时候,有一个私募公司一下子亏损了50%多,给投资人写了一封信,说市场是非理性的下跌,将来净值一定会回去的,因为认为是底部,没有止损,跟大家深深的道歉,我觉得没意义,你作为机构拟定的风控制度给投资人一个保障期许,到最后撕毁了,然后告诉投资人未来可以赚回去,如果是你自己的钱没有问题,但是是客户的钱,这样能给客户交代吗?有的时候风控是决定生死的,一定要尊重风控。或者说那些客户深深的相信你,但是你要立足于做好一个企业,要给客户很好的交代,最好的办法是争取让每一个阶段进来的客户都可以赚钱,而不是说你自己能赚到钱。应该把风险控制溶入私募管理人的血液之中。

      第十,格局狭小。这个其实就是企业家精神,其实公司创业靠勇气,我见过很多在公募基金做投资经理,有时候他们觉得待在公募或券商没意思,各个部门会设置很多阻碍,一年拿几百万薪酬也没意思,想出来创业,自己说了算,自己拿主意,一直这么想,但很多人没有出来创业。为什么没有出来?是因为没有勇气,总是想谈好的客户到时候变卦怎么办?出来要成本,硬件和人工成本一年好几百万。万一业绩做的不好怎么办?还是在公募比较好,市场不好也能拿到一两百万薪水,至少能保证家庭的开支,就没有勇气跨出来。想干私募最简单,有勇气就行,能不能干好呢?靠能力,事实上很多私募从业者靠着勇气冲出来了,就单干私募,很多就失败了,出来好不容易发个产品,一下子亏了20%多,客户赎回,公司就失败关门了。发展靠能力,长期壮大靠格局,有没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能不能包容大家,能不能信任大家,能不能在挫折中坚持下去,在胜利中保持清醒,这就要有企业家的胸怀。很多企业创业的时候都不拿工资,共患难一起把企业做起来,企业做大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我见过一个基金经理,规模做到几十亿,业绩也做的挺好,经常跟我抱怨凭什么我才拿20%的股份,却要管公司大部分的资金规模?他付出的努力最多,但公司有五个合伙人,所以心里很不平衡。后来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业绩崩盘了,那一年亏了30%多,客户都赎回,他跟另几个合伙人谈,按照一定的溢价把4个合伙人的股份收回来了,这样心态就平衡了。但现在变成一个一般的私募公司了,当时是超一流的,做市场的人也非常强,做投资的也很强,做研究的也很强,做运营的也非常强,五个合伙人各占一面,一个黄金组合,或者说是一个豪华组合。就是因为在分猪肉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后来崩盘了,最后的结局就是一个人把另外四个人的股份收回来了,公司也变成了一般的公司,发展没有之前那么顺利。

      要有调整股份的胸怀,如果这个人确实给公司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要给他合理的回报。合伙人都要有这样的胸怀,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能够接受这样一条基本的原理,按贡献来分猪肉,按贡献来论英雄。

      如果想发展成一个持续的,发展成一个百亿级、千亿级的公司,格局特别重要,如果你是真的把经营私募当成一个企业来经营,格局非常重要。短期靠勇气,发展靠能力,壮大靠格局。

      那该如何避免犯下这些错误呢?

      龙舫认为,首先要不忘初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思考为什么要创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才会拥有价值。其次要用百倍的勤奋和努力,不断进步,提升团队的投资、营销、管理等能力。再次也需要进行性格修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大局观,努力克服人性的懒惰、自私、贪婪和恐惧等弱点。最后要建立独立可执行的有约束力的各项制度,如公司治理制度、投研制度、风控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性。

      最后,龙舫谈到了在市场不景气的2018年该怎么做的问题。他认为,2018年可能是很艰难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资产,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策略,今年可能都不好过,“特别是对于做股票的私募很艰难,当然做商品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债券从2016年年底以来也是持续下跌。这几年各类型的私募日子都不好过。”在募资方面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型私募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从机构那里很难拿到钱,机构愿意把钱交给百亿规模的成熟型私募,而不愿意交给初创型私募,这是一个现实,又因为资管新规的缘故,金融系统都在调整去杠杆,现在委外资金的规模是收缩的。

      他说,在这种困难的时候首先需要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意味着决不能违法违规,不能有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等行为,要敬畏法律,同时要有铁的风控执行力,要敬畏市场。其次要坚持,熊市“剩”者为王,大量的私募会在市场不好的环境中被淘汰掉,坚持就是胜利。再次需要努力,越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努力,去努力增加包括投研、运营、市场在内的各种能力,比如提升团队的投资能力,就可以乘熊市的机会去调研更多的上市公司,接触更多的研究员,招更好的人才。

      最后是要不忘初心,“在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永远不要忘了创业的初心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恢复勇气,克服一切困难的根源。”

      困难的根源。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关键词:

    创业,风控,合伙人,恐惧,投资经理

    审核:yj22427 编辑:yj224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